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供應鏈金融除了電商金融這種業態外,存在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第三方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乃至深度融合,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已經成為往往規模龐大但利潤率微薄的物流企業的全新利潤增長點。UPS認為,“未來的物流企業誰掌握金融服務,誰就能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庇醒芯勘砻?,全球物流巨頭的UPS和馬士基現在最大的利潤來源都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物流企業做供應鏈金融,風險要比傳統銀行低得多。掌握的信息全面,可隨時跟蹤物流、信息流,還有運用客戶信息系統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以降低風險,信用查詢作業能力也比一般銀行要好。近兩年,第三方支付也從簡單的支付網關逐步延伸到支付上下游企業融資。第三方支付了解到上下游企業的交易和融資信息,掌握了交易過程的資金流和信息流,以此來控制融資風險。包括快錢、匯付天下,易寶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加大對行業支付(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投資和業務拓展力度。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平臺交易的發展。供應鏈各環節交易鏈條上的訂單情況,交易歷史,交易主體等信息都會逐步沉淀在平臺上,平臺可以梳理這些數據提供給銀行,由銀行提供資金,平臺為數據的真實性提供保證。解決了資金瓶頸,滿足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如市場上專注于商貿零售行業的富基標商,就是通過搜集采購商和供應商的交易信息,重構整理之后提供給銀行授信部門。因為商貿零售行業的供應商特點是小,散,雜,一般銀行都不愿意介入這樣的行業,通過數據中介服務商,銀行資金就可以介入此類行業的融資。互聯網企業將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深度融合,開拓供應鏈金融因為,推動供應鏈金融進一步發展。基于大數據的網絡信貸業務崛起。目前提供網絡小額信貸業務的公司主要分成兩類:一是掌握大數據的互聯網巨頭為打造良好的生態體系而推出的網絡信貸業務,如阿里巴巴的阿里小貸、亞馬遜的“Amazon Lending、谷歌的廣告信貸業務等;二是利用大數據開展網絡信貸業務的創業公司,Kabbage便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案例。用互聯網整合電商、支付、物流、銀行、政府、海關等數據節點金融的風險往往在于信息的不對稱,不對稱的原因在于信息割裂,各個信息孤島沒有連通或者不易連通,而通過互聯網技術,包括移動互聯,大數據等快速高效的方式,金融機構可以將各個信息數據節點(包括銀行、保險、證券、互聯網、海關、稅務、工商、其他征信數據部門)連接起來,構造關于擬融資客戶的信息全景圖,最大程度上降低融資風險。此外,這個連接的過程不是通過行政命令的,而是自組織,市場化行為來實施的,各個數據信息節點會自主連接其他節點,以補充自己沒有的信息和數據。交易標準化可以分為,交易場所標準化,各種交易所,交易平臺將會越來越多;交易接口標準化,與交易對手方的接口會清晰標準;交易合約標準化,保證交易的快速達成,標準合約交易會越來越多,并且這種合約可質押可再次流通;交易對手標準化;合格交易商制度會規范;交易流程標準化,通過標準嚴格的流程約束交易整個過程,能夠規?;瘮U張;交易結果標準化,結果可預測,可定義;交易數據標準化,交易過程中的數據內容格式會逐漸統一,保證數據的互通互聯高效。隨著社會分工的精細化、縱深化,將會有更多的專業化、垂直化的業務平臺(包括數據平臺,電商平臺,物流平臺等)產生,專注于各自行業精根細作,集信息咨詢、交易、擔保、投融資等服務于一體。 而銀行等機構將和這些業務平臺緊密支持,提供批發資金,擴大銀行客群,提高銀行收益,與電商共同發展。
“供應鏈金融風控”的42個問題
