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在全球格局重構和產業布局深度調整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舒印彪帶來了一份《以國際標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身為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第36屆主席,舒印彪委員指出,目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迫切需要進一步發揮國際標準的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產業技術發展與國際標準接軌不夠,國內標準采納國際標準的比例與德、英等國相比還存在差距,大部分中國標準‘走出去’集中在非洲、中亞、南亞國家的援建項目。我國企業參與國際標準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尚未形成以標準促進技術創新、以技術帶動標準進步的‘共生效應’。”舒印彪委員表示。
以IEC為例,我國參與技術委員會的人數上取得較大進步,但與制造業大國地位還不相匹配,一些重要技術委員會仍被發達國家控制,這表明我國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能力和深度還不夠,我國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的能力仍需培育。
為此,舒印彪委員建議,要大力推行標準國際化,加快與國際接軌步伐。加強完善國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建立國際與國內標準項目同步發展的工作機制,形成國際國內標準一體化的工作模式,大力推動我國技術標準與國際同類標準接軌,充分利用團體標準模式的行業應用優勢,積極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
“要打造我國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良好生態環境,在人員、資金等方面給予相關政策支持,鼓勵我國優勢企業加大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力度,爭取在國際標準組織中成立更多的技術委員會,制定更多我國主導的國際標準。”舒印彪委員指出。
同時,舒印彪委員建議,構建標準制定、技術創新、認證服務協同發展體系,以國際標準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
“要積極探索總結重大工程創新、高新科技領域核心技術、專利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化、國際化的方法路徑,建立國際標準與技術創新的協調發展機制;鼓勵在重點領域建立國際標準與認證檢測聯盟,搭建一體化標準化服務平臺,實現產業鏈資源整合,推動標準機制創新。要順應全球技術變革潮流,尤其是在海上風電、光伏發電、車聯網等新興技術領域,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國際標準與認證服務體系。”舒印彪委員強調。
舒印彪委員建議,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的影響力。為此,要出臺更多支持國內專家在國際組織任職的政策,推動標準化專家從國內轉向國際,培養國際規則意識和思維方式,并聚焦重點領域國際標準制修訂,推薦更多外語和技術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領導和專家。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