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貿易的發展趨勢由簡單的物資流通向貿易融資、融資性貿易、金融投機等多種方向演變,從而衍生出復雜的交易環節、種類繁多的交易工具,致使貿易業務具有較為隱蔽的風險表現形式。在判斷貿易業務經營環節風險時,往往要結合貿易品種、貿易業務真實背景、貿易模式流程環節等多重因素分析。
本文主要從國內大宗商品貿易基礎的貿易模式入手,逐步衍生至貿易融資和融資性貿易等業務模式,通過梳理貿易融資模式流程測算真實貿易業務的資金需求量及周轉效率,最后結合環節模式容易出現的風險點,總結風險識別方法。 大宗商品貿易流程 大宗商品一般指可進入流通環節、但非零售環節,具有商品屬性,用于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主要包括大宗原材料(如鋼鐵、有色金屬、礦石、化工等)、大宗能源(原油、煤炭)、大宗農產品(大豆、小麥)等。大宗商品往往具有交易量巨大、價格波動明顯、全球流通等特點,其貿易的發展趨勢也由之前簡單的物資流通向貿易融資、金融投機等多種方向演變,從而衍生出復雜的交易環節、種類繁多的交易工具,致使貿易業務具有較為隱蔽的風險表現形式。 傳統貿易模式主要有自營和代理兩種: 自營模式一般是指貿易商從上游供應商采購貨品后自拓下游客戶渠道進行銷售,貿易商利用信息的不對稱及時間和空間差異賺取進銷差價。 代理采購模式是貿易商與客戶簽訂代理合同后,收15%~20%的保證金,之后向上游供應商采購貨物,下游客戶根據自身需求在規定時間內向貿易商支付余款提貨。 自營和代理模式的主要區別在于代理模式是以銷定購,即鎖定上家和下家,簽訂采購合同和銷售合同時確定價款,銷售結算價格基本上在采購價格的基礎上加上相關費用(一般為千分之五左右)從而鎖定利潤,庫存周轉較快。自營模式為先采再銷,期間貿易商承擔價格波動風險以及庫存周轉壓力。 大宗商品貿易衍生流程 貿易商本身存在向上下游融通資金的職能,資金占用情況普遍;同時,由于毛利水平偏低,貿易企業往往通過放大財務杠桿、擴大規模并加快周轉來提高權益回報水平,因此對資金需求高,在貿易業務環節中銀行、國企或其他融資平臺起到發放貸款的作用,成為貿易過程中重要參與者之一,衍生出相對復雜的貿易流程,我們按照不同的融資方式進行分析。 01)引入銀行的預付款融資模式 預付款融資模式(以銀行承兌匯票為例) 預付款融資模式,即在上游供應商承諾回購前提下,貿易商預付部分保證金后通過銀行融資向上游支付采購款,上游收妥后即出具提貨單,銀行在貿易結算環節的放款過程中會要求貿易商提供貨權質押擔保,之后由貿易商向銀行支付貨款和費用贖回貨物或者以分次打款方式分次提貨。 預付款融資的擔保基礎是預付款項下貿易商對供應商的提貨權或提貨權實現后通過發貨、運輸等環節形成的在途存貨和庫存存貨。當貨物到達后,貿易企業可以將該筆貨物進一步轉化為存貨融資,從而實現融資的“無縫對接”(該模式將在后面進行分析)。 對于貿易商來說,由于庫存往往較少,尤其是代理采購業務,下游銷售已提前鎖定,融資需求主要產生于等待上游排產及貨物在途運輸周期等預付款環節,因此該模式相比存貨融資能夠較大程度緩解貿易企業流動資金需求壓力。 預付款融資模式中,因為有貨權質押擔保,且貨物權屬清晰直觀,有真實貿易業務為背景同時有一定比例的預付保證金,實際運作當中會要求附加一些類似于第三方擔保等條件,銀行參與融資意愿較高。 從銀行操作層面來看,預付款融資模式對于企業資信要求較高,銀行會根據企業的資信要求不同的保證金預付比例,一般預付比例在20%~50%。銀行收到保證金后向供應商開具承兌匯票是最常見且使用頻繁的貿易融資操作方式,其實質相當于以貨權質押的短期流動性貸款。
02)“托盤模式”
(1)現貨質押融資模式
