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加入TPP?
中美探討中國加入TPP協定,這本身就是一出反轉劇。TPP協定,即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協定,國際社會稱之為“ABC”戰略,即Anyone But China。它一貫是美國企圖制衡中國,實現“亞洲再平衡”的戰略核武器,幫助美國完成亞太布局,參加方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等12個國家。據統計,TPP協定涵蓋的經濟規模約占全球GDP的40%。
美國總統奧巴馬力挺TPP,近期在爭取國會兩院通過“貿易促進授權法”(TPA),在頻繁召開部長級會議和美日部長級磋商后,日本逐步在農產品問題上做出一定讓步,有預計稱,TPP協定在2015年結束。
那么,讓我們首先了解一下TPP協定是什么。
TPP協定是美國致力于在環太平洋區域建設的國際經貿新規則。TPP協定已經超出了單純的自由貿易范疇,涵蓋了環境保護、政府采購、知識產權、投資等貿易條款。通過TPP協定,美國力圖建立由其主導的亞太經濟圈,成功融入亞太一體化經濟發展進程中,通過設立高標準的貿易條件,大幅降低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從而有利于美國的外貿和投資。
TPP協定的“全面市場準入標準”、“原產地規則”等高標準的貿易條件,致力于將TPP打造成為“對內高度貿易自由化、對外封閉”的閉合自貿區。目前,TPP成員國已經進行了20多輪談判,自2008年美國加入TPP談判算起,談判已進行了七年。
至此,TPP協定達成在即,戲到高潮,但劇情反轉,中美開始探討中國加入TPP協定。其背景在于,中國已有投入世界的胸懷,我國的自貿區建設戰略步伐加快,繼中新、中澳達成協定后,6月1日中韓自貿協定簽訂。目前看,中國對TPP協定也抱有開放的態度,2014年商務部長高虎城曾經表示對TPP中國高度關注并持包容開放態度。
然而,中國要想加入TPP仍有多重障礙。
TPP議題廣泛,農業、環境保護、政府采購、投資、產權保護、勞工權益等,都高標準的自貿協定內容。加入TPP的障礙有多高,筆者在此進行簡單介紹。
比如國有企業障礙。TPP主張取消對國有企業的政策支持、財政補貼和其他福利待遇的貿易條款,國有企業應同私營企業一道公開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公司治理結構和與政府相關的信息,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涉嫌違反符合行為,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糾紛解決機制。2014年7月12日,加拿大渥太華TPP協定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啟動了國有企業議題磋商,并推動談判進一步取得實質性進展,盡管各成員國在一些具體領域還存在較大分歧,但總體原則和框架已日漸清晰。
TPP國企改革目的在于,阻止部分國家通過稅制和補貼等給予國有企業特殊保護,實現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在平等條件下競爭,這對中國的影響無疑是潛在的和巨大的。
中國的國企規模相當龐大。財政部曾經公布數據,2013年我國的國有企業總資產104.1萬億,相當于GDP的近兩倍,同年中國GDP為58萬億。而美國的國企規模很小,有統計生產總值僅占美國GDP的5%,美國聯邦政府層面(即中央企業)僅有20多家規模較小的公司,而我國的中央企業多達112家,而且都是巨無霸,世界《財富》500強中,中石化、中石油和國家電網三家企業挺進前十。所以,一旦按照條款,對等開放,中國必然吃虧。
中國加入TPP的難度大,但目前已有一些國企有改革趨勢,未來也有一些內部和外部的推動因素。
首先,內部因素是我國開始需要根據國有企業的社會經濟功能,規范國有企業行為。我國在研究國有企業分類監管,準備按競爭、公益、功能三個類別對國有企業實行分類管理,實行公益性和競爭性國有企業分類管理。國資委提出將112家央企分成三類,分別為公益保障類、特定功能類、商業競爭類。目前看,分類工作的推進難度高,落實難,中央企業分類都如此難,地方企業更加不好清理,2013年,全國獨立核算的國有法人企業高達15.5萬戶。
其次,外部因素是我國開展的對外談判的互相促進作用。比如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談判,其中也有國有企業地位問題。我國已經同意在開放準入前國民待遇和采用負面清單,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的達成與否,也是中國能否加入TPP協定的一個便利化因素。
而且,中國加入TPP協定的其他障礙也不小,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知識產權等每樣都是高標準。其中,環境保護,貿易保護中的綠色壁壘。TPP主張在生物和貿易多樣性、多邊環境公約、環境保護分歧領域、海洋漁業捕撈等方面提出高標準要求,2015年中國新環保法實施,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法,可以行拘企業負責人,近期也出現1580萬元的天價罰單,對我國環境保護起到了促進作用,但要看到,這些還僅局限在環境污染層面。
勞工權益方面的挑戰也不小,是貿易保護中的藍色壁壘。美日等國提出的勞工貿易規則,注重勞工在商品生產中的工資待遇和環境條件,強調勞工的價值關注和企業對環境、消費者的人文關懷。雖然這些年,中國工人工資在上升,勞動力成本增長,但目前依然難以改變勞工價格相對低廉、工作環境和作息時間得不到保障,勞動者權益保護距離美日還有相當長距離的事實,以及中國勞工組織在勞工者保護中的缺位問題。
因此,可以看到,若要啟動談判將歷程漫長。
需要說明一點,自貿投資協定需要經歷相當長的談判時間,中韓自貿區談判歷時三年(2012年5月~2015年6月1日),而自2007年3月就開始研討可行性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至今無果。所以,現在,美日等國已就主要條款達成了基本共識,預計年內簽訂,而這個時間節點中國還處在加入的探討可行性階段,基本注定了中國失去了TPP發起成員國的資格。
即便如此,中國加入TPP協定難度依然很大,不吝于入世,談判時間長達十年亦有可能。(作者系賽迪智庫副研究員)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