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這是從理論和實際、歷史和現實、國內和國際相結合的高度,為黨中央作出的新的重大戰略判斷、堅持的現代化建設指導原則、確定的經濟現代化路徑選擇,提供了理論、歷史、現實的邏輯證明,從而將新征程的創造性戰略擘畫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使全黨在向新的奮斗目標邁進之際,極大開闊了眼界、深化了認識、堅定了信心。
遵循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
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深入回答好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深刻洞察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都需要深厚扎實的理論支撐,需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科學指導。
社會發展連續性和階段性相統一的理論。根據社會的發展性質演化、主要矛盾轉化、目標任務變化,明確所處的發展階段,提出與時俱進的發展戰略,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一條重要經驗。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這就告訴我們,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是一脈相承的,但這一長期歷史階段又存在著不同的發展階段。作出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戰略判斷,正是表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連續性與階段性的統一。
發展方式與發展理念相互促進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發展觀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以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為基礎的實踐過程,生產方式是發展方式的基石。發展理念是一定發展方式的反映,同時又引領一定的發展實踐。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正因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繼續深入回答好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創造性提出新發展理念,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引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新發展理念是符合全面現代化本質要求的發展理念,是統領新發展階段的發展理念,具有強有力的引領和規范功能。
經濟循環和世界市場的理論。經濟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循環中持續發展,在國內國際的循環中促進運行,發展市場經濟必然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協調國內國際兩個循環。兩個市場、兩個循環的關系構成了發展格局,不同的發展格局取決于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關系。從國際比較看,大國經濟的特征都是內需為主導、內部可循環,內外需市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資源能力,更好爭取開放發展中的戰略主動,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依據發展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發展階段的戰略判斷、新發展理念的指導原則、新發展格局的路徑選擇,顯現出鮮明的歷史意識、歷史眼光、歷史境界,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是在敏銳把握歷史發展的關鍵節點、深刻洞察歷史演進的本質特征的基礎上作出的,是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一體化、相統一的產物。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階梯式遞進。改革開放后,我們黨從基本國情出發,作出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大判斷。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變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變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一個靜態、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階段,而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展變化的過程?;谶@一歷史認知,我們黨將新發展階段納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演進過程,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是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定生產力發展、生產關系變革的產物和標志,因而是歷史的,需要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和經濟發展的規律而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在經濟發展的某種要素成長為主導要素時,因生產力的變革力量所導致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是在經濟發展主要矛盾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為解決矛盾回應挑戰而推動的革故鼎新;是在經濟發展出現特定形勢態勢時,抓住契機、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創新發展方式的戰略籌劃。發展理念的更新源于發展方式的轉變,有什么樣的發展方式就要求什么樣的發展理念。我國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更加精準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正是反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
國內國際市場變化。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制造業第一大國,國內經濟循環同國際經濟循環的關系客觀上早有調整的要求。經過改革開放以來40多年的發展,我國具備了實現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諸多條件。我國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同全球很多國家的產業關聯和相互依賴程度都比較高。在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國內市場將更加強大,供給側和需求側相互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國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為世界經濟穩定發展提供更強勁動力,中國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
把握開啟新征程的現實邏輯
我國正乘勢而上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就是在這一現實邏輯下提出和展開的。牢牢把握這一現實邏輯,新發展階段就有了鮮明的時代內涵,新發展理念就有了上升的實踐基礎,新發展格局就有了高遠的目標任務。
進入新發展階段與開啟新征程同步同行。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不懈奮斗,我們已經擁有開啟新征程、實現新的更高目標的雄厚物質基礎。開啟新征程就是要從新發展階段的歷史方位和階段特征出發,著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升級提高,著眼向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更高階段跨越。進入新發展階段就是要緊緊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奮斗目標,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新高度,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達到新境界。
貫徹新發展理念體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本質要求。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這既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目的?!笆奈濉币巹潯督ㄗh》把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貫徹新發展理念,都要堅持這個“根”和“魂”,體現在新發展階段的方方面面。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選擇。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把握發展主動權、下好發展先手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要求共同構建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國內統一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適應和服務新發展階段的全局需要。新發展格局是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用新發展理念來構建、符合新發展理念要求的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要把新發展理念轉化為新發展格局的創新實踐,這是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的共同作用使然。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