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召開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措施,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稅負。專家分析,中國繼續減稅,幫助實體經濟降低成本,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人民幣,下同)。
過去五年,中國通過實施營改增已累計減稅2.1萬億元。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張斌接受采訪時表示,此次會議確定的減稅范圍包括制造業、交通運輸、建筑、農產品等,它們都屬于實體經濟范疇,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延續。降低增值稅稅率,為企業減輕稅負,有利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張斌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說,要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改革完善增值稅制度。全國兩會結束不久,此次會議就公布了具體的減稅措施,這非常及時。為企業帶來實惠的同時,也有利于刺激市場信心。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同樣支持政府的減稅舉措。他分析說,對制造業、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農產品等實體經濟減稅,有利于防止經濟“脫實向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以及總體稅負水平。上述行業增值稅稅率下調一個百分點后,有利于縮小不同行業之間的稅負差距。
胡怡建認為,電信、農業屬于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此次被納入減稅范圍,也再次表明了政府對這些行業發展的支持。
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決定,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并在一定期限內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讓更多企業享受按較低征收率計稅的優惠。
胡怡建分析說,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工業企業、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都提高到500萬元,這將擴大中小企業享受減稅政策的受益范圍,有利于營造公平的稅收環境,繼而激發市場活力,為未來經濟發展培育新動能、帶來新的增長點。
深化增值稅改革、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同時,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決定,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實施三項措施,全年將減輕市場主體稅負超過4000億元,內外資企業都將同等受益。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