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目標增長6.5%左右。這一目標與去年預期目標持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經濟增速目標預期的相關內容后,還附有一句話:“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這句話并未出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作出這一調整的原因是什么?當前中國經濟的根本任務是什么?
3月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對這一調整背后反映出的變化以及相關話題,向記者作了詳細闡述。
經濟將轉向中速增長
“中國經濟整體上來說,就是在過去的七年時間里,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長的平臺,轉向未來的一個中速增長的平臺,這樣的變化符合發展規律”。劉世錦首先向記者介紹了目前中國經濟轉型的整體形勢。
隨后,他向記者指出,政府工作報告不僅提出今年經濟增速預期目標保持在6.5%左右,還和去年的有關表述有一個區別。這就是并沒有涉及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高的增長速度的相關內容,和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相適應。
劉世錦還表示,下一步中國經濟應當在做實做優上發力,不能再提出那些不切實際的過高增速目標,不能再搞“GDP掛帥”。這需要我們首先做到防風險、擠泡沫、降成本、增動能,這樣中國經濟就能實現平穩發展,同時與潛在增長率相適應。在此過程中,還要更加注重質量效益,使發展更具有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中國經濟正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在哪些具體領域發力?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有關提問時,劉世錦指出:“高質量發展,最核 心的要求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此外,他還表示,邁向高質量發展另一個基本著眼點在于,如何讓中國現有的經濟體系提升效率,實現“老經濟如何激發新動能”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在一些行政性壟斷領域進一步打破壟斷、鼓勵競爭,從而提升整體效率,降低成本,目前來看,這一塊潛力仍比較大。
同時,中國現有的產業結構,還要經過相當大的優勝劣汰、產業轉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市場份額和利潤會更多地向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集中,從而提升市場集中度。
在談及下一步應在哪些領域繼續深化改革以迎接高質量發展時代時,劉世錦對記者表示:“有以下幾個重要的(改革)領域,例如土地制度、財稅金融、國資國企等。這些領域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旦改革推動,很多局面能打開,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高質量發展的環境才能夠形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相關改革的安排,作出了這樣的表述:“加快技術、土地等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深化資源類產品和公共服務價格改革,打破行政壟斷,防止市場壟斷。要用有力的產權保護、順暢的要素流動,讓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競相迸發。”
提升經濟體系效率
目前,降杠桿問題已引起全社會關注。對此,劉世錦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及了他的看法。
“我們的宏觀杠桿率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所以提出了降杠桿的任務。但是,降杠桿可能與去產能、去庫存有所區別,第一步是確保杠桿率不能再提升,把杠桿率穩住”。劉世錦表示。
同時,他也指出,降杠桿的背后是整個經濟體系效率提升的過程,“比如一個企業的負債率比較高,如果企業盈利能力、整個資產質量很高的話,其實不一定存在很大的問題。”
“反過來說,一些企業杠桿率不一定高,但是它的效率很低、資不抵債的話,這種企業杠桿率即使低,風險也很大。所以這個杠桿率高和低,一定和企業的效率和資產質量相關聯。”
最后,劉世錦總結道,目前的降杠桿背后,是一些相關行業企業需要從要素生產率上進行系統調整提升。具體來說,從經營戰略、核 心競爭力,到相關的體制機制,包括地方的發展環境,都要進行調整。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