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世界銀行與普華永道全球在北京聯合舉辦《2019年世界納稅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球發(fā)布會。報告顯示,2017年度,中國的納稅改革表現亮眼,報告的四項關鍵指標均取得進步,中國全年納稅時間進一步縮短為142小時,同比降低31.4%,相比起2004年的832小時縮減超過八成。納稅次數縮短為7次,企業(yè)辦稅便利水平持續(xù)提升。
報告衡量了全球大部分經濟體的中型私營企業(yè)在過去十四年中稅收營商環(huán)境的變遷。該報告通過“總稅率和社會繳納費率”、“納稅時間”、“納稅次數”和“稅后流程指標”這四項關鍵指標評估各經濟體的稅收營商環(huán)境。14年以來,世界納稅報告首次在中國面向全球發(fā)布,這表明世界銀行對中國稅收的關注。
根據報告,在納稅時間指標得分進步最大的十個經濟體中,中國榜上有名。普華永道大中華區(qū)稅務部主管合伙人吳家裕表示,2017年度中國的納稅次數由9次下降為7次,主要得益于“營改增”全面推行以及部分財產行為稅簡并申報。
此外,中國的納稅時間從2004年的832小時壓縮至2017年的142小時,這背后反映出稅收數字化正在顛覆傳統辦稅模式。吳家裕表示,一方面,稅務機關通過網絡宣傳、線上互動,為納稅人提供個性化服務;另一方面,大數據下的信息整合亦能減輕納稅人報送信息的負擔,期待未來稅企之間通過科技和數據,營造更為輕松、透明的稅收營商環(huán)境。
世界銀行全球指標執(zhí)行總監(jiān)Rita Ramalho指出,技術變革正在顛覆傳統就業(yè)的性質和技能要求,這反過來對人力資本,尤其是自身學習和發(fā)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政府部門是否能夠預見潛在挑戰(zhàn),順應科技變革,并及時調整和改善稅收制度顯得至關重要。
互聯網技術也是中國稅務機關能夠層出不窮地打出“創(chuàng)新服務舉措”王牌的重中之重。如今,中國納稅人不再需要多次往返奔波于辦稅服務廳,涉稅業(yè)務一“網”打盡。通過增值稅電子普通發(fā)票、進一步擴大增值稅發(fā)票取消認證的范圍、優(yōu)化金稅三期網上申報和更正申報系統等一系列舉措,大幅壓縮了納稅人的辦理納稅時間,提升了期后企業(yè)所得稅更正申報的補稅/退稅效率。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