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原材料需要轉化為消費品,但產地、加工地和銷區往往不一致,且生產和消費的時間也往往不一致,形式、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匹配,給在其中調和矛盾的組織者創造了價值空間。
這便形成了大宗供應鏈企業的基本盈利模型。
自2018年,中國大宗商品供應鏈市場規模(大宗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大宗商品進口額)穩定在40~50萬億元左右。但中國大宗供應鏈CR4(物產中大、建發股份、廈門國貿、廈門象嶼)合計供應鏈板塊營收規模則快速提升,由2018年的9000億元左右,增長至2022年的2.3萬億元。
對應的中國大宗供應鏈CR4市場占有率,由2018年的2.19%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4.18%。
近兩年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疊加部分產業周期性、結構性問題,大宗供應鏈企業經營難度上升。國內頭部大宗供應鏈企業依靠資源、服務和風控優勢,積極拓展渠道網絡,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加速規模擴張。頭部效應凸顯,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一、廈門象嶼篇
廈門象嶼作為國內“四大”大宗供應鏈企業頭部企業之一,其商業模式、業務結構具備行業代表性。
廈門象嶼主要從事大宗供應鏈服務,以制造業企業為核心客戶,為其提供大宗原輔材料采購供應、產成品分銷、物流配送、供應鏈金融、信息咨詢等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致力成為世界一流的供應鏈服務企業。
2023年度,廈門象嶼實現營業收入4590億元,同比下降14.70%;歸母凈利潤15.74億元,同比下降40.31%。大宗商品物流業務方面,2023年廈門象嶼實現該板塊外部業務營收70.85億元,毛利7.03億元。
2021-2023年度,廈門象嶼的經營體量分別為1.92億噸、1.98億噸、2.25億噸,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1.21%、1.24%、1.36%。
1)大宗商品組合
其目前主要經營金屬礦產、農產品、能源化工、新能源等大宗商品,涵蓋“黑色金屬、鋁、不銹鋼、新能源、煤炭、油品、谷物原糧”七大核心品類。結合行業周期變化,象嶼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及模式橫向復制,不斷豐富和優化商品組合,在重要細分品類上精耕細作,形成規模優勢,鍛造大宗商品一攬子組合供應能力。
2)公司業務模式
象嶼將“單點服務”升級為“綜合服務”,提供的服務內容從單一環節服務,升級為原材料采購、產成品分銷、庫存管理、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等一攬子服務;沿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綜合服務”,建立起具有廈門象嶼特色的“全產業鏈服務模式”;在全產業鏈形成服務優勢后,順勢切入有賦能價值的生產制造環節,形成“供應鏈服務+生產制造”的產業鏈運營模式,提高綜合收益水平,緩沖產業周期性波動的影響。
數智化時代,象嶼基于業務場景累積的大量服務案例和經驗數據,高效響應客戶需求,為客戶進行商品遴選和服務匹配,疊加“物貿聯動”優勢,開展區域倉和物流整合,定制輸出一體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3)網絡化物流服務體系
象嶼目前在境內已成立10家平臺公司,業務觸達34個省級行政區,核心業務區域由沿海逐步向內陸延伸,重點挖掘中西部地區現代化產業集群的供應鏈需求。
近年來,象嶼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作為戰略布局方向開拓國際市場,在新加坡、美國、越南、印尼等均設有平臺公司,合作客商遍及100余個國家。
象嶼目前擁有三大物流運營主體(象嶼速傳、象道物流、象嶼農產),構建了以“公、鐵、水、倉”為核心、鏈接海內外市場的網絡化物流服務體系,包括鐵路運輸網絡、公路運輸網絡、水路運輸網絡、倉儲集群,以及鏈接海外市場的國際租船、國際班列等物流通道。
其中,倉儲集群方面,象嶼擁有7大糧食收購平臺,自有倉容約1300萬噸,配備9條鐵路專用線;52個自有及包租管理倉庫,面積逾160萬平方米;堆場8個,面積逾50萬平方米;期貨交割庫17個,庫容約100萬噸。
網絡化物流服務體系是象嶼服務制造業企業客戶的核心能力之一,同時也是其實現貨權管控以及業務數智化轉型的重要基礎。
二、物產中大篇
丟一個多億,會是什么感覺?
