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妓女,狼牙套加粗震动入珠套h,被狼交的女人(h)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歡迎您!

English服務熱線:010-59231580

搜索

首頁>標準化工作>相關標準>詳情

倉儲揀選設備管理要求WB/T 1026一2006

      

本標準是依據我國物流倉儲及配送工作實踐經驗,參考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及物流企業管理制度和方法等制定的。

本標準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湖北物資流通技術研究所、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六維物流設備實業有限公司、南京音飛貨架制造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夏義懷、繆興鋒、趙德平、金躍躍、祁九鼎、樊成山、石守發、安民、王鋒。

本標準2006年首次發布。

倉儲揀選設備管理要求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倉儲揀選設備的購置、使用、維護保養、封存報廢、事故管理等具體要求。本標準適用于現代倉儲企業和物流配送中心(以下簡稱企業)。其他類似企業可參照執行。

2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2.1
    揀選 order pikcing

    按訂單或出庫單的要求,從儲存場所揀出物品的作業

2.2
    揀選設備 order-picking equipment

    用于揀貨作業的機械及電氣系統。

3 設備購且管理

3.1設備購置計劃

3.1.1企業應根據倉儲狀況、存儲商品品種、出貨頻率及數量,合理選擇揀選設備類型和數量,提出設備購置計劃。

3.1.2在確定設備購置計劃時應綜合考慮如下因素:

a) 設備的生產效率。應滿足當前揀選任務的需要,同時要適當考慮企業的發展。

b) 設備的可靠性。即能夠保持持續運轉的可靠程度。

c)設備的安全性。應選擇能防止作業事故的設備。

d) 設備的節能性。應選擇節能低耗的設備。

e)設備的配套性。應使設備在作業能力上配套。

f)設備的操作和維護性。應選擇便于操作和便于維護的設備。

g) 設備的靈活性。應選擇對作業環境要求不高、操作使用簡便和通用多能的設備。

h) 設備的售后服務條件。要求設備供應方就常用件、易損件提供及時服務,以及為設備售后的安裝、調試、人員培訓和維護服務提供必要的保障。

i)經濟性。設備的選購應講求經濟效益,進行經濟性評價,降低購置成本。

3.1.3 設備購置計劃應由使用部門與設備管理部門負責申請,報主管審批。

3.1.4 設備購置計劃應包括現有設備的類型、規格、型號、數量,以及作業能力的統計,并對擬購置設備的類型、規格、型號、數量、技術性能、預算費用以與同類型設備的性能價格比作出全面的分析。

3.1.5主管領導應召集設備管理部門、技術部門等相關人員對設備購置申請進行必要性、可行性論證,并由設備管理部門提供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選型方案,報設備主管簽批。

3.2 設備的購置

企業供應部門應根據設備主管簽署的意見,負責設備的購置。

3.3設備驗收及安裝管理

3.3.1購置設備到貨后,供應部門、設備管理部門、技術部門、使用部門應會同供貨商對設備進行驗收。

3.3.2 設備開箱驗收由設備管理部門負責組織。

3.3.2.1 外觀檢查,按出廠廠家檢驗項 目逐項檢查、登記。

3.3.2.2按裝箱單清點附件、專用工具、隨機備件及技術文件資料等,并登記。

3.3.3設備開箱驗收合格后,需安裝調試的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安裝和調試。

3.3.3.1設備安裝應符合施工圖、組裝圖,以及技術說明書的要求。

3.3.3.2安裝完畢,應根據設備生產廠提供的技術標準進行調試。

3.3.4 安裝、調試完成后,由技術部門負責組織驗收。

3.3.4.1檢查施工、安裝、調試是否滿足333.1條,3.3.3,2條的要求。

3.3.4.2設備進行空載、負載運行,檢查自動控制系統、傳動系統的運行情況,以及安全防護系統的情況等。

3.3.4.3驗收結束后,寫出書面報告并填好 “設備安裝質量驗收單”(見附錄A),報設備管理部門備案并存檔。

3.3.5 隨機附件及專用工具,由專職設備管理員按裝箱附件清單清點后,填寫 “設備附件工具明細表”(見附錄B),移交操作人員負責保管;設備備件、配件,由設備管理員填寫設“備備件、配件人庫通知單”(見附錄C),交供應部門簽收人庫。

