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德國之聲”報道,今年2月,來自17個歐洲國家的5200名鋼鐵工人代表已到歐盟總部門前“和中國急了一回”,他們指責中國廠商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向歐洲傾銷鋼鐵產品,要求歐盟不要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那次抗爭的結果是,歐盟決定對中國一些鋼鐵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BBC說,依據(jù)中國“入世”協(xié)定,中國將在今年12月正式獲得世貿組織市場經濟地位,如果中國順利得到此地位,歐洲再想對中國商品征收反傾銷稅,就更難了。
11日,印度塔塔集團宣布正式開始出售其在歐洲的部分鋼鐵業(yè)務,接盤的是英國公司格雷布爾資本。路透社報道說,印度的塔塔鋼鐵此前表示,大量低價鋼鐵流入歐洲是其決定退出英國的原因之一。塔塔認為,中國等國對歐洲的鋼鐵出口增加、高昂的制造成本以及疲軟的市場導致公司虧損激增,無法承受。
“中國鋼鐵出口與英國鋼鐵業(yè)的困境沒有因果關系”,11日,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英國《每日電訊報》上撰文,回應英國輿論對“中國鋼鐵傾銷”的質疑。他批評將中國作為“替罪羊”的觀點“誤導公眾”,“來自中國的鋼材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額度都只占英國進口鋼材總量的很小一部分。”此外,來自中國的鋼材大部分是低附加值產品,英國已不再生產,需從外國進口。劉曉明還說,中國鋼鐵業(yè)面臨比英國更大的困境,過去3年中國已壓縮9000萬噸鋼鐵產能,今后5年還要壓減粗鋼產能1——1.5億噸,牽扯上百萬人重新安置就業(yè)。面對鋼鐵業(yè)挑戰(zhàn),中英需要共克時艱。
在外界看來,劉曉明的文章也能看做是對歐洲鋼鐵危機整體的回應。他有關“歐洲鋼鐵危機不應怪罪中國”的論述得到了一些理解,也有媒體仍對他提出質疑。如英國《獨立報》認為,中國去產能過剩帶來鋼鐵出口激增,這種外溢效應拉低了全球鋼價,對全球鋼鐵業(yè)影響重大。英國鋼鐵協(xié)會會長斯泰西對《環(huán)球時報》說,英國鋼鐵行業(yè)目前遭遇的困境,“不是昨天才發(fā)生的意外”。“我們注意到中國的鋼鐵出口,在過去兩年增長了兩倍”。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tǒng)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