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并逐漸在全國及世界范圍蔓延。截至2020年2月14日,全球已有確診患者6萬余人,波及25個國家。為了應對本次疫情,黨中央提出了“精準施策”的戰略指導方針,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與變化,防疫控制從宏觀層面的大規模聯防聯控向精細化防控階段轉變。春節假期及延長假期的結束,各地在中央宏觀政策的指導下,紛紛啟動了差別化的復工計劃。如何做好復工企業疫情防控已成為我國新冠肺炎整體防控工作的關鍵之一。然而,復工企業規模各異、類型繁多,缺乏一套有效的科學防疫評估體系和防疫質量控制規范,一些復工企業雖然制定了相應的防疫管理要求,但也存在認識和技術操作上的不統一,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等問題。截至2月16日,重慶、湖南、山西,連續3家復工單位發生聚集性感染事件。因此,以現代防疫科學和質量控制理念為指導,研究制定企業防疫質量控制流程與方法標準,已成為當務之急。
據了解《規范》旨在指導有條件復工的企業建立科學的防疫質量管理體系,幫助企業科學評估復工的疫情風險,安全有序復工。《規范》主要框架設計充分借鑒了《質量管理體系要求》(GB/T 19001-2016)標準基于PDCA循環和風險思維的理念,內容與《質量管理體系要求》(GB/T 19001-2016)相對應,更有利于企業的理解與應用。
《規范》適用范圍
《規范》旨在為疫情期間有條件復工的企業開展防疫工作的質量控制提供規范,包括識別企業疫情防控環境、明確疫情防控責任部門與主要職責、制定疫情防控方案、配備疫情防控的必要支持、疫情防控過程的管理、緊急情況的管理、疫情防控工作的評估與改進等過程,適用于疫情期間有條件復工的各種規模、各種類型的企業。
《規范》主要技術內容
《規范》擬包括8部分,具體內容如下:
1.識別企業疫情防控環境。復工企業首先應對企業所處的疫情防控環境進行判斷,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當前階段國家、所在地區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環境,要識別并符合相關政策要求;二是企業的客觀環境,應包括地理位置(如是否位于疫情重災區、當地疫情情況),辦公/廠房環境設施、復工人員構成(來源、年齡、家庭環境等)、辦公環境人員密度、就餐等公共區域環境(數量,空間大小、位置等)。
2.明確疫情防控核心目標與責任部門。復工企業應建立疫情防控指導工作組,明確工作組的構成人員和主要職責;同時明確企業內部各部門在防控工作中的主要責任人和職責;明確每位返崗員工的職責。
3.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根據對企業疫情防控環境的客觀分析與判斷,識別企業的重點防控風險點,開展風險評估,針對關鍵防控點,制定防控方案,包括:具體的防控目標、防控重點、防疫資源的配備、防控流程與制度等。
4.疫情防控支持。根據疫情防控方案的要求,疫情防控支持包括防控資源配備、疫情防控信息記錄、意識與能力三個方面。其中,“防控資源配備”包括物品的種類(如口罩、消殺用品、防護用品等)和配備的數量(如根據人員數量,工作密度等配備適量物資)等。“疫情防控信息記錄”包括人、機、料、法、環等諸多環節的防控信息記錄,如人員、體溫、時間等具體事項,并在附錄中給出對應的記錄表。“意識與能力”包括企業應開展的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提供醫療專家咨詢等。
5.疫情防控過程管理。根據員工所處辦公區域的主要活動及其活動特點進行精細化管理,具體包括以下8個方面:入辦公區域前的防控、入室辦公/廠區工作防控、餐廳就餐的防控、會議及會客的防控、公共區域的防控、辦公空調等空氣環境的防控、辦公用品的消殺管理、員工健身的建議、工作區域以外的防控建議等。
6.緊急情況的管理。針對緊急情況(如員工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癥狀)的管理流程和應急措施,包括緊急就醫、追溯調查、確定密切接觸人員、隔離措施等。
7.疫情防控工作的評估與改進。定期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評估,尋找薄弱環節,明確改進之處。同時應根據疫情發展形勢的變化,定期識別企業的防控環境、調整防控目標與方案,并根據方案調整實施,形成有機閉環。
8.附錄。擬提供疫情防控工作的常用記錄表及工具,如人員體征記錄表、人員流動控制表、復工運作評估表、環境消殺記錄表、疫情防護用品清單等。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