3.3.6 隨機技術文件、資料納人設備檔案管理。

3.3.7設備安裝驗收后,由設備管理員填寫 “設備啟用通知單,’(見附錄D),并通知財務部門開始計算設備折舊費。

3.3.8設備在驗收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由供應部門負責處理。

3.3.8.1凡屬運輸途中出現的問題應按訂購合同的規定辦理。

3.3.8.2設備施工中的問題應由施工單位負責處理。

3.3.8.3設備技術性能指標達不到要求,應由生產廠負責維修、更換,直至退貨。

3.3.9企業選購的進口設備應備有設備維修技術資料和必要的維修配件。進口設備到達后,企業應認真組織驗收(應有進出口檢驗部門參加),及時安裝和調試,發現問題應在索賠期內提出索賠。

4 設備使用管理

4.1建立并認真遵守揀選設備使用的各項規章制度。

4.2設備使用執行憑證操作制度

4.2.1操作人員應持有相應設備的操作證。操作證由設備管理部門通過考核頒發。

4.2.2對操作人員定期進行審驗,對不合格和不宜從事該項工作的人員應及時調整。

4.3設備的安全使用

4.3.1設備使用過程中,應制定并嚴格遵守各項安全操作規程,切實做到安全正確地使用設備。

4.3.2對不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和制度的違章作業者,應視具體情況給予處罰。

4.3.3各級有關人員違章指揮并強令操作人員違章使用設備時,操作人員有權拒絕,設備管理部門有權制止。

4.4設備使用中的維護保養要求

操作人員應按5.5條的規定做好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

4.5 多班制或多人操作設備的使用

4.5.1 由兩人及以上人員進行操作的設備,應指定一人負責。

4.5.2實行多班制或多人操作的設備應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4.5.2.1操作人員下班前應把本班設備操作中發現的問題和異?,F象詳細記錄在“設備交接班記錄單”(見附錄F)上,便于有關人員和接班人員了解設備狀況。

4.5.2.2操作人員交班前應對設備進行擦洗、清掃、保養,停止作業時應把設備有關運行部件停放在規定位置,切斷主電源,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4.5.2.3 接班人員作業前應首先仔細閱讀上班人員在交接班記錄單上記載的內容,并認真按交接班記錄單上的記錄詳細檢查,必要時進行空載運轉。如因檢查不認真,隱患未查出而造成事故,由接班人員負責。

4.5.2.4 全面查看設備維護保養情況,如交班者未達到日常維護保養規定的要求,接班者有權拒絕接班,并報告班組或設備管理部門處理。

4.5.2.5設備作業過程中應根據實際狀況隨時進行檢查,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檢查維修,嚴禁設備帶病作業。

4.6 制定設備監督檢查制度

4.6.1設備管理人員應經常深人現場了解設備運行狀況,監督設備的使用狀況,對易出故障的部位進行定期檢查。

4.6.2 設備管理人員作好設備故障記錄,分析故障原因,提出解決辦法,存人設備檔案.

5 設備保養和維修管理

5.1設備使用過程中,應掌握設備的實際運行狀態,研究發生故障的原因及規律,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開展保養維修工作,以確保設備的完好和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5.2設備保養維修工作應貫徹“預防為主,養為基礎,養修結合”的方針,充分調動和發揮設備操作人員與專業保養維修人員的積極性,堅決執行強制保養和計劃修理的原則。

5.3 設備保養維修工作實行保修負責制,保修人員根據計劃安排進行檢修、巡檢和故障處理。

5.4設備保養維修工作要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逐步發展以狀態監測為基礎的設備維修方法。

5.5 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下稱例保)