前幾日,外界傳出一家中國企業從俄羅斯買的2000噸銅憑空消失,甚至連工廠也找不到。
更詳細的消息顯示,這家中國企業就是中國大宗供應鏈“四大巨頭”之一物產中大。
報道稱,2023年年底,物產中大從俄羅斯一家冶金廠購買了2000噸精煉銅,總價值約20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45億元)。按照約定,這批貨物先被出售給當地一家貿易商,隨后運往中國,并于2024年5月交付給物產中大集團。
然而,已經6月中旬了,物產中大仍未收到貨物。報道中稱,這批貨物今年年初就從圣彼得堡發出了,但最終運到了土耳其,而且實際到手貨物變成了廉價的花崗巖。
對此,物產中大派遣人員前往俄羅斯開展調查。然而,更為離奇的是,當他們抵達后卻無法確定冶金廠的位置……
通常而言,“價格”“信用”“貨權”三大風險是大宗貿易及供應鏈服務中的主要風險。
而這其中,價格風險主要來源于市場環境、供求關系、政策波動等多因素的影響;信用風險則取決于交易過程中客戶應對較大的市場波動時的履約能力。
相比而言,貨權交接、貨權轉移、貨物保管過程中導致貨物損失的風險,則是大宗商品交易中常見且危害重大的風險。
物產中大這筆銅消失事件,顯然不是一個簡單的物流問題。也由此看到,大宗供應鏈的復雜程度。
上述市場傳聞傳出后,6月14日早間,物產中大緊急發布一則公告對此做出回應。
物產中大在公告中稱,對于媒體關注的公司銅產品貿易業務情況,其正在向控股子公司物產中大國際貿易集團進一步核實。上述事項涉及公司金額約1.1億元人民幣,占公司歸母凈利潤較小,對公司后續經營不會產生較大影響。此外,是否丟失目前仍在核實中。
根據物產中大2023年的年報,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801.61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6.17億元;算起來,1.1億元僅占到物產中大年凈利潤的3%。
此外,物產中大表示,對于2024年發展,公司預算營業總收入5850億元,營業總成本控制在5791.27億元以內。
前面我們簡要介紹了大宗供應鏈企業的基本盈利模型(如下圖),以及廈門象嶼的業務模式。
那么,同為大宗供應鏈“四大巨頭”之一的物產中大,與廈門象嶼有何不同?
1、 從傳統貿易商到“一體兩翼”
物產中大較早從賺取買賣差價的傳統貿易商,轉型為供應鏈集成服務商,并致力于成為產業生態組織者,以供應鏈思維,做產業鏈整合,構建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供應鏈+”產業生態體系,使得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在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中處于領先位置。
目前,物產中大已成為中國供應鏈集成服務引領者,采取“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圍繞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開展系列經營管理和投資活動。所謂“一體”,即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兩翼”,即金融服務、高端制造。
2、供應鏈集成服務模式
物產中大供應鏈集成服務,主要依托其資源組織、網絡渠道、品牌運營等專業優勢,通過集購分銷、配供配送、增值服務、期現結合、“大平臺+小前端”等集成化平臺化運營模式,聯動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上下游供應鏈的合作業務伙伴提供原材料采購、加工、分銷、出口、物流、金融、信息等高效率的供應鏈集成服務,致力于成為客戶價值導向的定制化敏捷供應鏈服務集成商。
2023年,物產中大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實現營業收入5422.16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93.46%;利潤總額44.27億元,貢獻占比60.65%。其中,金屬、能源、化工、汽車服務等核心業務營業規模均位列全國前列。
作為集團主營業務板塊,物產中大供應鏈集成服務涵蓋了金屬材料(鐵礦砂)、汽車、化工、能源、橡膠、跨境電商等六大板塊。
1)基于系統解決方案的金屬供應鏈集成服務
2)基于貿工一體化的能源供應鏈集成服務
3)基于垂直產業鏈整合的化工供應鏈集成服務
4)基于全生命周期覆蓋的汽車供應鏈集成服務
截至目前,物產中大有近50個汽車品牌系列代理權、200多家網點、超200萬用戶規模,核心業務涉及汽車銷售服務、汽車金融、二手車、出口、零部件、保險代理、救援服務、回收再生等汽車全產業鏈生態服務領域。
其中,物產中大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服務,累計開辟38個新能源獨立品牌網點,為絕大多數主流品牌客戶提供體驗、交付、維修等多類型服務。零部件服務則圍繞供應鏈集成服務,重點聚焦新能源電池、工業油品等領域的產業合作與企業服務。
2023年,整車銷售服務金額372億元,同比增長8.3%;汽車后服務金額56億元,同比增長22.2%。
5)基于客戶價值導向的全球中高端消費品品牌綜合服務
該業務主要以子公司物產中大云商為業務主體。品牌端,其圍繞美妝、醫美、酒水、智能家電、智能終端等行業,主要聚焦服務中高端品牌。
渠道端,基于品牌方定位,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網多渠道新零售銷售體系;依托世界500強產業背景和行業積淀,重點打造物產中大關聯的活躍高質私域流量群。
服務端,圍繞消費者需求,打造集供應鏈、運營鏈、數字鏈和產業鏈四鏈融合的綜合服務體系。
目前公司合作品牌達200多個,包括成為貴州茅臺的終端渠道直銷商,并與愛茉莉、LG、戴森、習酒等多個中高端消費品品牌建立了深度渠道服務合作關系。
3、智慧供應鏈物流體系
物產中大運用物聯網技術將終端數據傳送到大數據中心,實時監控,降低供應鏈集成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和效益。
其重點以子公司物產中大物流為承載主體。
其沿海沿江實施“弓箭型百倉計劃”,一方面,線下以大宗生產資料為主的物流基地實體網絡布局;另一方面,線上以物聯網、數字孿生、區塊鏈、分布式存儲、云計算、線上結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支持的物流信息平臺搭建,可實現多跨協同物流業務場景,延伸智慧供應鏈物流服務。
目前,物產中大物流在華北、華東和華南等布局網絡結點數180個,其中大宗自營基地68個,帶碼頭倉19個、泊位53個,鐵路專用線14條,年綜合物流服務量達6928萬噸,2023年末第三方庫存231萬噸,同比增長56%;網絡貨運平臺擁有司機數4.8萬余名、車輛2.7萬余輛。
三、建發股份篇
巨頭與巨頭之間的業務模式有何不同?
