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7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共計4710.7億元人民幣(合766.3億美元),同比增長7.9%(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其中,總量的約三分之二流入服務業,另約三分之一流入制造業,在以上兩領域中,吸收外資增幅較快的分別為金融服務業,以及通信設備制造、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等高端裝備制造業。這是記者19日從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獲得的最新消息。
“我們希望外資流向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從目前外資流入的流向來看,也正在朝這個方向積極發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說。
高端制造業受外資青睞
沈丹陽表示,1-7月,國內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238.4億美元,同比下降5.4%,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31.1%。其中,通信設備制造、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計算機整機制造、化學藥品制劑制造等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迅速,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366.4%、405.4%、149.9%和62.1%。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處在轉型升級中,利用外資結構發生變化反映的是中國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而這也符合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新常態。
“這樣的變化也映射到利用外資上。在國際產業分工中,中國經濟所處位置也出現相應變化。過去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而今后對外資的利用將會更符合我國產業政策的變化,逐漸流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因為我國在近些年本身也在發展這些產業,在這些產業上,利用外資也有更大的空間。”
外資在高端制造業領域的高速流入,對國內相關產業將產生何種影響?對此,白明表示,對國內相關產業可能產生兩種影響:替代性影響和互補性影響。替代性影響是來和我們搶飯碗,互補性影響則是正好彌補我們的差距,使國內行業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縮短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路程的長度。
“入世后,很多產業保護期已過,我們直接面對外資進入的壓力與挑戰,但也應同時看到外資進入帶來的機會:將給中國相關產業帶來產業關聯,外資使用的勞動力、上下游產品、零部件,以及找中國的合作伙伴都會帶來機會。”白明說,對于企業來說,關鍵是應采取積極態度,在合作中提升自己。
金融服務業吸收外資猛增
沈丹陽在發布會上指出,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保持增長。1-7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475億美元,同比增長19.6%,在全國總量中占比62%;其中,金融服務業、科學研究業、綜合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幅顯著,同比分別增長381.1%、93.1%、和57.1%。
“與前幾年相比,服務業與制造業吸收外資在全國總量中的占比基本上倒了過來。現在服務業吸收外資約占總量的三分之二。”沈丹陽說。
這其中,金融服務業吸收外資在今年前7個月實現大幅度增長。對此,沈丹陽對上證報記者分析指出,在服務業領域,金融服務業的外資投資增幅最靠前,達381.1%,主要原因是中國擴大了金融業的開放,包括幾個自貿區和其他領域的金融對外資開放,也加大了開放的力度。
在白明看來,外資進入金融服務業應重點圍繞實體經濟展開,應強調金融為實體經濟的投融資服務。
來源:上海證券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