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基本情況
泰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北岸,是長三角區域中心城市之一。祥泰之州,品質為尚。近年來,泰州堅持以標準化理念為引領,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品質泰州,努力實現“讓城市更美好,讓生活更幸福”的建設目標。今年,泰州市獲批創建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試點,市政府入選第三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
階段性成效
(一)牢固樹立標準領航的質量思維,加強標準化頂層設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泰州市將標準化作為牢固樹立“質量第一”強烈意識的題中之義,更加突出標準引領作用。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的品質泰州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市委常委會每年至少一次研究標準化工作,并建立標準化聯席會議制度,常態化有序推進。高規格啟動創建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試點,國標委領導、市委書記、省局局長及多名知名國際標準化專家出席。在全國首創《品質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并發布為江蘇省地方標準,將標準化列為重要內容,納入市委市政府對各市區和各部門的年度績效考核。二是加強政策支持。今年市委一號文件頒布《關于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品質泰州的意見》,市政府制定《關于加快實施標準化戰略的意見》,在全省率先設立標準創新獎,鼓勵引導全社會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三是加強平臺建設。創新打造集檢驗檢測、標準服務、計量檢定、認證認可等于一體的一站式“泰檢易”質量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標準服務、計量檢定、檢驗檢測等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服務,讓標準服務更容易、更便宜。創新做法被央視《朝聞天下》《中國質量報》等中央媒體專題報道。目前,平臺注冊企業用戶近2000家,僅“標準查詢”一項就提供服務3萬多次。
(二)大力實施標準提檔升級工程,打造特色鮮明的泰州標準
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以“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為重點,完善標準體系,努力讓泰州標準成為高端產品、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的品牌象征。一是提升標準國際化,打造泰州經濟核心競爭力。圍繞泰州市主導產業,推動和引導企業主導、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全市企業共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6項,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3項。二是促進標準領行業,搶占創新發展制高點。推動國際系泊鏈、減速機、石墨烯、小提琴、兒童用品和學生用品等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組落戶泰州。為推進不銹鋼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研制發布《不銹鋼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指南》地方標準。推動企業參與港口岸電系統國際標準研制,提升船舶及海工裝備產業市場競爭力和價值分配的話語權。積極主動做好標準化組織推進工作,先后舉辦大健康產業、新材料產業等優勢主導產業的標準化高峰論壇。三是推動標準出精品,積極打造示范試點項目。充分發揮標準示范引領功能,著力打造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指導興化創建全國唯一一家農產品電子商務標準化示范區。揚子江藥業集團獲批創建中藥流程智能制造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填補國內空白。全市建有全市建有國家和省級工業、農業、服務業等標準化試點98個。市級農業、服務業標準化試點30個。
(三)充分發揮標準的社會治理功能,提升市民質量獲得感
堅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以‘品質泰州’建設為追求”的目標定位,推進標準化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形成“市場規范有標可循、公共利益有標可量、社會治理有標可依”標準化格局,讓城市發展更具含金量,更有質感和品位。一是增強泰州標準“固根基”,促進社會治理接地氣。推動標準化向黨建、綜治、人防、安全、農村建設等方面拓展。制定全面落實從嚴治黨兩個責任的工作規范,探索推動黨的建設標準化。聚焦全市大走訪大落實“新風行動”,制定品質鄉村系列標準,推動干部有新作風、鄉村有新風俗、家園有新風貌,以標準將品質泰州建設延伸到鄉村、到家庭。開展便民服務國家級標準化試點,制定鎮村便民服務2項省級地方標準。姜堰區開展國家農村產權交易標準化試點,靖江市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標準化試點通過國家標準委驗收,形成具有靖江特色的“1189”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標準化模式。二是運用泰州標準“樹形象”,助力文明城市建設。立足文明城市長效管理,將標準化深度融入到城市文明建設之中。開展文體惠民省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開展旅游標識標準化工作,制定誠信旅游飯店評價規范等6個誠信旅游的評價標準。推進城市公共雙語標識系統建設標準化工作,制定《泰州市飯店客房衛生清掃規范》《城市港灣建設與服務規范》等標準。三是推進泰州標準“利民生”,提升市民幸福感。聚焦民生,在全省率先發布農貿市場建設與管理地方標準。開展社區助殘、中醫醫療服務等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發布老年人助餐點、道路深度清潔、停車場計時服務等地方標準。制定靖江蟹黃湯包、溱湖八鮮、干絲、魚湯面等18項名小吃市級地方標準,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務品質。
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泰州市將以提升城市發展“五大品質”為著力點,抓住用好獲批創建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重大機遇,積極推動標準創新地方立法工作,全面深化“標準化+”行動,促進標準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深度融合,進一步凸顯標準在轉變產業結構、提升生活品質、加強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技術支撐作用。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開展“標準化+泰州制造”,提升經濟發展品質。結合地區優勢產業、支柱產業,指導企業主導或參與制(修)訂有關鍵核心技術支持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構建“泰州制造”先進標準體系。
二是開展“標準化+文明創建”,提升社會文化品質。研制公共基礎設施配置和管理標準,推進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加快行政審批服務標準化建設,建立信用數據標準化體系。
三是開展“標準化+生態治理”,提升生態環境品質。推動建立生態文明(美麗)鄉村標準體系,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網絡建設標準研究,推動把就地城鎮化和農村電子商務經驗上升為國家標準,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建設。
四是開展“標準化+社會管理”,提升公共服務品質。確保社會服務、居家養老等基本生活服務標準化建設,優化公共教育、醫療衛生服務、藥品供應保障等基本發展服務能力標準化建設,聯合相關部門強化企業安全生產標準、企業隱患排查標準和監管部門執法檢查標準等基本安全保障標準化建設。
五是開展“標準化+市民生活”,提升人民生活品質。開展特色小鎮標準體系建設,推進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開展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完善全域旅游標準體系。加快建立泰州名小吃名菜標準體系,倒逼餐飲企業制作過程統一、規范、嚴謹,保護傳統特色,不斷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和滿足感。
注:此文來源于2018年10月19日于青島召開的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經驗交流會暨部分地方標準化工作座談會會議材料。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