建發股份是以供應鏈運營和房地產開發為雙主業的現代服務型企業。此外,建發股份2023年收購了美凱龍的控制權,開始進行家居商場運營業務。本文我們主要討論其供應鏈運營業務。
建發股份基于大宗多品類布局,推行專業化經營戰略,成立了“七大集團+新興事業部”從事細分品類的經營,各經營單位通過“公司化”運作進行獨立核算。
建發股份供應鏈運營業務貫徹“專業化”與“國際化”兩大發展戰略,其積極布局全球化資源采購和銷售網絡,構建起了全球化的供應鏈服務體系,供應鏈服務輻射全球超過170個國家和地區,并在海外市場漿紙、農產品、鋼鐵、礦產品、輕紡、汽車、酒類等業務領域擁有良好的品牌影響力。
2023年,建發股份供應鏈運營業務實現營收5933.66億元,同比下降14.79%,約占總營收的77.7%;實現歸母凈利潤39.53億元,同比下降1.38%。
供應鏈運營服務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對供應鏈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設計、規劃、控制和優化,將單一、分散的訂單管理、采購執行、報關退稅、物流管理、資金融通、數據管理、貿易商務、結算等進行一體化整合的服務。
國內供應鏈行業生態中,以建發為代表的供應鏈運營服務商,其市場機遇源于整合采購、銷售、物流、資金等業務環節,有效匹配上下游企業供需訴求,實現系統性地降本增效。如:
1)為上游企業提供資源整合、物流規劃、庫存管理、風險控制、線上交易、成本優化、信息咨詢等專業化增值服務,幫助其降低整體運營成本;
2)集合下游企業分散的需求向上游客商進行集中采購,便于其制定生產計劃,及時完成產品銷售,緩解庫存壓力,從而提升上游客商的生產經營效率。
3)向下游企業及時供應原材料和產品,提升其供應鏈的韌性;
4)憑借定制化、專業化的供應鏈服務,幫助下游企業優化采購、生產、銷售等經營計劃,協助下游企業提高自身資金使用和存貨周轉的效率。
建發股份搭建了集資源整合、物流規劃、庫存管理、風險控制、線上交易、成本優化、供應鏈金融、信息咨詢等服務于一體的“LITF”供應鏈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以“物流(Logistics)”“信息(Information)”“金融(Finance)”“商務(Trading)”四大要素為基礎的、定制化的供應鏈運營服務。
1、可定制、強復制性的“LIFT”供應鏈服務體系
建發股份將供應鏈服務拓展至合作伙伴的業務全流程,運用物聯網、互聯網技術推進全球產品信息資源和合作伙伴資源整合、共享。以紙漿、紙張產業鏈為例:
紙漿供應鏈服務:匹配紙漿生產商銷售端和造紙廠采購端的需求。
建發股份與境外多個國家的優質紙漿供應商深度合作,實現從上游紙漿資源端到中游國內造紙廠的集約化采購和分銷,既服務于紙漿廠的銷售需求,又服務于造紙廠對原材料的采購需求,同時輔以物流服務、庫存管理、信息服務等供應鏈綜合服務。
紙張供應鏈服務:匹配造紙廠銷售端和整合印刷廠、包裝廠等下游客戶采購端的需求。
建發股份依托在國內數十個城市的分銷網點,整合分散的下游客戶需求形成規模,以此向國內造紙廠集中采購各類成品紙,再分銷至印刷廠、包裝廠等下游客戶,為其降低采購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提升其運營效率,并提供定制化信用交易方案等供應鏈綜合服務。
2、開拓國內國際市場,構建全球化供應鏈服務體系
(來源:建發股份)
在國內,建發股份在全國核心城市成立14家平臺公司,深耕國內華東、華南市場,積極開拓中西部區域,布局西部陸海新通道。2023年,建發股份向中西部供應商采購、對中西部客戶銷售的經營規模均超過2000億元,同比增長約8%。
建發股份目前已與超過17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業務關系,設立了超30個海外公司和辦事處,實現年國際貿易額438億美元,產品涉及金屬材料、漿紙產品、礦產品、農副產品、能源化工產品、機電產品、汽車、家電、輕紡產品、食品、美妝個護等多個品類,初步實現大宗商品至消費品的多品類的全球化布局。
此外,建發股份還提升物流能力,2023年新引入海外物流供應商13家,在30多個國家及地區實現物流業務覆蓋,合作倉儲網點超4,700個,其中海外合作倉儲網點164個,覆蓋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四、廈門國貿篇
當前,國內四大大宗商品供應鏈企業巨頭,均集中發力供應鏈的上下游整合以及產業鏈的精細化管理。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提高精細化服務能力,是供應鏈綜合服務的發展方向。
