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指出,美國經濟數據強勁,降息預期持續受挫,美國風險資產尤其是美股吸引力逐步消失,當前投資中國股市的性價比更高,尤其看好港股。
近期,中國資產迎來爆發,港股大漲、恒生國企指數進入技術性牛市,全球資金正重返中國市場,“做多中國”交易又回來了?
4月10日,港股大漲,恒生國企指數漲超2%,報6016.83點,較1月創下的階段低點漲幅達到20%,進入技術性牛市。
隔夜美股,中國資產大爆發,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漲1.68%。目前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的市盈率只有20倍,而美國納斯達克指數的市盈率達到了30倍,從估值角度來看,中概股仍頗具吸引力。
中概互聯網ETF持續上漲,4只中概互聯網ETF今日漲幅都到達約2.5%。根據數據顯示,按2023年盈利預期,中概互聯網股的估值在2023年9月對應PE為15.7倍,23年12月對應PE為14.2倍,而2024年3月已下降至13倍附近,處于低位。
同時,新加坡鐵礦石期貨價格創下兩年多來最大的兩日漲幅,分析指出,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鋼鐵需求和產量增長的積極前景。
弘則研究在最近發布的報告中指出,美國經濟數據強勁,降息預期持續受挫,美國風險資產尤其是美股吸引力逐步消失,投資美股的風險收益比在降低。
在通脹預期卷土重來之時,市場對美聯儲的降息預期面臨“崩潰”的局面,目前,美聯儲基金期貨12月合約顯示,今年的降息預期約為60個基點,而2024年初的降息預期約為150個基點。
在降息預期逆轉之際,美股市場出現明顯呈現出“漲不動”的態勢: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周下跌2.3%,創下2023年3月以來最差單周表現。標普500指數上周下跌近1%,為1月早些時候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
高盛的數據顯示,對沖基金上周連續第二周凈拋售全球股票,這幾乎完全是由賣空推動的,為自1月中旬以來對沖基金最大的拋售力度。
華爾街見聞此前分析指出,本周美股漲勢還將面臨關鍵考驗:一是通脹數據過熱會否再次扼殺降息希望;二是美股一季度的財報季拉開序幕,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前景能否支撐起當前的較高估值。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表示,全球資金正在重返中國股市,隨著部分基金對中國市場的看跌情緒有所緩和,全球長期投資者撤出中國股票市場(A股和港股)的行動已經按下暫停鍵。
弘則研究在報告中指出,與美股相比,當前投資中國股市的性價比更高,中國股市更具有吸引力,尤其看好港股。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表示,港股經歷了信心回落的“最冷寒冬”,高勝率資產或將引領“春回港股”。
截至2024年3月20日,恒生指數相對于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計算的風險溢價為9.48%,處于2008年以來的高點附近,恒生指數相對于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計算的風險溢價為7.50%。而對比全球其他主要股市,截至2024年3月20日,美股的風險溢價甚至是負的,日股的風險溢價僅2.76%,歐洲股市的風險溢價僅4.34%。
除了港股風險溢價之外,張憶東指出,對比港股代表性股票與美股同類個股的估值,港股具有明顯折價。
以科技行業為例,港股騰訊、阿里、京東、網易、百度的PE估值在8-16倍左右的區間,PEG在0.7-2倍之間,而美股谷歌、微軟、臉書、亞馬遜的PE估值在20-40倍之間,PEG在1-2倍的區間。
多家外資機構近期發布報告,不約而同地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海外流動性緊縮趨于緩和、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和公司治理狀況逐步改善,中國資產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外資進入。
近期的中國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正在形成一個潛在的底部,中國3月制造業PMI指數6個月來重返擴張區間,服務業PMI也創下自6月份以來的最高,而標普全球PMI中的一項工廠指數也達到了13個月以來新高。
匯豐最新數據顯示,超過90%的新興市場基金正在增持中國股市,今年2月和3月,全球投資者連續兩個月通過港股通凈買入中國內地股票,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是在去年6月和7月。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