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船業近年來迅速擴張,在很多方面已經接近或趕上了傳統強國韓國和日本。業內人士分析,中國政府對船舶工業和相關產業的大力扶持是中國造船業后來居上的主要原因。
船舶行業的最早一份中長期規劃,是中國船舶行業能夠快速發展的關鍵性文件,即《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06—2015年)》(下稱《規劃》)。該《規劃》首次提出“集中力量在環渤海灣、長江口和珠江口區域新建、擴建一批大型造船設施,擴大造船能力,形成三個現代化大型造船基地。培育具有較強產品開發、制造、營銷能力和高管理水平的大型企業集團,帶動全行業發展”。
三大地區造船業崛起
2006年,世界船舶工業在加速向勞動力、資本豐富和工業基礎雄厚的區域轉移,是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規劃》提出調整存量資產和新建產能相結合,優化船舶工業組織結構,通過兼并、重組、聯合、搬遷以及擴建等方式整合產業資源,從而提高運行效益,促進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指導方針。
在此背景下,《規劃》制定了2006—2015年間的重大項目規劃重點,即新建、擴建以30萬噸級以上船塢為代表的大型造船設施,重點建設以大連、葫蘆島、青島為主的環渤海灣地區,以上海南通為主的長江口地區和以廣州為主的珠江口地區的大型造船基地。
隨著船舶工業行業規劃的制定,我國造船業蓬勃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共1492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26.9億元,同比增長10.5%。實現利潤總額244億元,同比增長21.3%。分行業看,船舶制造企業3506億元,同比增長8.7%。船舶配套企業942.7億元,同比增長11.8%。船舶修理企業226.7億元,同比增長0.9%。
“我國十多年前提出打造三大造船基地是非常正確的,實際上我們的造船重心也就在這三個地方,水域條件、船用設備配套條件都是非常好的。就前景來看,中國造船的發展重點還是在這三個地方,這種格局未來不會有大的變化。未來中國造船業還是主要在這三個區域,而且中國造船業要做強還是要靠這三個基地。”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金鵬說。
發展高端船舶工業制造業
近年來,隨著一些造船基地的擴建和新建,我國造船業一直保持著較強的船舶修造能力。
具有代表性的是在環渤海地區、長江口地區和珠江口地區分別建有三座現代化的大型造船基地,即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上海長興島造船基地和廣州龍穴造船基地。
2014年,我國造船企業全年造船完工3905萬載重噸,新承接訂單5995萬載重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0.5%;承接各類海洋工程裝備訂單31座、海洋工程船149艘,接單金額147.6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5.2%,市場份額均保持世界第一。
受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國際船舶市場需求大幅下降,手持訂單持續減少,船舶工業產業發展下行壓力不斷增大。世界船舶工業已經進入了新一輪深刻調整期,圍繞技術、產品、市場的全方位競爭日趨激烈。我國船舶工業創新能力不強,高端產品薄弱,配套產業滯后等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高端產品市場也就成為國內船舶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事實上,三大造船基地的建設也正是朝著高端船舶工業進軍的重要支撐。數據顯示,2014年,環渤海灣、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造船基地造船完工總量占比超過90%,全國造船完工前10家企業集中度50.6%,前20家企業71.6%,前30家企業83.8%。
目前,海西灣造修船基地已建成50萬噸級和30萬噸級造船塢各一座,設計造船能力遠期為468萬載重噸。龍穴造船基地現有可建造30萬噸級以上船舶的超大型船塢2座,擴能工程完工后造船能力達到350萬載重噸。長興島造船基地共規劃建設七座特大型干船塢,全部完工后年造船能力可達到1200萬載重噸,將占全國造船總噸位的1/3。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我國已經能夠生產30萬噸大型油船、18000標準箱集裝箱船、大型LNG船以及半潛式鉆井平臺等高端船舶海工裝備,一步步走向船舶工業高端制造領域。
就訂單情況來看,目前我國有4家造船企業新接訂單量位列世界前10強,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新接訂單和手持訂單分列世界造船集團第一名和第三名。一批海洋工程裝備骨干企業逐步形成,市場競爭能力得到提高,國際地位得到提升。
需解決融資難題
然而,受國際船舶市場低迷的影響,今年1—8月國內船舶工業行業數據并不樂觀。雖然全國造船完工253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4.6%,但承接新船訂單1505萬載重噸,手持船舶訂單13514萬載重噸,分別同比下降68.3%和12.1%。
船市的低迷使企業不得不以降價來爭奪訂單,然而過低的價格又使企業陷入資金斷裂的窘境,造成船企破產清算。融資成為現在船企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
目前,船舶行業融資主要有銀行貸款和融資租賃兩個渠道。據了解,今年1—8月份,中國進出口銀行上海分行新批準船舶類貸款金額較上年同期增長85.47%,幫助在滬企業建造大型LNG船、國內第一艘18000標準箱超大型集裝箱船、海洋工程等節能環保新船型和高附加值船型。
此外,8月底發布的《關于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提出鼓勵融資租賃公司在船舶領域做大做強,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來源: 中國企業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