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的諸多細分領域中,“混改”的社會關注度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多年來,尤其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下發后,相關部門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態度是“積極穩妥”,既不畏葸不前,也不是突擊冒進。
5年來,國務院國資委等有關部門因地施策、因業施策、因企施策,指導具備條件的企業“一企一策”制定混改方案,既走出去也引進來,在培育壯大市場化經營機制,增強混改企業活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持續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了各類市場主體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創新混改方式,不斷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混改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指導意見》更是用了整整一章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進行部署、安排,充分體現了混改的重要性。
從宏觀層面來說,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方向、有效整合行業資源的重要手段。比如,10多年來,中國建材以混改為抓手,持續推動水泥企業聯合重組,不僅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水泥供應商,產能占全球10%,而且將行業的集中度從不到10%提高到60%以上,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優化了產業生態。
同時,國有企業混改步伐穩步向前。僅中央企業引入非公資本一萬多億元,目前中央企業中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已經超過了70%,比2012年底提高了近20個百分點。省級國有企業混改比例接近60%。混改后實現利潤增長的企業超過七成。試點企業共引入各類投資者50多家、資本超過1200億元。國藥集團、南航集團相繼開展股權多元化改革,中央企業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改革取得積極進展,目前企業戶數已達8家。
今年上半年,各地國有企業克服疫情影響,繼續帶動社會資本投資,僅央企引入資金就超過1100億元。第四批160戶混改試點企業中,有35戶完成或基本完成引進戰略投資者的任務。
實踐中,國有企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實施雙向混合,既大膽‘引進來’,鼓勵非公有資本參與國企改革,也積極‘走出去’,支持幫助非公企業發展。據統計,近幾年中央企業壓減的近13000戶法人中,超過2000戶的控股權轉讓給了民營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來,國企參與混改的方式不斷創新。比如,中國聯通在上市公司層面實施整體混改;國投、中國誠通、中國國新等企業通過引入社會資本組建基金,加大對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民營企業投資。其中,中國國新通過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撬動社會資本2200多億元,對民營企業的投資占比接近30%。
推進優勢互補,改變企業經營機制
以“混資本”促進“改機制”,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夯實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微觀基礎,是推進混改的重要目的。
5年來,相關企業將國企實力與民企活力有效結合,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資本運行效率上持續下功夫,有效激發企業內生動力,穩步促進高質量發展。
比如,2016年9月,東航物流成為國資委首批混改試點企業之后,國有股權從100%降到45%,同時核心員工持股比例達到10%。混改后,東航物流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利潤快速增長。
再比如,中國聯通混改后,中國聯通集團公司持有A股公司股份降至36.7%,實現了不同資本相互融合和股權有效制衡。按照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騰訊、阿里、百度和京東等戰略投資者占比過低,是不能提名董事的。“我們考慮到既要引資,還要引智、引制,因此給5家戰略股東安排了5個董事會席位”。中國聯通黨組成員、總會計師朱可炳說,混改后,聯通的董事會在發展戰略、業務合作、改革發展、經營預算等重大事項上履職盡責、建言獻策,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年上半年,聯通A股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上升4.0%,高于行業平均的3.2%,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達到人民幣33億元,同比增長10.9%。
實踐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為新形勢下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的有效途徑和重要選擇。
積極探索有別于國有獨資公司的治理機制和監管模式
混合所有制企業是整合不同所有制企業優勢而形成的具有新機制的全新企業。對此,國務院國資委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有別于國有獨資公司的治理機制和監管模式。
在實踐中,一批央企也基于自身特點,對混改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行了深入探索。
比如,2018年,國投高新通過要約收購成為上市公司神州高鐵的控股股東。收購完成后,國投高新按照出資比例和企業章程對神州高鐵履行出資人職責,支持但不干預企業正常經營,維護企業獨立市場主體地位,保證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同時,國投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國資委進行匯報這一管理思路。中央領導給予高度肯定,并批示“方向正確,大膽探索"。遵照指示精神,國投黨組研究出臺了《關于對相關混合所有制企業設置管理過渡期的指導意見》,選擇在中國水環境、美亞柏科等8家企業試點推行。
據了解,國投相關試點企業在決策方式、決策內容、監管政策、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5個方面探索差異化管理的同時,始終堅持兩個原則,即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保障國有資產不流失的原則;堅持國有資本投資到哪里,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里的原則。
在中國聯通,“曾經發生過黨組決定的事項,戰略投資者、董事不認同的情況。當然是在具體的項目上。”朱可炳說,“所以我們探索建立了黨組復議機制。”
差異化的管理模式,充分激發了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競爭力、創新力。比如,中企云鏈(北京)金融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企云鏈")是由中國中車、中國鐵建等國企發起,金蝶軟件、IDG等民企參與投資的混合所有制企業。該企業雖然是國有控股,但完全按照市場化方式運營,構建了一個充分盤活大企業尤其是央企閑置授信資源,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需求的“產融互聯網”平臺。截至2020年7月末,中企云鏈通過云信流轉,累計免費清理產業鏈企業三角債超過5000億元,為中小企業辦理線上應收賬款融資近1000億元。
展望未來,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表示,將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與各類企業合作,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鼓勵各類企業參與國企改革,加強與各類企業進行股權融合、戰略合作、資源整合,努力實現各類所有制企業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國資報告》記者 劉青山)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