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介紹,目前金融標準正在從專業技術向專業技術與金融治理相融合轉變;從政府單一供給向“政府+市場”多元供給轉變;從跟蹤研究向實質參與轉變;從“封閉做標準”向“開放做標準”轉變。
新型金融標準體系由政府主導制定的強制性金融國家標準、推薦性金融國家標準、推薦性金融行業標準和由市場自主制定的金融團體標準、金融企業標準組成。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現行有效推薦性金融國家標準67項、金融行業標準242項,分為5大類,包括通用基礎標準、產品與服務標準、基礎設施(信息技術)標準、統計標準、監管與風險防控標準。
李偉認為,當前金融標準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具體表現為國標、行標多,團標、企標少,技術標準多、產品標準少。標準質量不高,標準落地不夠,實施效果有待進一步發揮,另外國際化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新時代對金融標準化提出了新要求。李偉表示,金融創新高質量需要金融標準進一步發揮作用。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金融業態日新月異,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層出不窮,在提高金融市場運行效率、促進金融產品服務普惠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和隱患。如何處理好產品創新與風險防控之間的關系,更好地支持金融治理應對金融創新帶來的挑戰,是金融標準化需要研究的課題。
下一步,李偉表示,要持續推動金融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協調發展,推進保障人民財產安全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建設。目前在金融領域還沒有強制性國家標準,根據標準化法,涉及生命和重大財產安全的應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人民銀行正在積極推動在人民幣機具領域實現金融強制性國家標準零的突破。同時,人民銀行正加快制定金融科技、監管科技和金融產品標準,建立金融業綜合統計、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標準體系。
李偉強調,金融標準化工作還將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在積極引進國際先進標準的同時,把我國的優勢標準、特色標準,特別是一些亟須要被國際接受的標準推廣出去。一方面要加大對國際標準制定的參與,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動我國金融標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應用。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