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用好差別化準備金、差異化信貸等政策,引導資金更多投向小微企業、‘三農’和貧困地區,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國務院日前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中指出,央行等部門要讓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緊適度。筆者認為,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的當下,在國際經濟環境日趨復雜的背景下,定向降準這一貨幣調控“神器”年內仍有進一步實施的空間。
央行于2014年引入定向降準考核機制。通過對滿足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標準的商業銀行實施優惠存款準備金率,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引導商業銀行改善優化信貸結構。定向降準考核于每年2月份進行,根據商業銀行上一年度“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投放情況,對其存款準備金率進行動態調整。
今年春節前,央行宣布建立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這一新舉措本質上也屬于定向降準的范疇,只是設定了具體的實施時間。此舉的目的是促進銀行體系流動性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
今年1月底實施的定向降準,是去年9月底央行為落實國務院部署推出的升級版定向降準政策。央行此次定向降準將當前對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實施的定向降準政策拓展和優化為統一對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達到一定標準的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政策。這個調整可以確保貨幣更加有效的流到普惠金融領域。
通過不斷完善定向降準政策,這個結構性工具對提高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能力、激發小微企業投資的能動性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避免了普遍降準導致的結構性失衡加劇。
央行行長易綱在今年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表示,積極運用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抵押補充貸款、定向降準等結構性的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4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的意見》,需要落實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要開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統計,反映金融體系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這些統計數據將為貨幣政策定向工具的使用提供數據支持。
從各部門的表態以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看,今后一段時期內定向降準等政策仍將是央行主要使用的數量型調控工具,在此基礎上逐步向價格型調控轉型。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