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動西部大開發有新動作。23日,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作出多方面部署,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產業,加快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主攻特色優勢產業
西部地區在中國占有重要一席:經濟上涵蓋12個省份,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21.5%;面積和人口上,西部地區擁有全國72%的國土面積、27%的人口。廣闊的面積讓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也賦予其獨特的資源稟賦與產業發展環境。
“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是新時代促進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新時代進一步促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重要內容。”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賈若祥對中新社記者說。
據賈若祥介紹,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主要包括新能源產業,如光伏發電、風力發電;農副產品、能源資源產業以及圍繞能源資源展開的精細化工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如煤化工、油化工、鹽化工等。同時,依托地區優勢,西部地區還形成了航空航天裝備、汽車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
“這些產業構成了西部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賈若祥說,中國對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五年來,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能力明顯提升,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
創新為產業發展注活力
在推動西部地區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創新是關鍵因素。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路徑。”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蔡之兵說,有意識地將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作為一條發展主線,有助于引導西部各地區發展進入軌道。
賈若祥表示,中國區域間存在發展差距,推動西部地區產業發展,應充分利用東中部地區的創新資源,推動創新成果在西部地區的轉化和產業化。同時,西部地區需注重人才培養和引進,特別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為產業提供核心支撐。西部與東中部地區形成創新合作,共同發揮各自優勢,將有力推動產業發展。
賈若祥還表示,西部地區應重點針對傳統優勢產業,特別是能源資源產業,通過先進適用技術推進其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發展,減少其對環境影響和消耗,實現新動能、效率和質量的變革。
融合發展打造區域支柱產業
中國提出,要促進中央企業與西部地區融合發展,并探索發展現代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形成地區發展新動能。
蔡之兵表示,央企有豐富的可支配資源,促進央企與西部地區融合發展,有助于推動西部地區產業鏈的完善和升級。同時,作為中國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西部地區需提供更多優質旅游產品,讓旅游業等服務業成為富民興城的支柱產業。
賈若祥建議,應依托西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關中平原城市群、黃河“幾”字彎都市圈、蘭西城市群等優勢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地區發展新動能,構建多中心支撐、多層次聯動、網絡化發展的區域高質量發展格局。
“不同區域就像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大機器中的不同零部件,把不同零部件放在大的格局中來謀劃,機器才能運轉得更好。”賈若祥說。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