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作為能源行業的血液,為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提供動力。改革開放以來,燃油標準以高效、清潔為方向,引領產品質量提升。以車用汽油為代表的燃油標準,通過提高標號,限制鉛、鐵、錳等有害添加物,加嚴硫、烯烴、芳烴和苯等物質的指標,有效提高汽油質量、降低污染物排放,在保護人民生命健康、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發展初期
建國初期,我國石油煉制工業規模小,產量低。1954年中央燃料工業部發布了首項車用汽油技術條件,為汽油標準化之路奠定基石。
1958年我國在蘭州建成第一個百萬噸級綜合型煉油廠,1960年大慶油田開發投產,我國煉油工業開始蓬勃發展。期間,石油工業部先后發布了《普通車用汽油規格》SYB 1002-1959版和SYB 1108-1959版等多項油品相關標準。由于當時車用汽油機壓縮比普遍較低,結合國內煉油實況,馬達法辛烷值規定為56號、66號和70號。
改革開放后,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及進口車輛的增加,汽車發動機壓縮比普遍提高,為貼合市場需求,GB 484-1986《車用汽油》首次按國際慣例,采用研究法辛烷值劃分為90號和97號,淘汰了之前的低標號產品,滿足了高壓縮比汽車的需求。
與此同時,為避免汽油中鉛對發動機性能、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石化行業提出SH 0041-1991《無鉛車用汽油》。隨后陸續發布GB 484-1993《車用汽油》和SH 0112-1992《汽油》等多項標準,汽油產品的質量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升級之路
自GB 17930-1999《車用無鉛汽油》發布,我國完成了汽油標準的統一,進入了無鉛汽油時代。有賴于石化行業幾代人在煉油技術上的持續投入,我國僅用8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20多年完成的汽油無鉛化升級之路,體現了國有企業對國家、對民眾的責任與擔當。
隨著城市汽車保有量的上升,汽車污染逐漸成為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21世紀初,我國開始了清潔車用汽油質量升級之路。2001年至2020年我國輕型汽油車排放標準從第Ⅰ階段提高至第ⅥA階段,車用汽油標準從國Ⅰ升級至國Ⅵ階段,經歷了低硫化、無錳化,降低烯烴、芳烴、苯等過程,我國油品質量迅速與國際水平接軌,車用汽油質量升級呈現跳躍式發展。
從國Ⅰ到國Ⅵ,我國石化行業組織開展了大量汽油組成與汽車排放關系研究,累計開展行車試驗幾百萬公里,制定了既滿足我國原油、煉油實情,又滿足汽車排放法規要求,且具有中國特色的車用汽油國家標準。由于汽油中的硫影響汽車三元催化器中催化劑的轉化效率、增加汽車污染物排放,降硫成為全球汽油質量升級的重中之重。從國Ⅰ到國V,我國汽油標準硫含量指標從不大于1000mg/kg降低到不大于10mg/kg,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先進燃燒技術和后處理系統的應用創造條件,為我國環保做出重大貢獻。由于含金屬抗爆劑燃燒物的沉積影響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汽油標準逐漸控制抗爆劑的使用,于國V階段開始禁止錳的使用。此外,我國汽油烴類組分逐漸優化,禁止使用金屬抗爆劑的同時要求煉油企業通過技術提升、增加投資,大量生產高辛烷質汽油的烷基化裝置投產,提高了組分油辛烷值,不斷滿足汽車使用和環保需求。
目前我國全面執行國Ⅵ標準GB 17930-2016《車用汽油》,辛烷值、硫含量、錳含量、芳烴含量、烯烴含量等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烯烴含量(ⅥB)、苯含量指標嚴于歐盟,國Ⅵ車用汽油標準為我國“打贏藍天保衛戰”重大國策提供了有力支撐。
面向未來
為踐行碳中和目標,未來我國汽油產品將向降碳、節能、減排的方向發展,包括以下方面:(1)使用更加低碳的原料,如廢棄農林生物質(木質纖維素)、廢塑料、廢輪胎、甚至二氧化碳等;(2)在生產環節降低碳排放,采取大量的工藝優化、節能降碳等措施,改進現有技術基礎甚至重構技術體系;(3)在產品使用環節降低碳排放,離不開煉油行業和汽車行業的深入合作,石化行業為汽車行業開發的新型高熱效率低排放發動機匹配新型汽油產品。
此外,從全生命周期評價碳排放將勢在必行,通過測算不同工藝汽油組分和不同牌號汽油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結果,確定可再生組分對汽油碳減排潛力。石油行業需要積極推進低碳技術評價體系,建立低碳石油產品評價標準,完善低碳產品標準體系建設。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