在引入銀行的預付款融資模式中,銀行對所采購的貨物需進行跟蹤監管以保障貨權,對于這種動態資產,銀行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且銀行業務量較大,對貿易業務及相關流程方面資源及精力投入力度有限,同時銀行審批流程較長,導致其在處理相關業務上效率較慢。
國企在貨權跟蹤監管、資金獲取方面優勢明顯,因此在貿易業務中亦充當“影子銀行”的角色,但由于國企沒有發放貸款的權利,因此整個交易過程以貿易業務形式完成,多應用于大宗商品貿易。現貨質押融資模式能夠幫助貿易企業解決取得貨權后融資的“無縫對接”問題,加快庫存占用資金的周轉速度。
在現貨質押融資模式中,國企同銀行一樣在合同約定期內收回本金及采購費用或者資金占用費(費用率相對銀行較高),不承擔期間貨物價格波動的風險,相較于銀行參與模式,國企現貨質押融資模式較為靈活,效率較高。
(2)引入國企的現貨質押融資模式具體流程如下:
1、貿易商擁有獨立子公司A與B(一般為三級或四級子公司),若B公司擁有貨權,則由A公司向國企C支付保證金以委托采購貨物;
2、國企C向B公司支付全部貨款,同時獲得貨權(有時候國企為了控制貨權會要求先轉移貨權,后放款),此時B獲得資金;
3、到期后,貿易商通過A公司將余下的貨款以及相關費用支付給國企C,國企再釋放貨權給A公司。
通過上述流程,A公司支付了少量保證金取得了國企全額的資金,貨權亦從B公司轉移至國企,最后轉移至A公司,通過上述現貨質押融資業務,B公司擁有了暫時可支配且不受監管的大量資金。這種通過支付少量保證金以存貨質押的融資行為被業內稱為托盤模式。從對外融出資金的國企角度來說,托盤業務并不是真實的貿易需求,通過對貿易商融資收取資金占用費。
一般來說國企充當影子銀行對貿易商融資的貸款利率為每月1.5%左右,遠高于其從事真實貿易業務的利潤水平,國企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且整個交易過程以貿易業務形式完成,增加其貿易業務規模,參與意愿較高。
大宗商品貿易環節中主要風險點、風險防控措施及風險識別
一、主要貿易環節風險點及風險防控措施
1、對手方信用風險
(1)對手方資質差:
合同詐騙:貿易商在與單個或多個供應商以及下游客戶合作時,若各供應商或客戶之間存在關聯關系,需進行深入調查,避免聯合串通誘使貿易商簽訂合作合同,形成合同詐騙。
合作方資質差產生連帶影響:由于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行業或企業風險敏感度較高,貿易商的業務合作方一旦產生債務逾期、訴訟等風險事項,銀行對貿易商可能進一步采取收緊或暫停的信貸政策,加大其融資壓力。
(2)資金結算風險:
應收、預付賬款損失:貿易商在采購環節須向供應商預付貨款,由供應商收款發貨,一旦未按照合同約定發貨,或供應商存在惡意欺騙的情況,公司預付賬款面臨一定減值損失風險;在銷售環節中,由于存在提前釋放貨權的情況,若后續貨款無法收回或收回難度較大,貿易商應收賬款損失風險較大。
費用損失:在貿易商擁有貨權期間,貿易過程中的物流配送、倉儲管理以及裝船卸載等環節涉及到的費用,一般由貿易商先行墊付,在與下游客戶結算時,向客戶收回。此外,在代理模式中,貿易商為客戶采購時產生了資金占用費,在結算時由客戶支付,在交易過程中若出現問題導致交易不順暢,貿易商或將自行承擔相關費用,面臨一定費用損失風險。
風險防控:
(1) 貿易企業往往需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體系,其中對于供應商管理,應該嚴格選擇供應商,對其提供的產品、經營質量、信用等做詳細的評估;
(2)對于客戶管理,應詳細地建立和管理客戶檔案,加強對客戶的資信調查、評估、分級,確定每個客戶的信用額度;
