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鋼材市場持續下跌,鋼廠營收和利潤持續下降并出現全行業虧損。據統計局數據,上半年,鋼鐵行業利潤總額-3.1億元,同比下降156.4%。而由于7月份鋼價又出現大幅下跌,1-7月份全行業虧損額又擴大至27.6億元。然而,在全行業整體盈利為負、大部分個體企業均出現虧損之時,仍有一些企業實現豐厚的利潤。近期,作為行業龍頭企業群體的鋼鐵上市公司陸續公布半年業績情況。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截至8月28日,有17家上市鋼企公布2024年上半年業績,合計營業收入5498.24億元,合計凈利潤96.54億元。從凈利潤來看,13家公司實現盈利,寶鋼股份凈利潤45.45億元排名第一,中信特鋼27.25億元排在第二,南鋼股份12.33億元位列第三。
根據這些上市公司的業績情況,并結合歐美鋼鐵發達國家的鋼鐵企業進貨情況來判斷,我們認為能夠在鋼鐵行業處于下行周期中勝出的鋼鐵企業具有以下特點:
在國內鋼鐵行業處于下行周期的背景下,市場整體需求減弱,價格承壓,行業競爭加劇。在這種情況下,鋼鐵企業要想脫穎而出,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和優勢:
(1)以長期技術積淀為基礎的高端產品研發。深厚的技術積累可以幫助企業在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優勢。但凡在目前這種環境下能夠在業績上表現不錯的企業,基本上是一直對研發和技術創新非常重視且投入巨大的企業。這些企業以長期的技術積淀和研發能力為基礎,能夠持續開發出具有真正意義的特種鋼、品種鋼。這一點,對于企業來說考驗的是經營持久力和忍耐力。急功近利、或指望在短期內大手筆投入,以在技術和研發上超越他人是不切實際的。
(2)差異化和具有獨占性的產品。鋼鐵企業需要未雨綢繆,避免產品過于大眾化,因為同質化的產品容易引發價格戰,壓縮利潤空間。通過產品差異化,企業可以開拓細分市場,滿足特定客戶群體的需求,從而獲得更高的附加值。鋼鐵企業不能只想賺快錢,什么事情簡單就做什么。以量取勝、以規模取勝絕不是長久之事。
縱觀這些業績上表現突出的鋼鐵企業,其產品中,特鋼、不銹鋼、品種鋼的比例較大,包括:海洋用鋼、造船用鋼、汽車用鋼、能源用鋼。即便是面對建筑行業,仍然有差異化的產品,并非只有螺紋鋼、線材、型材,一些企業主產焊管、鑄管也實現了較好的盈利。
現在一些企業拿來標榜的所謂高端產品要么是在同行看來已經是司空見慣的產品,要么是產量很低,無法做到規模化。現在,長材里的高端化產品越來越多,板材中的同質化產品也越來越多,以往概念中的所謂高端板材產品,現在也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通過購買設備、引進生產線、從同行挖一些專家也只能吃短暫的紅利,其盈利很快就會被磨平。
在鋼鐵行業處于下行周期時,確保鋼材產品對應的終端用戶多元化且相對穩定至關重要。這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1)分散風險。在以往房地產和基建高速增長時,或者在地條鋼被取締后的一段時間,建筑用鋼掙錢太容易,不少企業沉浸于此,沒有想到“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鋼鐵企業依賴單一行業或市場會使鋼廠面臨較高的市場波動風險。如果主要終端用戶行業(如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下降,鋼廠的銷售額和利潤將受到嚴重影響。通過多元化終端用戶,鋼廠能夠分散這種風險,即便某一行業需求減少,其他行業的穩定或增長需求也可以提供緩沖。縱觀這些業績突出的企業,它們的終端用戶通常分布較廣,如:汽車、家電、造船、機械、能源、建筑等,且用戶至少涉及數個有發展前景的行業。
(2)穩定需求。不同行業的需求周期不會完全相同,在某些行業可能不景氣時,其他行業(如能源、造船、汽車制造)可能仍然保持增長或穩定。因此,擁有多個行業的高端用戶可以幫助鋼廠保持相對穩定的需求,減少市場波動對生產和銷售的影響。
對這些上市企業進行剖析可以看出,業績表現較好的基本上位于沿海、沿江地區。雖然不能說地理位置是鋼鐵企業能否脫穎而出的基本條件,但的確可以說沒有好的區位條件,是難以在行業處于困境時實現良好業績的。這具體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原料采購成本優勢。位于沿海或沿江地區的鋼鐵企業可以利用水路運輸,顯著降低原料和成品的運輸費用。例如,與內陸企業相比,這些企業每噸鐵礦石的運輸成本可節省50-150元/噸,每噸煤炭和焦炭的成本可降低50-90元/噸,而每噸鋼材的運輸成本則可節省100-125元/噸。
(2)與終端用戶更為接近的優勢。由于我國經濟以沿海、沿江地區的省市最為發達,因而這些區域的鋼材需求一直比較旺盛,生產基地位于這些區域的鋼鐵企業與終端用戶的距離較近,鋼材運輸成本偏低,也有利于產品銷售和市場拓展,幫助企業迅速響應市場需求。
(3)快速的市場應對條件。處于沿海、沿江區域的鋼鐵企業在原料采購和鋼材銷售上兼具成本優勢以外,還由此帶來另一個難得的便利,這就是,在市場出現逆轉時,這些企業具有快速的搶得先機的條件和糾錯條件。
圖表 2018年以來中鋼協會員企業月度利潤變化情況
在面對市場下行周期時,鋼鐵企業需要具備較強的降成本能力和市場應對能力,而不是盲目擴大規模。具體包括:
(1)堅持效益為先的行為準則。這意味著企業需要關注實際盈利能力而非僅僅追求規模擴張。在市場不利條件下,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戰略規劃,確保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鋼廠需要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生產規模,必要時要果斷進行限產,這樣可以避免過剩產能帶來的損失,保持企業的財務健康。巡視一下這些業績突出的企業,它們在規模擴張方面相對理性,除并購以外,并不會在自身沒有競爭力的領域進行擴大再生產。
(2)原料低成本采購和資源保障意識。原料成本的高低基本上決定鋼廠的鋼材生產成本的高低,這些業績突出的企業在鐵礦石、焦炭等原料資源上大多早有布局,不僅降低原料采購成本,還可以降低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再說,在原料端掙錢比從鋼材上掙錢要容易得多。
由此可見,鋼鐵企業要具有持久的競爭力,特別是在市場處于下行周期時富有較強的生命力,需要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但只有這一條件自然不行,還需要有同行不能取而代之的產品,這個則需要有長期的技術積淀和投入,并不能通過購買設備和技術模仿就能實現的。而且,其產品需要具有多元化特征,用戶群體不能過于集中,這樣可以避免因某行業不景氣而無所適從。此外,精細化的管理、國際化的視野、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等均會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并在關鍵時候發揮決定性作用。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