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監管層正開始對個人或家庭的加杠桿行為開始限制,但在兩年前,監管層對個人加杠桿還是樂見其成的。
2016年2月,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二十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指出,個人住房加杠桿邏輯是對的。
2017年10月,周小川在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討論會上表示,中國家庭部門的杠桿率從全球比較看不算高,但最近幾年增長快,這個問題已經引起大家注意,但不是說家庭部門現在要去杠桿,而是要在杠桿率增長的過程中注意質量,使得增量部分保持健康和平穩。
2018年1月,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首次提到要“抑制居民部門杠桿率”。
2018年1月25日至26日,銀監會召開2018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會議明確提出,抑制居民杠桿率,嚴控個人貸款違規流入股市和房市。
從對居民加杠桿樂見其成,到要抑制居民杠桿率,監管層的表述透露了哪些信號?背后又經歷了什么?
居民部門的杠桿率在2016年、2017年急劇上升
近些年來,中國家庭部門信貸持續增長。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中國工薪階層信貸發展報告》(以下簡稱《信貸發展報告》)顯示,通過計算各年家庭貸款余額占GDP的比例,可以得到家庭部門杠桿率。2004年到2008年中國家庭部門杠桿率穩定在17%至19%之間,2009年以來大幅提升至23.4%,此后逐年穩步攀升,2014年上升至35.9%。截至2016年末,中國家庭部門杠桿率為44.8%,截至2017年10月,這一數據已經達到53.2%。從中可以看出,近兩年來,中國家庭部門杠桿率出現了比較快的提升。
具體到2017年,根據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在2017年11月發布的《三季度中國去杠桿進程報告》(以下簡稱《去桿杠進程報告》),中國家庭杠桿率從二季度的47.4%上升到三季度的48.6%,合計今年前三個季度上升了3.8個百分點。
雖然兩份報告的數據略有差別,但兩者表明的趨勢都是一致的,即居民部門的杠桿率在2016年和2017年呈現急劇上升的態勢。這也能夠解釋監管層為何在較短時間內將針對居民杠桿率的態度從“個人住房加杠桿邏輯是對的”轉變為“努力抑制居民杠桿率”。
平安證券分析師楊侃分析稱,伴隨2015年至今的房產牛市,居民杠桿率持續攀升,2017年居民部門杠桿率已接近日德水平。
打壓房貸、消費貸,監管政策重心偏向防風險
居民杠桿率的上升主要是房貸和消費貸大量增加所致。
以工薪階層為例,《信貸發展報告》指出,工薪家庭總體信貸額中,86.3%為住房信貸,其次為除住房之外的消費項目信貸,占比約為10%。雖然住房信貸依然是工薪家庭信貸的主要構成部分,但從信貸參與率來看,18.5%的家庭擁有除住房之外的消費項目信貸,說明消費信貸也占據家庭信貸的重要位置。
此外,從國家統計局和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貸款數據來看,消費信貸占貸款總額的比重不斷提高,表明消費信貸在金融機構貸款中的地位不斷提高。
《去桿杠進程報告》顯示,2017年三季度末,居民部門貸款余額為39.1萬億,同比增長23.2%,遠超全部銀行貸款12.5%的增速,由此可見,居民部門加杠桿率的速度之快。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監管層面要求努力抑制居民杠桿率,主要是因為消費貸款進入股市和樓市。互聯網金融時代,眾多機構越來越熱衷于發行具有收益高、期限短等特點的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ABS)產品,消費者獲得消費貸款也越發容易,但由此給銀行帶來的風險敞口也在逐步加大。
事實上,不少消費者開始熱衷于螞蟻“借唄”、騰訊“微粒貸”、京東“金條”等基于互聯網金融的按日計息的借貸產品,手續簡便、放款效率高。而這些產品實際上相當于個人額度30萬以下的短期消費貸款,無疑也增加了居民的負債途徑。
對于監管層面就居民杠桿率表述的變化,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研究員欒稀向澎湃新聞分析稱,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前的政策重心由穩增長轉向防風險。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不斷出臺,政治局會議也強調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央越來越注重對金融風險的防范。
其實,央行、銀監會等部門在收緊個人房貸方面早有行動。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2016年全年全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2.65萬億元,其中,以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主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5.68萬億元,占比達到45%。到了2017年,全年新增個人住房貸款2.76萬億元,為2016年的新增額的55%。2017年全年13.53萬億元的新增人民幣貸款中,房貸的占比回落到20%。
抑制居民杠桿率帶來的沖擊仍待觀察
近幾年來,監管部門不斷收緊房地產市場調控,嚴控房地產信貸,并提高首付比例、嚴禁開展“首付貸”,但仍有大量資金“暗度陳倉”流向房地產,在提高居民部門杠桿率的同時也增大了房地產市場風險。
銀監會召開的2018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指出,努力抑制居民杠桿率,重點是控制居民杠桿率的過快增長,打擊挪用消費貸款、違規透支信用卡等行為,嚴控個人貸款違規流入股市和房市。
抑制居民杠桿率,從銀監會披露的監管處罰上也能看出一二。2018年以來,銀監會加大了對金融機構違反房地產行業政策、信貸政策的處罰力度。多家金融機構因信貸資金或個人消費貸款用于支付購房款、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貸款等被罰。而在此之前,2017年9月,多地央行分行下發了《關于加強個人消費貸款管理防范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通知》,對消費貸款加以控制。
Wind和平安證券統計顯示,相較2017年前三季度,居民短期貸款在2017年四季度回落至 3000億元,僅占全年的16.4%。楊侃認為,預計2018年消費貸難現2017年天量。
李奇霖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抑制居民杠桿率也就是加強監管,由此會對消費和地產等方面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沖擊應該不大,“因為占比高的還是中長期貸款。”
2月2日,人民日報刊文指出,引導居民部門漸進去杠桿,有必要建立健全包括房地產市場、銀行部門、銀行間市場、資本市場等在內的系統性風險防范應對框架。還應對“影子銀行”為房地產開發商提供融資的業務進行清理整治;對消費貸款資金嚴格管理,防止個人消費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