5.5.1班前班后或工作間歇時間,操作人員應認真檢查設備的各部位,班中如發現設備故障隱患,要及時排除,下班前做好清潔工作。

5.5.2 周末由操作人員在下班前對設備進行徹底地清掃、潤滑,設備管理員或各班小組長應對此進行檢查。

5.5.3 例保應作好記錄。單班制的在專用的“設備例保單”(見附錄E)上記載,多班制的在 “設備交接班記錄單”(見附錄F)上記載,月終交設備管理部門存檔備查。

5.6 設備一級保養

5.6.1設備一級保養以操作人員為主,必要時維修工指導。

5.6.2 設備一級保養周期一般為每季度進行一次。

5.6.3設備一級保養除日常保養內容外,尚需對設備作局部解體檢查,清洗規定的部位,疏通油路,更換及修復少量的磨損零部件,調整設備各部位的配合間隙等。

5.6.4 經過一級保養的設備應達到外觀清潔,操作靈活,運轉正常。

5.6.5 設備一級保養進行完畢,由設備管理人員會同各班組長檢查驗收評定,填寫“設備一級保養記錄單”(見附錄G),由設備管理員存檔保存。

5.7 設備二級保養

5.7.1設備二級保養以專業維修人員為主,操作人員參加。

5.7.2設備二級保養周期一般為每年進行一次。

5.7.3 設備二級保養除一級保養內容外,尚需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修理,更換或修復磨損件,局部恢復設備性能,對潤滑系統進行清洗換油,并檢查電氣系統。

5.7.4 經過二級保養的設備應達到外觀清潔,操作靈活,運轉正常。

5.7.5設備二級保養進行完畢,由設備管理人員會同班組長檢查驗收,填寫“設備二級保養記錄單”(見附錄H),交設備管理員存檔保存。

5.8 設備計劃檢修管理

5.8.1設備大修理(簡稱大修)、項目修理(簡稱項修)是計劃修理的主要內容。一般設備修理工作量達到整機修理的30%一60%屬項修,大于60%屬大修。

5.8.2 設備管理部門每年組織一次設備的技術狀態修理,凡經二級保養仍達不到完好要求,并且值得修理的應進行項修或大修。

5.8.3 設備在項修和大修前應進行一次修前檢查工作,一般在修前三個月進行,也可結合二級保養工作進行。

5.8.4 計劃檢修由使用部門申報,設備管理部門審議立項,并根據修前預檢結果確定修理工作內容和修理類別,列人年度或下年度項修或大修計劃。

5.8.5 設備項修、大修可由本單位設備維修部門承擔,必要時,可委托外單位進行。

5.8.6 設備操作人員應參加自己操作設備的預檢、修理、試車和驗收工作。

5.8.7 檢修作業完成后,由設備管理部門組織驗收和設備能力認可,由維修人員整理填寫 “設備項修、大修驗收記錄單”(見附錄工),交設備管理員分類歸檔保存。設備項修、大修后,未經驗收和設備能力認可,不應投人使用。

5.8.8 項修、大修后的設備,一般應恢復原有精度,達到出廠標準或精度檢驗標準。

5.8.9 設備項修、大修后由承修單位包修三個月,返修率不應超過5%。

5.9 設備零星修理

5.9.1對設備除做好二級保養和計劃修理外,平時還應做好設備的零星修理工作,排除設備臨時故障,確保設備正常運轉。

5.9.2 設備發生故障,操作人員和維護人員能排除的應立即排除,并在當班記錄中詳細記錄。崗位操作人員無力排除的設備故障要詳細記錄,并按規定詳細填寫 “設備報修單,’(見附錄J)交管理部門,由設備管理員(必要時會同維修人員,操作人員和技術人員)按報修內容檢查核實,并決定停修與否,同時在報修單上簽署意見,轉維修部門調度安排施工。凡停修設備,在設備管理員未通知使用前,非維修人員不應啟動設備。

5.9.3設備零星修理完工后,應經技術人員和設備管理員驗收。

5.9.4 設備零星修理應做好原始維修記錄,填寫“設備零星修理記錄單,’(見附錄K),并要有維修工、操作工、設備管理人員簽字,月終一并交設備管理員分類歸檔。

5.9.5 為全面攀握設備的維修情況,保證維修質量,設備管理員應做好修前檢查和修后驗收工作。

6設備閑里封存管理

6.1設備因作業量不足,閑置三個月以上應予以封存保管。

6.2設備的封存與啟封均需由使用部門提出申請,經業務和設備管理部門審核,再報告分管設備主管批準。

6.3設備封存時應清掃、查點,并采取防塵、防銹和防潮等措施。

6.4設備封存后應指定人員負責保管。

6.5 閑置封存一年以上的設備,有關部門檢查確認不再使用后,經設備主管批準,列為閑置設備,使用部門注銷設備臺賬,列人庫存設備。財務部門收到庫存設備通知后,應從下個月開始停止計算該設備的折舊費。

