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設輕運營問題突出
中國證券報:您覺得當前PPP領域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薛濤: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是重建設輕運營。以前PPP大多是運營類項目,現在PPP大部分是工程類項目,對運營關注度不夠。以前的特許經營項目大部分是單體設施,有一個計費的量,邊界窄,比較容易實現效果。現在PPP大量是可用性付費的工程類項目,財政回購的方式做很多的工程項目,容易出現重建設輕運營的問題,工程公司為主拿了一堆項目,運營最后還是得委托專業運營的公司。大量政府購買型PFI類項目(如海綿城市、市政道路、河道治理等)出現,導致工程公司為主導,重建設輕運營。
中國證券報:這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如何解決重建設輕運營的問題?
薛濤:現在大量的PPP項目被工程公司拿到后,很多是希望最大限度地獲得當期工程利潤。因此,謀求在可用性付費商業模式中,盡早讓工程利潤“落袋為安”。譬如園林、景觀類的項目,沒把可用性付費和運營掛鉤,施工單位就可以通過虛報和做大工程利潤提前回收投資。地方政府為了解決融資問題,有時候也不得不滿足工程公司的條件,使后續的運營階段缺乏保障。
要解決重建設輕運營的問題,一是項目設計上要把可用性付費和運營績效捆綁。把運營績效捆綁可用性付費,倒逼工程公司關注運營。二是偏重運營的公司可以挑選一些運營績效有壓力,運營復雜度高的項目參與。三是沒有運營績效壓力的項目應該避免采用PPP形式。
中國證券報:目前PPP領域還有哪些問題?
薛濤:現在PPP項目統籌不是很科學,項目檔次和優先級失控。財政承受能力“10%”的限額珍貴,多地PPP項目實操往往是先報先得,后期更必要實施的項目反而可能沒有了可用的空間。
防范突破10%紅線風險
中國證券報: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此前提到支出上限“虛化”問題,PPP項目10%紅線失去“安全閥”的功效,對此您怎么看?
薛濤:首先是有些地方財評不夠規范,有些應納入的支出有意遺漏,或者過于樂觀估計一般性公共預算的增長,此外對政府性基金的不當使用是現在新出現的一個風險。政府要求PPP項目資金不超過每年政府預算總額的10%,但有些地方政府財評不規范,有借彎道突破的跡象,帶來未來的政府負債風險。政府性基金主要來源是土地出讓金、污水處理費等,應該專款專用,財政部一直有詳細的約束規定。但現在有些地方政府違規使用政府性基金,把某些土地開發不相關的PPP項目支出納入政府性基金范圍內,這就突破了10%紅線限制。
中國證券報:突破10%紅線意味著什么?
薛濤:10%紅線主要是起到“安全閥”的作用。以一個10年期PPP項目為例,按照10%的限制,一般杠桿率是10倍。而政府性基金不受10%的限制,所以會導致杠桿率很高。這種情況如果沒有得到合理的規范,有可能使當前PPP“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效果減弱,不利于中央對地方財政支出規模的管控,甚至導致PPP泡沫化的風險。
中國證券報: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薛濤:從與現有政策的結合來看,可與國家提出的建立中長期財政規劃和預算框架進行銜接,對今后一段時期的政府財力作出理性統籌、中長期的安排。譬如地方政府明確未來中長期(5到10年)重大投資項目清單、投資規模、資金需求和政府債務規模等。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