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必須更強調自主創新,全面加強對科技創新的部署,集合優勢資源,有力有序推進創新攻關的“揭榜掛帥”體制機制,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要義和精髓實質,為新發展階段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方向指引。
高水平自立自強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最本質特征和必然選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提出的一項事關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經濟衰退疊加復雜挑戰,我們要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通過科技自立自強為基點,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從根本上為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奠定更加堅實、更為可靠的基礎支撐,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最穩定、最本質的特征。當今全球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不足,世界貿易體系、全球產業布局發生深刻調整,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方面遭受沖擊。著眼于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愿景,就必須將發展的創新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真正統籌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助推實現雙循環體系有機性和完整性。
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循環暢通無阻是基礎。無論就歷史還是現實而言,我國的經濟發展一直致力于促進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暢通,主攻方向在于暢通內循環并促進雙循環,打通產業鏈、供應鏈的阻點和斷點,真正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有所不同的僅在于內外循環在國民經濟循環中的各自占比和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講,構建新發展格局基礎在于經濟循環暢通無阻。要構建完整的全國統一市場,暢通要素在國內各區域間的自由流動,打通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循環。要進一步增強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柔性和韌性,從制度、技術、規則等多方面實現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要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提升我國在國際經濟舞臺的話語權,營造良好外部發展環境,推動更高水平更高標準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一步暢通國際經濟循環。
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自立自強是更高層次。進入新發展階段,急需發揮科技創新在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作用、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全局中的支撐引領作用,這就要求新發展格局的構建不能止步于“暢通”層面,更不宜將暢通視為新發展格局的全部目標,而是要著力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這是應對國際經濟科技競爭格局深刻調整、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必然選擇,更是催生發展新動能、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要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為重要制度安排,以重點解決“卡脖子”難題為突破口,以完善的國家創新體系為保障,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合優勢資源,推進關鍵核心技術重點突破,注重原始創新,匯聚創新發展強大合力。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科技領軍企業。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當下關鍵時間節點,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正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這是我們的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我們要以實現經濟循環暢通無阻為基礎,高水平的自立自強為支撐,推動新發展格局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