6.6 閑譬設各的所有附屬設備、附件和隨同工具應同時清點封存。

7  設備報廢管理

7.1 設備達到報廢標準,應作報廢處理。

7.2 設備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應申請報廢:
    a) 設備超過使用年限,零部件嚴重損壞,喪失原有技術性能,無修復價值的。
    b) 經過預測,繼續大修后技術性能仍不能滿足要求的。
    c)設備老化、技術性能落后。
    d)大修雖能恢復設備性能,但不如更新的。即修理或改裝費用超過或接近同等效能新設備的。
    e)設備因種種原因損壞嚴重,不堪修復和使用的。

7.3 設備報廢由使用部門提出申請,由設備管理部門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技術鑒定,填寫“設備報廢鑒定單”(見附錄L)后送設備主管審批。

7.4 設備報廢后應注銷該設備臺賬和固定資產。

7.5 已注銷的報廢設備,由設備管理部門會同供應部門處理。

8 設備事故管理

8.1設備非正常損壞而造成停用或使設備質量和技術性能降低,影響正常使用均為設備事故。

8.2設備事故的分類

8.2.1按事故造成損失的大小可分為:

a) 重大事故:致使設備停用一月或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大于50000元的設備事故。

b)大事故:致使設備停用一月以內,一周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為5000一50000元的設備事故。

c)一般事故:設備停用一周或以內,且直接經濟損失少于5000元的設備事故。

8.2.2按事故的性質可分為:

a) 責任事故:凡屬人為原因,如違反操作規程,擅離工作崗位,設備超負載運轉,維修保養不良等,致使設備停用或效能降低者;

b) 設備質量事故:凡屬設備設計制造、安裝等原因,致使設備停用或效能降低者;

c) 自然事故:屬自然因素,如風災、水災、地震等人力不可抗拒的災害,致使設備停用或效能降低者;

d )其他事故:不屬以上三類原因的設備事故。

8.2.3設備事故發生后應嚴格保護現場,操作人員及當事人應立即將事故時間、原因、設備損壞程度、影響程度等報告班組長和設備管理部門,并填寫 “設備事故報告單”(見附錄M)。在未查清情況前,任何人不得破壞現場。

8.3 設備管理部門應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事故調查分析,寫出事故分析報告,簽注處理意見報設備主管,并存人設備檔案。

8.4 責任事故應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8.5 設備質量事故應與設備制造或供應單位聯系解決。

8.6 由設備事故引發的職工傷亡事故的處理,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5號)”的有關條款。

9  備品件管理

9.1設備的易損件(機械、電器)要有適量儲備,以滿足維修的需要。

9.2 備品件的儲備要做到科學、合理,盡量壓縮儲備數量,降低儲備費用。

9.3 備品件的技術管理由專業維修技術人員負責。

9.4 建立備件卡和備件臺賬,為備件的采購、庫存提供依據。

10 設備檔案管理

10.1設備檔案由設備管理部門從設備購置之日起至設備報廢之日止建立設備檔案,并負責設備檔案管理工作。

10.2 設備檔案應按機建卡,和其他設備統一分類編號,并定期對檔案進行整理或更換,確保設備檔案資料清楚,查閱方便。

10.3設備檔案內容包括:

    a) 設備制造廠產品標準、檢驗合格證、裝箱單、使用說明書等原始資料;
    b) 設備生產日期,購置(建造)日期,設備原值,啟用日期;
    c) 設備安裝、移交驗收書,各類檢查記錄;
    d) 設備附件、備件及隨機工具清單,設備安裝基礎圖,設備技術狀況檢查表;
    e) 設備使用、保養、修理和試驗等記錄單;
    f)設備改造技術資料,設備封存單,設備啟用單,設備事故報告單等;
    g) 設備各類技術圖冊、有關圖表;
    h) 設備存在的問題及評價;
    i)設備使用人員的變更情況等。

10.4 設備檔案資料的收集、編目、保管、借閱制度應完善,確保設備檔案的完整、可查,并不因借閱而損壞、丟失。

10.5 設備經報廢處理后,其設備檔案可進行銷毀處理。

10.6 設備若調出,設備檔案亦應隨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