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金融機構高盛集團在當地時間24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歐美國家中央銀行著手降息有助于提升工業和消費者需求,這一利好將推動今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高盛在24日發布的研報中寫道,隨著借貸利率下行、制造業回暖和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原材料價格今年可能反彈15%。該份研報還預計,2024年標普GSCI大宗商品指數中除鎳和鋅外的能源和工業金屬等特定行業的回報率可能達到20%。
該研報分析認為,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的數據重振了人們對今年大宗商品周期性支撐的信心。高盛特別提及了歐美降息預期的影響,其表示,美國和歐洲計劃今年6月開始降息,將進一步支撐大宗商品需求和價格,特別是銅、鋁和成品油。
降息,簡單來說,就是中央銀行決定降低其基準利率的行為。這個基準利率,也被稱為政策利率,是銀行間借貸的利率,它影響著整個經濟體系的利率水平。 降低利率是中央銀行常用的宏觀調控手段,旨在刺激經濟增長、增強市場流動性和鼓勵投資與消費。當中央銀行實施降息政策時,金融機構從中央銀行獲取資金的成本隨之下降,進而引導整個市場的資金使用成本降低。這種成本結構的調整對市場資金流向產生顯著影響。那么,這些過剩的流動性主要流向了何處呢?大宗商品市場和新興市場國家是熱門之選。由于大部分大宗商品以美元為計價單位,并且從歷史數據分析,大宗商品價格與美元匯率呈現出負相關關系,下圖顯示了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前后,美元名義有效匯率、國際原油以及金屬價格指數的變動趨勢。
就降息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而言,主要存在兩個重要的傳導階段:
首先是價格上漲階段,量化寬松政策會引發美元貶值,全球流動性泛濫,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升; 其次是國內傳導階段,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升,會通過生產渠道、消費渠道和其他渠道從而引發國內通脹水平的上升。 價格上漲階段 首先,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中,美元仍然是主導性的定價和結算貨幣,美元面值的變動自然會影響到國際大宗商品的標價,美元面值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而美聯儲推出量化寬松政策會使得美元總體上呈現不斷貶值的局面,并由此帶來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不斷上漲; 其次,我們可以參考2008年11月第一輪量化寬松政策推出后,美聯儲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導致市場上流動性泛濫,由此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流資充斥,投機盛行,間接助推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上漲。 國內傳導階段
國際大宗商品主要包括能源、基本金屬、有色金屬和農產品。近年來,隨著我國制造業的不斷發展,對大宗商品的進口量的迅速增長,是國際市場上的原材料進口大國之一。因此,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會引發國內通脹水平的上升,而其具體的傳導渠道則包括生產渠道、消費渠道和其他渠道三方面。
01
生產渠道
首先,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中,美元仍然是主導性的定價和結算貨幣,美元面值的變動自然會影響到國際大宗商品的標價,美元面值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而美聯儲推出量化寬松政策會使得美元總體上呈現不斷貶值的局面,并由此帶來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不斷上漲;
其次,我們可以參考2008年11月第一輪量化寬松政策推出后,美聯儲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導致市場上流動性泛濫,由此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流資充斥,投機盛行,間接助推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上漲。
02
消費渠道
一些國際大宗商品本身就具有最終產品的性質,可用于直接銷售,如玉米、大豆等農產品,這些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會直接引發國內相關產品價格的上漲,并最終引發通脹水平的上升。
03
其他渠道
一方面,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時,國內同類商品的價格往往也會跟風漲價,二者的價格不會相差太多,否則便會引發套利交易。
另一方面,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通脹水平上漲之后,國內工人的工資待遇往往也會被迫提高,而這會導致企業生產成本的進一步上升,從而引發進一步的通貨膨脹,這有可能導致螺旋式通貨膨脹。
大宗商品企業應樹立“風險中性”意識,時刻關注國內外市場動態,以便及時捕捉市場趨勢。在此基礎上,企業應合理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合規地規避商品價格、匯率等風險,從而確保達到預期的經營目標。通過這樣的風險管理措施,企業可以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穩健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