(1) 應收賬款的真實性。是否有真實貿易背景做支撐是應收賬款保理風險的關鍵,那么如何對應收賬款的真實貿易業務做確認呢?我們建議是否可以通過保理公司的核心業務系統與核心企業的ERP系統對接,抽取供應商的真實貿易數據做風險評估的依據。(2)特定性,即應收賬款相關要素,包括額度、賬期、付款方式、應收方單位名稱與地址……(3) 時效性,即應收賬款債權沒有超出訴訟時效或取得訴訟時效中斷的證據。(1) 要求核心企業向資金提供方出具應收賬款單據證明,同時結合買賣雙方的購銷合同、增值稅發票、貨物運輸單據、買方收貨憑據等資料審查應收賬款的真實性。(2) 通過交叉核驗的方法復核核心企業的收入真實性,確保其具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保證其穩定的支付能力。應收賬款模式下,應收賬款是該模式下融資企業向資金方借款的唯一質押物,其質量的好壞關系著風險的大小。資金方在授信審核時重點考察以下幾點:一是應收賬款的真實性;二是應收賬款的合法性;三是應收賬款的可轉讓性。(2) 資金提供方應當慎重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盡量選擇資信狀況良好的物流企業。(3) 正確選擇質押物并建立商品價格波動預測系統。(3) 針對質押商品價格波動的風險,資金提供方可以根據生產階段變化、授信風險變動調整利率與貸款成數。業務閉合化指的是供應鏈運營中價值的設計、價值的實現、價值的傳遞能形成完整、循環的閉合系統,一旦某一環沒有實現有效整合,就有可能產生潛在風險。交易信息化指的是將企業內部跨職能以及企業之間跨組織產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流等各類信息,能及時、有效、完整地反映或獲取,并且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清洗、整合、挖掘數據,以便更好地掌握供應鏈運營狀態,使金融風險得以控制。收入自償化是指供應鏈金融活動中所有可能的費用、風險等能夠以確定的供應鏈收益或者未來收益能覆蓋。管理垂直化意味著為了遵循責任明確、流程可控等目標,而對供應鏈活動實施有效的專業化管理,并且相互制衡,互不重復或重疊。在供應鏈金融創新中,聲譽代表了企業在從事或參與供應鏈及其金融活動中的能力或責任。這一狀態是促進金融活動穩定、持續發展,防范風險的重要保障。風險結構化指的是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過程中,能合理地設計業務結構,并且采用各種有效手段或組合化解可能存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去中心化”是通過對供應鏈的閉環管控,實現資金在以融資方為中心構建的生態圈內循環,將還款來源從下游向下游的下游延伸,直至終端消費者。信用風險是指借款人未按期履行還本付息的責任,而使平臺和投資人面臨本金和利息受損可能性。信用風險,根據審慎考察原則,對借款人進行信用和經營業務的全方位把關。在資信層面,不僅要查看借款人的歷史征信記錄,還要考察所在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有無大面積違約和集體信用風險事件的發生。在經營業務上,銷售額、資金周轉率和行業收益率是基本的參考指標,結合到具體借款人還要看其歷史營收、經營年限、學歷、婚姻情況和家庭背景等。業務操作風險是指內部控制失靈、業務人員操作失誤帶來的風險,操作風險是當前業界普遍認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最需要防范的風險之一。此外,引入大數據風控管理系統的平臺還面臨技術故障、數據丟失等技術風險。目前的供應鏈融資模式,主要是資金方依賴核心企業的信用,向整個供應鏈提供融資的金融解決方案,核心企業一般都是大型企業,其上下游企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實際上是將核心企業的融資能力轉化為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提升上下游中小企業的信用級別。增加多級供應鏈的透明度。供應鏈核心企業至少需要關注2級供應商的風險,對1、2級供應商的財務、運營以及合規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利用大數據分析,多維度預測供應鏈風險。利用大數據分析,綜合考慮多維度供應鏈風險信息,預測供應鏈風險。供應商的交付風險同時也與其企業的股東公司或者子公司的經營狀況相關。如果某家供應商的股東公司出現重大財務問題,該公司自身財務狀況也有可能受到負面影響進而降低其自身交付穩定性。從風險控制的角度來講,“風險隔離”是供應鏈融資的核心價值之一。即使采用“風險轉移”模式,解決了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增信問題,但仍需要有效的隔離風險,否則“風險轉移”也是會失效。“風險轉移”模式的另一個潛在風險是側重于對核心企業信用風險的分析和研判,導致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沒有得到有效管控。供應鏈融資涉及主體多,關系錯綜復雜。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風控可站在產業鏈高度進行評估, 將供應鏈中相關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基于貿易真實性給予產業鏈授信,注重資金閉環、四流合一,通過技術手段大幅降低運營成本,所以能夠將資金有效注入到供應鏈中。自償性是供應鏈金融最顯著的特點,而自償的根本依據就是貿易背后真實的交易。