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今年11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介紹,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延續恢復態勢,生產和需求繼續回升,就業保持總體穩定,市場發展活力增強,民生保障也得到加強。他還表示,消費仍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引擎。
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對于11月國民經濟運行的情況,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11月經濟復蘇表現出加速的態勢,各項經濟數據繼續向好,多項指標增速升至全年最高或年內首次轉正。從生產端看,工業增加值同比繼續保持高增,成為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得以向潛在增速快速接近的主導力量。從需求端看,消費順周期特征明顯,社零總額同比增速繼續爬升,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近兩年新高,限額以下消費也實現了正增長。投資領域中,房地產市場持續呈現出韌性,投資活動繼續繁榮,基建受制于財政資金效率問題,增速提升較慢,制造業投資得益于進出口帶動的補庫周期重啟,繼續快速修復。總體而言,11月中國經濟進一步企穩,各領域均保持了向好的趨勢。
與此同時,付凌暉表示,從生產來看,生產的恢復面在擴展,平衡性在改善。從需求來看,需求的回暖態勢在鞏固,而且內生性的增長在持續提升。從投資來看,市場投資的活力在增強,主要表現在這個月的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2%,年內首次由負轉正。這說明市場的力量是在增強。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常態運行,相信全年保持一個較好的增長水平是值得期待的。明年經濟運行有不少有利因素,經濟逐步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可能性較大。此外,由于今年的基數較低,從速度上來看,增長可能會比較快,但是并不說明經濟出現明顯的變化。
中原證券指出,11月份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較前值上升一個百分點,修復速度略微加快。中國1-11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2.6%,較前值加快0.8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11月累計同比增長6.8%,較前值增長0.5%。總量層面上,固定資產投資持續改善,但相比疫前仍處在相對低位,預計修復周期或將延續。中國11月社零當月同比增長5%,較前值增長0.7%,消費整體明顯復蘇。
整體上,經濟仍處在修復周期當中,內需修復狀態符合預期。經濟修復的投資依賴狀態或將改善,消費潛力有望進一步得到釋放,經濟中的韌性成分將會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國泰君安表示,11月經濟數據表現依舊亮眼,特別是生產端和制造業投資再度超市場預期。經濟復蘇邏輯走至第三階段,傳統動能勢弱愈發明顯,從當月數據中看到三個特征:疫情對于終端需求的壓抑作用仍然存在,特別是餐飲收入再度轉負,且距離常態增速依然有空間。這意味著未來服務業以及消費的修復將繼續成為經濟上行的核心助力之一;動能切換仍在體現中。傳統動能雖有韌性,但邊際走弱跡象加強,特別是11月的土地購置、成交快速走弱,基建再度不及預期,合意項目與地方能動性從供需兩端制約基建上行,在出口高景氣、消費回升過程中需要警惕動能切換在節奏上的超預期;制造業動能抬升,延續性較好。當前制造業的表現主要是出口發力帶動,特別是民營企業投資也開始轉正,而民營企業經營的改善將會促進消費的進一步修復,形成正向循環。由于出口高景氣疊加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政策支撐,整個制造業景氣周期的可延續性依然較強。
整體來看,2021年的經濟復蘇將在內外需共振中展開,上半年出口和消費將持續支撐制造業景氣。而內生性需求改善越明顯,對傳統動能的依賴性也將越弱,政策退出的節奏便會前置。經濟復蘇與政策退坡將不斷拉鋸,但當前至2021年一季度預計主要矛盾依然會是經濟復蘇。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0%,比10月份上升0.6個百分點。1-11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0.7%,降幅比1-10月份收窄0.9個百分點。從主要行業看,11月份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分別增長6.5%、3.6%,均比10月份上升1.8個百分點。11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7%,比10月份上升0.2個百分點。總體來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較高景氣區間。
對此,應習文認為,服務業進一步恢復基本符合預期,得益于線下消費的順周期復蘇。線下消費和服務業具有順周期和高頻性,調整速度慢,但一旦恢復,也較難出現劇烈波動,除非社交隔離措施重啟,因此上述消費具有可持續性。
消費的貢獻比較突出
統計顯示,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514億元,同比增長5.0%,增速比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5497億元,增長4.2%。對于帶動消費整體回暖的主要因素,陶金指出,消費中前期復蘇的薄弱部門,限額以下消費增速在經過短暫波動后,在11月同比再次轉正,支撐了消費增長,同時限額以上消費仍然保持高速增長,增速已經達到近幾年高點,背后是汽車、家電等大件消費、網上消費的持續回暖。
付凌暉表示,從下一階段來看,消費仍然是支撐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引擎。近些年消費貢獻對于經濟增長占主導作用,內需當中消費的貢獻是比較突出的。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到常態化的增長,消費仍然會成為經濟的主要支撐引擎。
在陶金看來,與工業部門和投資領域不同,疫后消費的復蘇一直遵循內生修復的邏輯。一方面,盡管速度相對較慢,反映了消費對政策的不敏感,但另一方面也反過來體現了消費的順周期性,只要經濟不存在新的明顯外生沖擊,消費仍將繼續復蘇,并有望在明年重新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就業和收入的增長也將支撐消費進一步回暖,11月城鎮居民調查失業率降至5.3%,遠低于今年的目標上限6.0%,同時低于去年的目標上限5.5%。未來隨著反壟斷政策加強、城鄉發展更加均衡,居民收入公平化和就業的增長仍然是可期的。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在公開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市場銷售增速加快顯示內需復蘇步伐有所加快,主要得益于國內疫情持續受控,就業市場持續改善、收入增長、居民外出信心不斷增強,居民消費支出意愿逐步恢復、網上零售等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增長強勁等。此外,汽車銷售復蘇態勢良好,樓市需求復蘇帶動家具、裝潢等零售回暖。而從結構來看,此前復蘇較慢的餐飲、化妝品、家具娛樂等非必需消費類行業整體也呈現穩步復蘇態勢。
展望明年經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認為,由于疫情使經濟增速下滑,基數較低,明年我國實際GDP增速將顯著高于疫情前水平。預計明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有望達到11.4%,到第四季度下滑到5.4%左右,呈現“前高后低、逐季回落”的基本走勢。明年全年GDP實際增速預計將達到8.1%。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