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最新數據顯示,5月末,狹義貨幣(M1)余額64.68萬億元,同比下降4.2%。M1增速在上月同比下降1.4%的基礎上進一步下滑,引發市場關注。
M1增速為何放緩?如何看待放緩?放緩是否意味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減弱了?一起來看本期快問快答↓
問:M1增速為何放緩?
答:我國貨幣分為流通中貨幣(M0)、狹義貨幣(M1)、廣義貨幣(M2)三個層次,M0即流動性最高的“現金”;M1是M0加上流動性稍弱一點的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M2是M1加上流動性更弱一些的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等。
M1是衡量社會預期、觀察貨幣“活化”程度的指標之一。近期M1增速下降明顯與規范“手工補息”和存款分流等因素有一定關系。一方面,在監管部門打擊資金空轉、叫停“手工補息”背景下,部分不規范的企業活期存款在同步減少,進而影響M1增速。今年前5個月,非金融企業活期存款減少4萬億元左右,定期存款則增加了1.5萬億元左右。另一方面,隨著財富管理方式多元化,在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理財產品對存款的替代屬性增強。今年以來,債券型基金收益率優勢明顯,相應的理財產品也受到投資者青睞。據萬得信息統計,截至5月末,債券型基金資產規模超過9.5萬億元,同比增加約1.8萬億元。可見,在部分企業活期存款轉為定期存款的同時,也在向理財市場分流。
此外,伴隨著金融業增加值季度核算方式的優化調整,個別時點沖高存款貸款規模、“虛增”季度金融業增加值數據的行為得到遏制,擠出金融數據“水分”,對M2、M1等貨幣供應量也會產生下拉作用。
問:統計口徑對M1有什么影響?
答:一些前沿研究認為,M1增速或存在被低估的情況,現行統計口徑或無法全面反映當期經濟活動,需從更廣口徑來看待M1性質的市場流動資金狀況。
我國M1現行統計口徑僅包括現金和企業活期存款。實際上,隨著電子支付快速發展,個人活期存款的流動性不斷增強,同時許多貨幣基金和理財產品也都可以隨時申贖,這些資金特征類似于計入M1的企業活期存款,可以隨時、直接轉變為購買力而基本不受限制。相比之下,部分海外主要經濟體如美國和日本,M1統計中都包含個人活期存款,美國還包括貨幣市場存款賬戶(MMDAs)等。一些市場機構認為,若將此類資金納入統計口徑,我國M1增速在0.6%至1.1%之間,并沒有像當前公布的數據那么低。
問:如何看待M1增速放緩?
答:要從長期角度看待這一問題。對比歷史數據可發現,房地產企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活期存款是企業活期存款的主要部分。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轉變,地方政府舉債行為受到進一步規范,房企銷售回款和融資平臺現金流減少,短期內體現為M1增速放緩,長期看則反映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與調整優化。
問:M1增速放緩,是否意味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減弱了?
答: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關鍵時期,貨幣總量增長放緩并不意味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減弱。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貨幣政策要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從中可見,未來的調控方向會更加注重盤活存量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低效貸款收回來投放到新動能領域,在信貸結構有增有減等方面見到實效,更好適配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