這個過程中,頭部大宗供應鏈企業逐步實現了由“傳統貿易商”向“供應鏈服務商”的轉型,并依托各自資源稟賦向“產業鏈運營商”探索。
廈門國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貿股份”)是廈門國貿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始創于1980年,1996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名稱“廈門國貿”)。
廈門國貿主要從事供應鏈管理、健康科技兩大業務,其中,供應鏈管理業務為其核心支柱產業。憑借在供應鏈領域深耕40余年的經驗,廈門國貿供應鏈管理業務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2023年,廈門國貿供應鏈管理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4652.95億元,同比下降7.93%;毛利率1.31%;板塊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99.37%;實現海外營業收入656.00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171.64億美元。
目前,其擁有“冶金、能化、紡織、有色、漿紙、農產、橡膠、新能源”8條產業鏈,及以“物流”和“數科”為代表的通用解決方案。
廈門國貿以“采購服務、分銷服務、價格管理、物流服務、金融服務、市場研發、數智運營、產業升級”等八種服務為基礎,橫向集成、定制服務,縱向融合、賦能伙伴,為上下游客戶提供“ITG Solutions”產業綜合服務解決方案。
“ITG Solutions”被稱為國貿股份“三大鏈動力”,“I”即集成服務(Integration);“T”即貫通產業(Togetherness);“G”即共創生態(Growth)。廈門國貿從全產業鏈運營的視角,提供定制化、一體化供應鏈服務解決方案。
■原料端,公司整合境內外物資采購需求,為生產企業鎖定原料采購成本、確保貨物穩定供給;
■生產端,公司提供多式聯運綜合物流服務,并通過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定制化、差異化地解決工廠的原材料穩定供應和降低成本等需求;
■銷售端,公司以全球營銷網絡為支點,實現產品與渠道的有效對接。
基于供應鏈場景,廈門國貿自主構建了智慧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國貿云鏈,提供適用于各類大宗商品供應鏈的行業解決方案。包括:
■供應鏈風控場景:“國貿云鏈·天眼”;
■電子簽章應用場景:“國貿云鏈·智簽”;
■供應鏈金融服務場景;“國貿云鏈·金貿通”;
■供應鏈綜合物流倉儲服務場景;“國貿云鏈·慧通+”;
■供應鏈業務敞口風險數字化管理場景:“大宗商品貿易解決方案”;
■農產行業解決方案:“國貿云鏈·e鷺護農”;
■漿紙行業解決方案:“國貿云鏈·漿紙e站”;
■金屬行業解決方案:“國貿云鏈·e鋼智聯”等。
廈門國貿持續推進國際化進程,業務范圍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搭建了覆蓋境內外大宗商品資源的渠道網絡。公司在境內100多個城市設立區域公司和辦事處,在境外1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20多家駐外分支機構。
高效物流服務是供應鏈管理業務的關鍵支撐和增值來源。廈門國貿通過自有船舶、倉庫、堆場、車隊、貨代報關行以及外協物流系統,為客戶提供涵蓋國際航運、船舶管理、海運經紀、船舶代理、倉儲服務、綜合物流等一站式、定制化物流服務總包方案。
廈門國貿物流投資布局采取輕/重資產相結合,與屬地企業合資合作的模式。截至2023年末,廈門國貿自管倉庫面積近200萬平方米、合作倉庫超2500個,配送平臺覆蓋國內沿海及內陸主要區域,具有全面的綜合運輸和配送服務保障能力。
自有大型遠洋船舶6艘、自有運力45.5萬噸,管理船舶21艘、管理運力124萬噸,年海運運輸量超3000萬噸;自有2艘萬噸級江船,自有船和外協船江運年運輸量超千萬噸。
此外,公司在印尼、新加坡、幾內亞等地投資布局關鍵物流核心資產,自有30萬噸級超大型浮倉1艘,經營管理拖輪15艘、駁船18艘。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