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1月19日)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當前通貨緊縮對美國經濟和股市僅是理論上的威脅,盡管近期在金融市場上引發了一定的波動,不過并未大幅損及美股。但之后,情況可能有所轉變。
在美國之外,通縮在全球范圍內蔓延,拖累歐洲、日本表現,并有可能損及中國經濟增長。
通縮可能開始損及那些依賴價格優勢維持盈利的美國企業的股市表現,不僅包括那些在海外出售產品和服務的企業,也包括那些遭受國內低迷物價環境的企業,可能是由拖累美國經濟表現的全球通縮壓力造成。若消費者推遲購買決定,因他們認為物價會繼續走低,那么通縮將可能拖累一系列行業,如房地產、汽車甚至是科技行業。
若通脹出現,是由于由美聯儲引領的全球央行,可能無意識的導致并擴大了它們試圖停止的通縮。他們通縮提供過剩的流動性來阻止通縮,而這些流動性導致各種資產、貨物和商品出現大幅供應過剩。傳統的觀點是,流動性過剩產生通脹,不過分析指出,在當前情況下,將導致通縮出現。
可以認為,全球通縮趨勢開始出現在2007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盡管只持續了較短時間,不過反映出2000前初期的信貸繁榮引發大量資產和商品,包括房屋和石油等供應過剩。美聯儲和全球其他央行通過創造數萬億美元的流動性使這些崩盤的資產再度上漲。
不過此舉的副作用是短期內使大量資產,貨物和商品的需求大漲,因利率水平驟降,且金融市場涌入海量流動性,從而鼓勵這些資產的生產商們增加供應。若全球供應處于平衡,那么全球央行催生的額外產量的影響可能沒有如此之大。不過,這些央行的的刺激舉動引發了各種資產、物品和商品生產的增多,從而導致這些本已供應充足的市場供應進一步增加,進而引發長期的供應過剩。這導致了通縮的出現。
此外,全球央行的流動性措施僅為刺激短期需求,不會無限期持續。美聯儲和全球其他央行已承認了貨幣刺激如量化寬松(QE)的局限性,而美國的貨幣政策也率先逐漸從中抽回。不過為應對短期需求生產的資產、貨物和商品的長期供應仍在延續,并引發了更多的長期供應。
金融危機以來,油市表現就是很好的美聯儲誘發的供應過剩的例證之一。為應對美聯儲2009年至2013年的貨幣刺激,投資者對包括石油等商品進行投機活動。為了應對這一局面,石油行業投資新的提煉方法,這些方法導致石油新的長期供應增加。不過此后美聯儲接受了貨幣刺激,因此,石油的認為投資需求消失殆盡。結果是油市崩盤。原因是:美聯儲誘發的短期認為需求消失,但石油的長期供應仍持續,從而導致油價暴跌。
隨著油價大跌,在類似時間段內,即將到來的通縮的首個警示信號出現在黃金市場和路透商品研究局(CRB)指數中。2009年和2010年美聯儲開始貨幣刺激,投資者大量買入貴金屬和商品,似乎確認了度通貨膨脹將在短期內實現,使2011年金價漲至1800美元/盎司上方,CRB指數漲至580,不過卻并未出現美元的崩盤,或通脹不可控。相反,此后金價大跌約三分之一,CRB指數下跌約25%,但美元卻大幅走強。
這些由美聯儲誘發的短期通縮的特例,將由一段時期的通縮跟隨,似乎可能利好經濟,拉低通縮和商品價格。但若通縮出現同情啊其他經濟行業,如房地產、汽車甚至是科技等,情況將如何?盡管并未系統性出現,但投資者應保持警惕。若嚴重的通縮周期開啟,將很難停止。美聯儲和其他央行可能無法再度通過降息來刺激需求。僅刺再次刺激貨物和資產生產至本已供應充足的市場,將無法解決問題。
若通縮蔓延至美國,投資者應考慮拋售那些對美國經濟脆弱的個股。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