(3) 嚴格執行預收保證金制度,及時追繳保證金,對賬期進行有效管理。
2、價格風險
由于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定價環節對貿易商而言至關重要,貨物價格波動直接影響貿易定價環節,貨物價格波動時不同的定價方式風險各異:
(1)貨物跌價風險:
在自營貿易業務中,貿易商在持有貨權期間,承擔價格波動風險,一旦價格跌破采購價格,貿易商或將承擔跌價損失,尤其對于庫存積壓嚴重以及未提前采取價格鎖定措施的貿易商損失較大。
(2)下游棄貨、拒收風險:
在貿易商在與下游客戶簽訂了一口價的鎖價銷售合同后,一旦在銷售期間貨物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客戶或出現棄貨、拒收的情況,貿易商或采取低價處理的方式以避免貨物進一步跌價的風險。
風險防控:
(1)提前鎖定價格。通過上下游同時定價鎖定利潤空間、或采用期貨定價模式避免價格絕對值波動帶來的損失。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期貨交易的巨大利益驅使下,部分貿易企業從事期貨投機套利活動,導致期貨交易失去套期保值的功能,并引發較大的期貨投資風險。
(2)合理利用套期保值工具。通過期貨市場對現貨市場價格風險進行對沖,減少因現貨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產生的跌價損失。
(3)嚴格收取采購保證金。在大宗商品貿易中,預付保證金的實質更加類似于貿易品跌價的“安全墊”。只要價格波動幅度小于保證金比例,則買方棄貨止損動力不足,賣方存貨跌價風險可以得到有效轉移。在保證金比例過低或保證金制度未有效執行的情況下,賣方遭棄貨以及價格波動帶來損失的風險明顯增大。當價格波動幅度大于保證金比例時,應及時追加客戶保證金,若追加保證金不成,應盡快處理在手存貨以防止貨物進一步跌價。
3、貨權風險
貨權風險主要包括因為倉儲、物流方等外部中介服務機構導致貨物損失風險以及商品價格波動較大、存貨持有周期較長導致存貨跌價的風險。在大宗商品景氣度低迷且價格波動加劇、貿易企業存貨周轉效率降低的背景下,部分貿易企業由于未能有效鎖定購銷價格,存在較大的跌價損失風險。貨權損失風險主要出現在貨物倉儲期間,貿易商失去了對貨權的控制,一般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虛假提貨單:主要是買方或者第三方,在未通知貿易商的情況下,利用虛假提貨單據到倉庫出貨,或利用虛假倉單將貨物抵質押,造成貨權損失。
(2)貨代、倉儲方與買方勾結:貨代公司或倉儲公司在未接到貿易商放貨通知的情況下,將貨權提前轉移給下游買方,貿易商對貨權失控。
(3)倉儲管理不當:在未經貿易商允許的情況下,倉儲管理公司對貨物進行隨意處置、使用或抵質押,導致貨物無法正常提出,面臨貨權損失風險。
(4)內部管理失控:貿易商對內部人員及貨物管理力度不夠,內部人員聯合外部人員弄虛作假,轉移貨權或超額放貨,最終失去貨權。
風險防控:
在大宗商品貿易中建立基本貨權保障是確保商業交易中權益清晰,有效保障交易參與方利益的關鍵一環。采用中倉登貨物管理解決方案,可以確保貨權的真實性、可靠性和權益的確立。在日常的商業交易中,交易方應該仔細審查和記錄交易細節,并保留相關證據,以確保貨權的清晰和權屬的明確,供應鏈企業才能在商業活動中獲得可靠的權益保護,并促進商業的可持續發展。
文章部分轉載自:中債資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其他第三方若要轉載此文章請事先聯系溝通。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