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澳大利亞聯儲宣布了34個月以來的首度降息,盡管該央行受到的關注度不高,但此舉的象征意義極強——在貿易不確定性加強、全球經濟前景走弱的背景下,“全球降息潮”很快就會到來。
這波浪潮可能愈演愈烈——澳聯儲打響頭炮,印度央行或在明天(6月6日)的政策會議結束后宣布降息,而美聯儲今年降息的概率已近九成,原本計劃啟動加息的歐洲央行可能也正暗暗考慮如何再寬松。
關鍵問題在于,這種全球格局下,究竟對投資者意味著什么?對中國又有怎樣的溢出效應?
澳聯儲降息只是開始
澳聯儲宣布下調現金利率(CashRate,澳大利亞基準利率)25個基點至1.25%,符合市場預期。這是澳大利亞聯儲自2016年8月以來的首次降息,此舉是為了應對疲弱的通脹和經濟增長,以及不斷上升的失業率。
“我們不認為降息是一次性的,預計澳聯儲會在三、四季度繼續降息。”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戈達德(TysonGoddard)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認為,刺激效應主要通過影響貨幣(澳元)貶值來實現,盡管澳元的貶值已提前被市場反應,降息將幫助澳聯儲主席菲利普·洛威(PhillipLowe)將失業率降至5%以下,從而推動工資更快增長,但國際經驗表明,即使失業率接近4%,也需要一定時間來刺激更快的通脹。
盡管澳大利亞的就業率仍算可觀,但薪資增速始終無法加速,“因此通脹也持續低于澳聯儲的目標,隨著全球下行風險加劇,通脹預期開始滑坡,澳聯儲也決定用剩余的刺激方式來鼓勵就業。從5月的會議開始,央行與市場的溝通就開始變得更鴿派,表明即使失業率低于5%,也不會擔心通脹。”戈達德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澳聯儲絕不會是唯一一家降息的央行。其實,早在今年2月7日,打響“降息第一槍”的是印度央行,由于其意外宣布降息25個基點,為2018年8月降息以來的首次,當時多家央行更是大幅下調通脹、經濟增長預測。
如今,印度可能很快再度行動。“預計在6月3~6日的議息會議結束后,印度央行會宣布降息25基點至5.75%,目前印度通脹溫和,降息將支撐經濟增長。近期,印度生產總值(GDP)增速弱于預期,全球增長放緩的擔憂以及油價大跌都提升了降息空間,央行行長也充分具備降息的意愿。”渣打南亞首席經濟學家薩赫(AnubhutiSahay)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當然,一些因素可能會讓印度央行決定推遲降息,例如,該行可能想等到6月底二十國集團(G20)會議召開,以及觀察即將到來的季風季的影響,并等候7月5日印度2020年財年的預算提案。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降息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美聯儲年內降息概率大增
其實,早在去年四季度,就有機構預計新興市場會陸續降息,但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美聯儲加入“降息潮”的概率近期正大幅攀升。而在今年4月,幾乎沒有一家機構認為美聯儲2019年會降息。
不過,隨著外部不確定性持續增加,降息概率開始大幅飆升。摩根士丹利預計,在最差情景下,預計美聯儲2020年春季前就會降息至0。
巧合的是,周一,美聯儲首次談“降息”的條件。圣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認為,由于美國通脹疲軟,令美國經濟增長的風險不斷上升,美聯儲降息“可能很快得到保證”,3個月與10年期關鍵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也支持降息。該言論發布后,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預期年底前降息概率接近98%。
此外,降息的預期攀升也與美國近期經濟數據弱于預期有關。例如,美國5月Markit制造業PMI終值創2009年9月份以來新低,產出分項指數終值創2016年6月份以來新低,新訂單分項指數終值自2009年8月份以來首次陷入萎縮區間;美國5月ISM制造業指數52.1,創2016年10月以來新低。就業指數創2017年來最低。
4月29日公布的美聯儲更青睞的通脹指標——去除了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漲幅僅為1.6%,創2018年1月以來的14個月最低。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認為,這主要由于資產管理服務費用、服裝等價格和機票價格走低所致,都是間歇性因素,因此他認為利率應該可以在當前水平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然而,5月公布的通脹數據依然只有1.6%,且今年第一季度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化季率升幅下修至1%,為三年來最低增速,這讓“間歇性因素”這個借口很難再站住腳。
近期,鮑威爾也會公開發表演講,因此各界都在關注其措辭的細微變化。
如何影響中國?
那么,這一全球趨勢的轉向究竟將如何影響中國?
首先,“全球寬松潮”是全球經濟承壓的一個縮影,中國既受到全球影響,而為全球經濟增量貢獻近30%的中國更深刻地影響著全球。
“在全球增速放緩背景下,中國下半年需要繼續推進更多政策來穩增長。經濟增速下行可能被此前的‘搶出口’所部分抵消(尤其是在5、6月)。”野村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至于中國的貨幣政策會如何調節、會否受到“降息潮”帶動,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對第一財經記者稱,“貨幣政策大水漫灌不是選項,近期政策不再高度依賴逆周期調節,主要因為還需要預留一些政策空間,用于緩解2020年的經濟增長壓力。”
因此,機構普遍認為,目前仍維持“股弱債強”的邏輯,但債券“高不成低不就”,預計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達3.1%~3.2%的區間。此外,人民幣的貶值壓力或將隨著美聯儲降息部分減弱。法國外貿銀行預計,美元指數會在未來12個月走弱至93.51。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