在供應鏈融資中,資金方是以實體經濟中供應鏈上交易方的真實交易關系為基礎,利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為質押/抵押,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清醒地認識供應鏈金融的結構、流程與自償性,要真正做到“了解您的客戶”(KYC),識別貿易融資自償性所隱藏的風險。只有確認其身份信息和交易數據真實的基礎上,各種數據分析、模型判斷才可能發揮作用。要將財務分析和融資方貿易活動的價值分析結合起來,將數據自動化判別和人的主觀識別有機結合起來。(一) 有關“抵質押物”的風控問題(預付類和部分存貨類SCF產品適用)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下,資金方對于融資企業的授信用時較長,需要經歷“預定—生產—運輸—存儲—銷售”等環節,對于質押物的特性以及價格穩定性要求較高。抵押物是融資企業違約后資金方減少損失的最為重要的保證,應當容易變現。因此,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下,質押物應當具備以下幾個特征:首先,是擔保物的倉儲管理風險;其次,是質押物貶值和流通風險。在倉儲時要與第三方進行聯保,同時物流方和業務人員也要不定期對貨物進行檢查。在擔保物的選擇上要考慮其貶值可能和流通變現情況,同時嚴格控制出借金額和擔保物的價值比例。抵質押資產作為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對應貸款的備用還款源,其資產狀況直接影響到資金方信貸回收的成本和企業的償還意愿。一方面,抵質押資產是受信人如出現違約時資金方彌補損失的重要保證;另一方面,抵質押資產的價值也影響著受信人的還款意愿,當抵質押資產價值低于其信貸敞口時,受信人違約動機將增大。貨品標準化+倉儲能力。貨品標準化程度越高,價值評估越容易,同時高度標準化的貨品在資產處置上更容易,降低流動性風險。核心企業自建倉儲可以有效控制信用風險,也是產業類核心企業風險控制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數據優勢。平臺類核心企業,擁有更高的業務頻次,上下游分別為供應商和消費者,基于應收賬款、預付賬款貸款以及信用融資是主要形式,風險控制主要靠平臺交易往來所形成的大數據優勢。35. 以核心企業付款作為還款來源的供應鏈金融產品的關鍵風控問題這類業務的風控關鍵點是:把控支付核心——核心企業,包括嚴格核心企業準入和核心企業動態監測。一般供應鏈金融平臺通過自主制定的核心企業準入條件,實行定性指標、定量指標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核心企業準入,從源頭控制風險。同時需自建企業動態跟蹤監測系統,通過自主獲取信息、公開市場披露信息、媒體報道信息、社交網絡信息等,提前預判核心企業信用風險,一旦出現預警,立刻停止新增業務開展。核心企業是因規模較大、實力較強,是整個供應鏈金融發展和壯大的支柱,但也是由于其規模大、影響力大,在供應鏈金融中是決定風險的特異性變量,不符合金融基本原則中的風險分散原則;所以,核心企業的違約將會導致整個供應鏈金融的崩塌。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為發揮監管方在物流方面的規模優勢和專業優勢,降低質押貸款成本,資金方將質物監管外包給物流企業,由其代為實施對貨權的監督。但此項業務外包后,資金方可能會減少對質押物所有權信息、質量信息、交易信息動態了解的激勵,并由此引入了物流監管方的風險。由于信息不對稱,物流監管方會出于自身利益追逐而做出損害資金方利益的行為,或者由于自身經營不當、不盡責等致使資金方質物損失。動產質押融資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業負責對質物進行監督管理和評估,有時甚至直接參與貸款授信和風險管理,因此,其資信狀況和監管能力與該模式下的風險關系巨大。資金方在授信審核時重點審核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營運能力(重點審查出入庫程序、規章制度完善性和執行情況),規模實力,倉促、運輸和監管條件,信用記錄,與核心企業以及資金方的業務聯系和數據信息共享程度等。供應鏈金融不是獨立于相關的產業市場,市場行情的波動,特別是商品供求關系,商品價格的波動,會對相關供應鏈金融形成巨大的風險,我們將這一條列在最后,并不表示這個風險是最不重要的,相反,我們認為產業市場風險是整個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的核心。39 選取優質的供應鏈介入,是控制市場風險是最優辦法40 供應鏈金融資金方不能充當供應鏈運營的劣后方,而應當是優先方,簡單說,供應鏈金融本質上是資金方對優質項方的資金配資。41 供應鏈金融企業應當深入相關產業,不是簡單做資金運營,要懂產業,要實時動態監控產業市場行情。42 供應鏈金融企業應當排查相關供應鏈從源頭到終端的增值稅流轉情況,防止出現稅務風險。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