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WTO)期望的重構多邊貿易機制再度落空。
當地時間7月31日,包括印度和古巴在內的四個國家拒絕簽署WTO貿易便利化協議,使得該協議最終未能在最后期限內通過,再次打擊了WTO試圖重啟多邊貿易談判所作的努力。
所謂的貿易便利化協議在2013年底WTO巴厘島會議期間達成,包括10份文件,主要涉及貿易便利化、農業、發展等方面的議題。這被視為WTO近20年以來首個協議,也是重啟多邊貿易談判的基礎之一。按照計劃,今年的7月31日是該協議生效程序的第一個截止日期,WTO全體成員需在一致同意的基礎上通過該協議議定書,將之正式納入到世貿體系中。
WTO總干事羅伯托·阿澤維多(RobertoAzevedo)7月31日稱,在未能達成妥協后,世貿組織正進入了一個“不確定性的狀態”。
英國《金融時報》則評論稱,此事令WTO再次陷入信譽危機。
印度拒簽因糧食補貼爭議
印度強硬拒絕簽署協議與其國內的糧食存儲和補貼政策有關,盡管只有古巴、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支持印度的決議。
按照印度國內的糧食安全法案,印度向全國需要供給的家庭提供帶有補貼的糧食,這些家庭大部分處于貧困線以下,為了滿足這些家庭需求,印度以超過市場價的價格在該國各地收購糧食。
但是根據去年WTO達成的貿易便利化協議,發展中國家每年對糧食的補貼上限不得超過10%。
《華爾街日報》稱,經濟學家估計,在過去的幾年中,隨著印度糧食儲備的快速增長,補貼上限早已超出了WTO的限制。但是WTO目前并不掌握印度農業補助的實際數據和規模。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印度是全球第三大極度貧窮的國家,印度認為,對于這種“扭曲貿易”的補貼施加限制等同于損害了給那些需要糧食的家庭供給的能力。
糧食政策是WTO全球貿易中的一大痛點。
早在2008年,多哈回合談判破裂,原因就是美國和印度在發展中國家就大量農產品(行情,問診)進口的情況下提高關稅的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
而在去年的巴厘島會議期間,外界就曾擔憂來自印度方面對于農業補貼限制的抗拒,可能讓巴厘島會議毫無實際成果。當時經過協商后,各方最終同意制定一項“和平條款”,但在“和平條款”的時限上,西方與印度分歧非常嚴重:美歐僅允許這一“和平條款”維持四年;而印度則認為,直至正式協議達成前,這一過渡性條款應永久有效。
在今年7月,印度再度釋放出了強硬的信號,要求應該制定出有關糧食儲備和補貼的永久性協議,而不是等到四年后的2017年,印度要求該永久性協議應該與貿易便利性協議同時通過。
顯然,這一次印度未能與多數成員國談攏。
值得注意的是,簽署協議的關鍵時期,正值第五屆印美年度戰略對話,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JohnKerry)曾表態,關鍵是不能失去這個(簽署協議的)機會。當時克里還表示,希望印度和其他國家能夠解決分歧,但就在阿澤維多發表聲明后,就連美國駐印度大使也表示悲觀,認同阿澤維多有關“WTO處于不確定性狀態”的說法。
美國貿易代表弗邁克·羅曼(MikeFroman)則稱,“少數”WTO成員國沒有將巴厘島協議的目標放在心上。
剔除印度繼續談?
在印度拒絕簽署協議后,留給了阿澤維多和其他成員國一個爛攤子,要么強硬地推進下去;要么停滯,而此前的努力將付諸東流。
按照貿易便利性協議的條款,在今年7月31日通過后,將被納入到世貿規則體系中,之后將由WTO成員核準,在2015年7月31日第二個截止日期前,只要有三分之二的成員國核準接受,該議定書就宣告生效。
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預測,該貿易便利化協議將為世界經濟增加近1萬億美元的貿易額,并將在全球創造210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1800萬個在發展中國家。而貿易便利化協議對全球貿易的影響最為明顯,該協議旨在簡化海關及口岸通關程序提高跨境貿易的效率,預計可以將跨境貿易成本降低10%至15%。
美國國家對外貿易委員會的杰克·科爾文(JackColvin)稱,絕大部分國家理解修改貿易規則的重要性,并會遵守承諾想辦法推進。
路透社援引外交人士的說法稱,如果印度造成該協議流產,可能在技術上招致貿易爭端,盡管目前沒有哪個國家要威脅采取法律行動。外交官們可以利用夏季休息期間好好考慮各種選項,包括在沒有印度參與的情況下繼續推進。
有知情人士透露,有一個“可靠的核心集團”,準備在9月啟動排除印度在外的協議的對話。“原來只是私下的談論,現在已在日內瓦變成比較熱烈的討論,我認為現在大量成員已得出了這個不愿意看到的結論,即這恐怕是唯一可行的方式。”他稱。
據一位了解討論情況的澳大利亞貿易官員表示,包括美國、歐盟、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和挪威在內的一些國家早在7月30日下午就開始在日內瓦談論這一可能性。
《華爾街日報》稱,最初還有不少發展中國家支持印度的做法,但到最后只有三個國家支持。與此同時,中國、泰國和墨西哥等新興發展中國家都公開批評了印度的立場。巴基斯坦——人均收入比印度還低但也是一個主要的糧食種植國家,也在WTO會議上公開質疑印度。
阿澤維多稱,雖然大型經濟體有多種選擇,但最窮的國家可能被拋在后面,“如果該機制不能正常運行,那么最小的國家將是最大的輸家……這對于這些經濟體來說將是不幸結果,對于我們所有人來說,也是悲劇結果。”
區域貿易協議或挑大梁
去年年底,巴厘島協議的達成被外界形容為“多哈回合談判12年,僵局終獲歷史性突破”,各種贊美之詞撲面而來,但隨著印度拒絕簽署協議,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在多哈回合破裂后,WTO在全球貿易格局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受質疑,主要經濟體開始懷疑WTO是否有能力成為全球貿易協定談判的主要平臺。阿澤維多曾表示,WTO以后可能僅僅被視為貿易法庭,而不再是一個討論政府間貿易協定的平臺。
在WTO影響力日漸式微的背景下,美國和歐盟開始發力區域貿易協定,推出了包括TPP(跨太平洋(行情,問診)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和TTIP(跨大西洋(行情,問診)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這兩個自貿協定均以高標準著稱,一旦最終達成,有望超越WTO成為全球新的貿易規則。
不僅是美國和歐盟,中國眼下也正在積極推動區域貿易協定談判,包括FTA(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以及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金融時報》指出,巴厘島協議的用意,一方面是讓WTO成員國先就沒有爭議的小規模舉措達成一致,以便建立成員間的互信,從而最終找到恢復多哈談判的方法,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應對“大區域”貿易協定的增長。
遺憾的是,成員間的互信并不容易,且正遭到破壞。
外界認為,如果WTO無法確保成員履行已經做出的承諾,同時無法確保多邊貿易體制和規則不斷發展和進步,那么越來越多的貿易將會在區域貿易協議的框架下流通,世貿組織的功能和地位可能會被削弱。
阿澤維多在7月31日的聲明中強調說,沒有通過貿易便利化協議相關議定書不僅是一次可以被忽略或被納入新時間表的延誤,而且可能會對世貿組織各領域的工作均造成影響,從而產生嚴重后果。阿澤維多還稱,巴厘島會議是恢復世貿組織談判功能活力的重要節點,而現在,他對此深表擔憂,要求各方接下來仔細思考此次挫敗所釀成的后果,并思考下一步做出何種努力,以作補救。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