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2月鐵礦石進口創天量紀錄,為進口勁增的一年劃下句點,同時也證明,大型礦商的策略至少部分奏效。中國12月鐵礦石進口量達8,685萬噸,2014年全年共計9.325億噸,較上年勁增13.8%。鐵礦石進口跳增并不是因為中國擴大鋼鐵產量所需,根據官方數據,中國2014年1-11月粗鋼產量只比上年同期小增1.9%。
鐵礦石進口增加也不是因為倉庫大量囤積庫存;1月9日止當周,上海期交所指定倉庫的鐵礦石庫存降至9,985萬噸,為11個月來最低。最合理的解釋是,亞洲現貨鐵礦石價格在2014年大跌47%,進口鐵礦石取代了中國國內一些高成本鐵礦石。這就是三大鐵礦石礦商--巴西淡水河谷、澳洲力拓及必和必拓--所打的算盤。
力拓與必和必拓一再堅稱,他們大規模擴張西澳礦山的最終效應,將是迫使高成本礦商退出市場。這個效應已經在中國以外的礦商身上顯現,澳洲及其他地區的較小型礦商被三巨頭打得落花流水。現在看來這個策略也在中國發威了,就連一向不是很可靠的官方鐵礦石產量統計也顯示,中國11月鐵礦石產量較上年同期下滑7.5%。現在三巨頭所面對的問題在于,是否有足夠的高成本鐵礦石被淘汰取代,而這就是讓人還有疑慮的地方。
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和粗鋼產量兩者增幅間的差距,約有11個百分點。以含鐵量62%鐵礦石為基準計,粗略估算顯示,這代表僅略逾1億噸的國內鐵礦石產量由進口取代。這個數字聽起來巨大,但若比起鐵礦石三巨頭未來三年將投放市場的額外4億噸供應,就相形見絀了。部分新供應去年已進到市場,嚴重打擊鐵礦石現貨價。12月23日價格跌至五年低點每噸65.60美元,此后僅略微回升,周二報67.90美元。
由于未來幾年還有更多供應上線,大型礦商必定冀望有更多高成本營運被迫關閉。盡管許多規模較小的鐵礦石廠商肯定在慘澹經營,但煤炭行業的經驗顯示,即便是處于虧損狀態,但要讓產量退出市場仍緩不濟急。中國或許有更多國內產量被閑置,但主要由國家控制的鋼企的旗下規模較大礦場,可能仍繼續運作。全球其他地區的產量也可能減少,但這不太可能抵銷增加的供應。
中國鐵礦石進口明細顯示,2014年1-11月自澳洲進口量較2013年同期增長30.7%;自巴西進口數量則增11%。這的確證實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的低成本產量正搶占市場份額。第四大礦商Fortescue Metals Group也是如此,只是進展不如那三大巨頭。但他們并非唯一的贏家,塞拉利昂(獅子山共和國)對中國出口增長了52.4%,烏克蘭則增11.4%。雖然比起澳洲和巴西,這些國家出口至中國的鐵礦石總量極微,但確實顯示出較小型生產商似乎仍有能力與三大巨頭對抗。這意味如果三巨頭真的決定利用低成本供應來逼退競爭對手,那么鐵礦石價格可能還會進一步走跌。當然,鋼鐵需求勁增或許可成為救星,但這似乎不太可能,即便中國加速一些基礎建設項目以支撐經濟增長。更為可能的是鐵礦石過量供應繼續擴增,讓價格復蘇遙不可及。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