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集體下滑
2024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疊加部分產業周期性、結構性問題,大宗供應鏈企業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8月底,五家頭部大宗供應鏈企業(CR5)陸續發布2024年半年報。建發股份、物產中大、廈門象嶼、廈門國貿、浙商中拓報告期內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190.15 億元、2941.72 億元、 2035 億元、1952.10 億元和987.61 億元。
2023年,大宗供應鏈頭部企業開始出現近10年來的首次業績下滑,從今年上半年來看,這種走低的態勢或許很難被快速扭轉。半年報數據顯示,這五家企業的歸母凈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建發股份、物產中大、廈門象嶼、廈門國貿、浙商中拓分別下降37.67%、16.22%、12.60%、46.89%和30.49%。
以建發股份為例,其歸母凈利潤為 11.99 億元。其中,供應鏈運營業務分部實現歸母凈利潤 14.21 億元,同比減少 2.52 億元,主要是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及傳統汽車行業疲軟影響,公司部分大宗商品集采分銷業務和汽車銷售業務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所致。房地產業務分部實現營業收入 512.21 億元,同比增長 55.63%;但凈利潤僅為 1.55 億元,同比下降 38.02%。在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的背景下,銷售價格繼續下跌,只能依靠“去庫存”勉強度日。而其去年收購的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也沒能帶來預期的收益,家居商場運營業務分部實現的歸母凈利潤為-3.77 億元,成為一個不小的“包袱”。
報告期內,廈門象嶼實現歸母凈利潤 7.79 億元。在大宗商品經營方面,其供應鏈業務受到不小沖擊,營業收入和期現毛利同比均出現下降。物流方面的營業收入雖有所提升,但毛利率下降,導致整體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 12.60%。造船板塊則展現出強勁的動力,為公司貢獻持續、穩定的利潤。
物產中大凈利潤下滑主要是由于資產規模擴大,資金需求增加,財務費用相應增加,且線纜板塊研發支出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其應收賬款、存貨、預付賬款等較上年同期也有大幅增加,經營性資金占用增加。現金流凈額從-36.56億元變動至-62.63億元。可以看出,由于應收賬款增加,公司因為現金流短缺加大融資力度,從而付出更多的財務費用,導致凈利潤表現下降。
與物產中大類似,浙商中拓的財務費用同比增加了118.78%,研發投入同比增加了74.45%。而現金流減少的情況則更加嚴重,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從-3882萬元變動至-77.33億元,原因是,一方面本年支付貨款增加,另一方面,上年同期使用票據支付比例較高,使得本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減少。
廈門國貿則因外匯中間價與實際購匯價格存在較大差距而產生了較大的匯兌損失,從而使財務費用從去年同期的3.6億元增至今年的11.42億元,增長了220.25 %。其研發投入也同比增長了227.84%。此外,其供應鏈管理業務的營業收入明顯下跌,導致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 7.4億元。
可見,大宗商品市場疲軟,使大宗供應鏈業務的毛利率隨之下降。加之上下游企業的應收賬款賬期拉長、壞賬計提比例增加、資金流短缺,更是給本就不景氣的市場雪上加霜。
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上半年大宗供應鏈行業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受美聯儲降息預期影響,部分金融屬性較強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流動性和供需基本面因素呈現一定背離,商品價格管理難度加大;二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下游工業企業的采購需求依然疲弱;三是部分產業利潤持續下滑,供應鏈企業的客商資信管理難度上升,影響業務規模擴張。
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供應鏈企業該如何應對?廈門象嶼在報告中提出:頭部大宗供應鏈企業可以通過調整商品組合,對沖行業周期;開拓國際化客戶,挖掘增量市場;優化客戶結構,多元化上下游渠道,積極應對行業挑戰。
風險管理對于大宗供應鏈企業而言是一個重要課題。價格風險、信用風險、貨權風險是大宗商品行業面臨的三重主要風險。如何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物產中大在報告中建議:供應鏈集成服務頭部企業應加強市場研究,深入分析商品價格變化可能對供應商、客戶造成的影響,對風險較大的業務及時預警;加強國際化業務風險管控;加強價格風險的動態化管理,適時追加客戶保證金;動態評估合作方的經營情況、信用狀況、償付能力等;嚴格核查物流供應商的倉庫硬件和主體資質,建立完善的貨物驗收、入庫、盤庫、出庫制度,對存貨實時動態監控;通過做專、做精、做強,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系統化風控體系建設,不斷提升行業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從各家發布的財務報表中可以看出,期貨等金融衍生工具的避險保值作用日益凸顯,已成為幫助產業鏈客戶平抑現貨商品價格波動的重要方式。以廈門國貿為例,其非經常性損益為 8.92 億元,主要系公司為配套現貨經營所持有期貨合約、外匯合約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該損益與主營業務經營損益密切相關。無獨有偶,建發股份通過期貨套保及衍生品業務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為9185萬元;浙商中拓在報告期內的商品期貨等平倉及浮動盈虧變動為2.40億元;廈門象嶼運用商品和外匯衍生品對沖大宗商品價格及匯率波動風險,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3.3億元;物產中大在報告期內通過商品及外匯套保方案獲得的投資收益達到11.46億元。
在半年報中可以看到,與期貨市場實現更加緊密的聯動是頭部供應鏈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物產中大期貨上半年在浙江、江西和貴州落地“保險+期貨”項目 4 個,涉及品種包括生豬、玉米、豆粕、菜油;建發股份已于此前上線“點價App” 線上期貨點價交易平臺;廈門象嶼則持續優化倉儲資源布局,健全期貨交割庫體系,獲批期貨交割資質牌照 18 個,庫容約100萬噸。
展望下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全面落實已確定的政策舉措,及早儲備并適時推出一批增量政策舉措”。隨著后續穩增長政策加碼,大宗原材料采購需求進一步釋放,客商資信風險逐步降低,大宗供應鏈行業有望迎來需求及利潤的邊際改善。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