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8月7日發布的最新外貿數據顯示,7月當月,中國外貿進口、出口繼續保持雙雙正增長,出口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下半年中國外貿迎來良好的開局。從今年前7個月來看,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7.16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1.7%,中國外貿正在進入企穩復蘇的通道。
穩中向好態勢增強
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2.93萬億元,增長6.5%。其中,出口1.69萬億元,增長10.4%;進口1.24萬億元,增長1.6%。從前7個月看,進出口總值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9.4萬億元,下降0.9%;進口7.76萬億元,下降2.6%;貿易順差1.64萬億元,增長8.1%。
“數據說明我國生產已經走上企穩復蘇通道,后續進出口將進一步恢復,全年外貿可能出現正增長,中國能夠為世界經濟復蘇作出更大貢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道。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外貿數據表明,盡管全球外貿形勢復雜多變,特別是外需出現一定萎縮,但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出口復蘇勢頭強勁,中國穩外貿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穩中向好的態勢得到加強,下一步外貿形勢有望持續恢復至正常水平。
對于外貿增長的原因,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認為,主要得益于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充分體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支撐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有力促進了外貿的回穩。
崔凡表示,外貿的好轉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中國的疫情防控取得突出成就,國內生產迅速恢復,國內大循環得以激活,一些跨國企業將訂單轉移到中國,促進了出口增長;二是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政策逐步取得成效;三是營商環境的改善和對民營企業的重視促進了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中國出口的主力軍。
劉向東進一步分析,外貿的好轉離不開中國強大制造能力的支撐,在全球對防疫物資需求增加之時,中國能及時調整生產線以適應市場需要。同時,面對物流通道受阻,中國加大使用中歐班列、擴大跨境電商等新渠道新業態,有效解決了進出口通道問題。
仍不可掉以輕心
“我國外貿發展韌性足,回旋余地大,再加上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效應的持續釋放,我們有信心穩住外貿基本盤,努力實現進出口促穩提質。”李魁文如此強調。
不過,當前海外疫情仍在加速蔓延,中國外貿發展仍不可掉以輕心。
崔凡表示,當前出口增長主要依靠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醫療機械、家用電器、塑料制品等產品拉動,而服裝、鞋靴、箱包、汽車等產品出口勢頭仍比較弱,這說明全球疫情仍抑制著對戶外相關產品的需求,是束縛中國出口進一步增長的重要因素。進口方面,在國內生產恢復、進口量增加的同時,除鐵礦石外的大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下降,量增價跌拉低了進口額,但對中國貿易條件有改善作用。
8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報告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時強調,在看到經濟形勢正朝逐步向好的方向轉變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疫情仍在全球快速蔓延,中國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和嚴峻性在上升,國內經濟仍在消化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經濟持續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
劉向東認為,穩外貿要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同時進一步發力,既要繼續穩定生產、抓住訂單,也要開拓新市場滿足新需求,同時積極尋求國際抗疫合作,營造良好的外部市場環境。
崔凡強調,下一步要進一步落實“六保”工作,特別是保市場主體,防止出口下滑行業的企業出現大面積停產或破產。保住市場主體才能保就業保民生,從而進一步促進進出口增長,使得兩個大循環能夠進一步恢復和增強。在國外疫情持續發展的情況下,要進一步挖掘中歐班列和跨境電商的潛力。此外,接下來防疫工作更加不能有絲毫懈怠,特別要警惕秋冬季節疫情反彈,疫情防控是其他一切經濟工作的基礎。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