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為促進外貿基本穩定,要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這是政府工作報告連續6年提到跨境電商。商務部部長鐘山此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要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培育外貿新動能,使這些新模式新業態成為外貿發展新亮點。
政策紅利密集釋放
到2025年,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要達到100億元,用3~5年時間打造成為具備“便捷物流通關渠道+特色跨境產業集群+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模式、具有區域和產業特色的綜合試驗區……這是撫順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最新確定的發展目標。
在5月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同意在雄安新區等46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復》之后,全國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就從原來的59個擴大到現在的105個。
今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的相關政策。
4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增設跨境電商綜試區等系列舉措,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努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商務部4月份印發《進一步發揮中歐班列作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的通知》,提出利用中歐班列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5月份,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關于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的通知》,放寬貿易新業務外匯政策,優化外匯服務。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業態融入了數字經濟、新交易模式等元素,在疫情防控期間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跨境電商具有不見面、不限時間、不限地點等優勢,可以充分發揮其特性和優勢,為企業增加訂單、拓展市場等提供支持,加速穩住外貿基本盤。因此,國家出臺相關鼓勵措施有利于促進跨境電商健康快速發展,在前幾年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釋放潛能,增強外貿發展的新動能。
助力穩住外貿基本盤
“新政的實行為我們減輕了很大負擔。”浙江一家外貿企業的電商業務總監王先生告訴國際商報記者,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利好。比如受益于國家外匯管理局改革外匯結算模式和賬戶收支范圍等內容,一單100萬元的貨,以前公司需要一次性繳齊所有貨款及相關稅費大約120萬元,現在只需支付大約20萬元的定金就可以把貨物提出來進行銷售,尾款以及稅費可申請延后支付。“對于疫情之下資金比較緊張的企業而言,這項政策既符合實際情況,又消除了企業的痛點。”
在政策推動下,新業態獲得較快發展,為穩住外貿基本盤發揮了重要作用。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一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仍實現了34.7%的增長,并發揮了其對全球供應鏈的整合優勢。
張周平認為,政策紅利對外貿新業態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體現在政策本身對新業態的驅動上,也體現在政策效應帶來的關注度提高等方面。不過,新業態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政策加持,跨境電商的發展對協同性要求較高,主要體現在國內和國外的協同、電商平臺和外貿企業的協同、不同環節的協同等方面。因此政策的出臺仍有空間。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業態發展時間不長,且行業發展快,需要政策更加貼近企業,更多包容,以鼓勵為主,做到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隨著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加上數字經濟等發展,新業態對穩外貿和加速外貿高質量發展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