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中國鋼鐵生產企業在環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改善,盡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些成就仍然值得稱贊和祝賀。我認為,目前出現的趨勢是對可認證綠色鋼鐵的要求,即能保證鋼鐵產品具有特定的碳足跡。這些舉措是從歐洲開始的,目前中國鋼鐵行業的專家也在思考同樣的問題。而實現這一點的關鍵在于建立一個可信的碳足跡認證體系。”11月28日,在2024碳中和前沿會議召開期間,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約翰·勞赫德(JohnNeilLoughhead)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專訪時,對中國鋼鐵行業的碳中和工作提出了建議,并探討了新技術在加速全球碳中和進程中的作用和趨勢。
“目前全球已達成科學共識,即人類比之前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快地采取行動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進程。”約翰·勞赫德院士表示。
約翰·勞赫德院士認為,新技術在清潔能源生產、氣候調節技術和新材料合成方面至關重要。未來將看到由光驅動的新技術,特別是在直接捕捉二氧化碳和工業原材料生產方面。盡管這些技術正在不同國家積極研發,但面臨技術和經濟上的挑戰,尤其是在鋼鐵生產等傳統工業中,仍需替代高能耗的傳統工藝。某些新技術還在開發階段,甚至有些尚未發明,但預計會在未來20年內發揮重要作用。
約翰·勞赫德院士預測,碳捕集技術、電池技術和結構材料設計將在未來幾年取得突破。空氣直接碳捕集技術會得到顯著改進,基于全新的合成材料,電池技術可能經歷兩代以上的發展。未來也將重新設計結構材料,以降低高能耗現象,這些變革可能在2050年后才能普及應用。同時,光子驅動的催化技術,如從生物質中直接生成氫氣,也將成為技術發展的關鍵趨勢。
“人類命運與共,一國向大氣超額排放溫室氣體,將波及其他國家。如英國的一句諺語所說,‘兩個頭腦總比一個強(人多力量大)’。減碳需要國際合作,研究更多解決方案以快速應對更大規模的問題。這并非要求各國單獨開發同樣的技術,而是相互交流、彌補各自在相應進程中所需的知識和技術短板。”約翰·勞赫德院士強調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對于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約翰·勞赫德院士建議,政府應制定穩定的政策和明確的碳中和目標,并根據科技進展每五年審查調整。由于新技術初期成本較高,政府需通過補貼、法規或市場激勵措施支持其推廣。同時,政府應建立有效的市場機制,確保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并進行效果評估。此外,政府應支持全生命周期評估,確保不同技術的碳足跡得到精準測量,并推動知識共享和國際合作,以加速全球碳中和進程。
談及中國在環境方面的貢獻時,約翰·勞赫德院士表示:“由于種種因素,中國在應對環境問題時面臨的挑戰相較于其他國家更為嚴峻。但過去幾年,中國的變化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同時,鋼鐵等制造業在減少對環境影響方面也實現了顯著的工藝提升。”??
約翰·勞赫德院士特別提到,建立可信的碳足跡認證體系是鋼鐵行業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推動力。“當人們購買鋼鐵時,他們會了解其碳足跡,并相信所獲取的信息準確無誤。這將成為鋼鐵行業實現碳中和的一個重要推動力。然而,至關重要的是,業內人士要認識到這是他們必須承擔的責任。目前,從我接觸到的業內人士反饋來看,他們已經接受了這個挑戰,并正在積極考慮如何應對。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跡象。”他最后說道。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