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信股份確認,中澳鐵礦進行了25億美元(約合155億人民幣)的減值撥備。礦價下跌是此次減值的主要原因。目前鐵礦石價格為55美元/噸,中澳鐵礦的產品成本在80美元~90美元/噸,幾乎不能盈利。
就“公司在澳大利亞投資布局是否發生改變”及“未來是否會加劇虧損”等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中信方面發去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一位匿名人士向記者表示,中信此次減值撥備或許意在剝離部分資產,未來將通過某種方式減少在澳洲鐵礦石項目中的占比。但這一說法并未得到中信方面的證實。
礦價下跌是“禍根”
中信股份表示,如此巨額的減值撥備導致營業利潤縮水25億美元,包括17億美元的無形資產減值和7.94億美元的房地產和設備減值。此舉還導致公司去年凈利潤下降20%,至398億港元。
據了解,中信方面曾在2006年斥資4.15億美元買下西澳大利亞兩個擁有磁鐵礦資源開采權的公司全部股權。原計劃投產時間定于2009年7月,直到2013年12月,“中澳SINO鐵礦項目”生產的首船成品礦才付運。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智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信買下上述鐵礦時,該項目還是非常有利的。從2006年開始,國際礦價就一路上漲,即使在金融危機的2008年、2009年依然沒有阻擋礦價的上漲。但在2014年以后,國際礦價出現大幅跳水。
事實上,上述項目最初成本預算為33.19億美元,但到首船成品礦付運時累計耗資已近100億美元。
一位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中信當初收購該鐵礦,由于缺少前期調研,去了之后發現好多基礎設施建設都沒有搞好,又投了很多錢。另外,冶煉工藝方面也曾出現問題。
在上述分析人士看來,礦價的大幅跳水對該項目是致命的。根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的預測,2015年鐵礦石價格在供需形勢未發生改變的情況下,預計全年均價在60~65美元,2016年隨著一些高成本礦逐步退出市場,供需進一步趨于平衡,礦價將較2015年有所提高。
中企出海需謹慎
鐵礦石價格高企時,中國鋼鐵企業為了從上游壓縮成本,中國資本大舉投資海外礦產資源,掀起一波海外收購礦產企業的高潮。比如,中鋁注資力拓、華菱入股FMG、中國五礦有色收購OZ,國際資源市場上頻現中國企業的身影。
公開資料顯示,鐵礦石權益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俄羅斯,以及亞洲的蒙古、印尼、朝鮮地區和南美洲的巴西、秘魯、阿根廷等地。中國大部分權益礦分布在澳大利亞。
與中信股份類似的一個例子,還有攀鋼釩鈦(000629,SZ)。去年3月19日起,鞍澳公司0.6億澳元股東貸款轉為卡拉拉公司股權生效之后,攀鋼釩鈦持有卡拉拉股權比例達到52.16%,實現絕對控股,需要將卡拉拉并入合并報表。
但是,由于礦價持續下跌及卡拉拉生產尚未完全理順,2014年公司財務報表合并卡拉拉導致公司凈利潤減少約27億元。其中,約3.6億澳元(合人民幣17億元)為減值準備。卡拉拉入表也成為公司2014年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
攀鋼釩鈦的一位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卡拉拉項目前幾年效益還可以,但是由于宏觀經濟大環境不好,鋼鐵過剩導致礦石需求下降,供給仍相對過剩,導致效益惡化。至于未來是否會剝離卡拉拉項目,該工作人員表示并不清楚,“未來的打算還得看國際國內的大環境。”
李新創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是有風險的,對事物發展規律認識不清,缺乏走出去的經驗和人才,這些是擺在中企出海面前的主要問題。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鐵礦的吸引力逐漸在減弱,澳大利亞很多中小礦都已經停產了,對于中國鋼鐵而言,走出去建廠可能是一個方向。
李新創亦表示,目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有條件的地方去投資設廠,很多鋼鐵企業將參與進來,并且已經在做具體規劃。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