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房地產及建筑業對GDP貢獻率達12.65%,建筑業全年同比增長7.1%。2023年地產竣工面積同比增長17%,是地產鏈中表現最好的一環,帶動玻璃等建材品種的消費表現。但在本輪地產周期下行的背景下,地產后周期相關的工業品需求面臨較大的收縮壓力。本文將對2024年地產竣工增速進行推演,探究對相應大宗商品的需求影響。
[經歷過四輪調整]
房地產市場化改革以來共經歷了四輪調整,分別為2008—2009年、2011—2012年、2014—2015年、2022年至今。地產調整最顯著的標志即供給端和需求端的同步收縮,從歷史周期來看,銷售下行往往較新開工下行提前半年左右的時間,由于市場過度投資導致階段性供給過剩,銷售率先萎縮,抑制供應進一步擴張。但本輪房地產調整,開工面積下行要早于銷售面積下行,同樣是市場投資過熱造成供給過剩,不同的是,地產長期高負債的泡沫在融資受阻的背景下出現資金鏈壓力,2022年隨著個別房企爆雷,新開工率先下滑。此外,本輪新開工面積的下滑幅度長期超出銷售端的降幅,反映當前在供給端持續萎縮的情況下,并未對供需結構帶來明顯改善。
圖為房地產新開工與銷售面積對比(單位:%)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0.4%,自2021年7月,新開工呈現下滑,2021年12月降幅擴大至兩位數。2022年開始,銷售面積同比轉負,進一步傳導至投資端,2022年4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截至2023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6%。與此同時,新開工持續下滑傳導至施工和竣工端,分別于2022年5月和2月轉負。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8月國常會首提“保交樓專項借款”政策,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各地開始攻堅“保交樓”,這也使得2023年房地產竣工面積持續回暖,并于2023年7月增速達到峰值,全年竣工面積累計同比增加17%。
2018年之后新開工同比增速出現反彈,但竣工端增速仍長期處于負值,反映房企加大新開工以增加銷售回款,同時放緩竣工減少建安支出,以增強現金流。從年度新開工數據可以看到,2019年地產新開工面積達到峰值22.72億平方米,創下2007年以來歷史高位,兩年后竣工面積筑底回升,2021年達到10.14億平方米,但僅相當于2017年水平,整體竣工速度的回升慢于新開工的增長。
按照地產施工常規進度,從新開工到打地基再到地面以上建設,最后到主體封頂實現竣工,整體過程通常需要18個月至24個月時間。2022年個別房地產企業爆雷之后,從開工到竣工全面放緩,這也導致2020年前新開工的高基數并未給2022年竣工帶來支撐,當年全國房地產竣工面積僅為8.62億平方米,同比下滑15%,回到2011年以前的水平。不過在“保交樓”政策的大力推進下,房地產竣工面積于2023年再度實現增長,回升至9.98億平方米,年度增加1.3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6%。由此不難發現,2023年竣工端增量主要來自2019年至2020年新開工的支撐,進入2024年,按照兩年施工的傳導周期,受新開工在2021至2022年大幅下滑,以及2023年竣工端高基數的影響,今年竣工面積下行壓力將增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12.06億平方米,較2021年下滑39.37%,較2020年下滑46.27%。2023年新開工面積同比繼續下降20.91%。而竣工方面,2022年全國房屋竣工面積僅較2020年下降5.48%,2023年同比更是增加15.78%,如果按照房地產企業開工到竣工的18個月至24個月周期計算,2022年新開工面積的減少將直接反映在2024年的竣工端。
從歷史數據以及兩年開發周期來看,2015年之前,竣工面積占新開工面積比例較高,處于50%—80%之間,2015年至2018年維持在50%—65%之間,2018年之后竣工占比下降至40%—50%。基于2022年房屋新開工面積為120587萬平方米,若樂觀估計,2024年竣工量按照歷史竣工最大比例計算,較2023年同期將下降3%左右,中性來看,將較2023年同期下降近20%。
當然,隨著城中村改造以及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推進,從地產投資到新開工再到竣工拉動有望迎來新一輪改善,這也將成為未來幾年減緩新開工以及竣工面積下行的關鍵因素。不過基于當前政策落地到資金下達再到具體開發需要一定周期,且從新開工傳導至竣工也需要一定時間,預計2024年這一政策對竣工端影響有限,竣工面積仍面臨較大概率的下行壓力。
[風險與機遇并存]
作為典型的周期性行業,房地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拉動大量基礎原材料的需求,其中新開工、施工和竣工與房地產建筑安裝活動相關,對包括水泥、混凝土、鋼材、廚衛、玻璃等上游原材料和中游設備投入需求較大。由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定義的廣義地產與39個國民經濟部門存在后向關聯,對經濟影響廣泛。據不完全統計,與房地產直接相關的大宗商品多達50多個,間接相關的則更多。
分環節來看,新開工時期鋼筋混凝土的建筑結構,對水泥和鋼材的用量占其總需求的40%和55%;竣工時期則應用到較多的玻璃、PVC以及銅鋁等,其中玻璃主要應用于窗戶,占玻璃總需求的75%;鋁建筑用途集中在幕墻、鋁合金門窗以及后期裝修以及家用電器,占總需求比例30%左右;PVC下游主要用于型材、門窗、管材,這些產品主要用于房屋裝修、水管鋪設等,占PVC總需求比例50%以上。
建材系(玻璃、PVC等)
玻璃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廣泛,90%以上平板玻璃都是浮法工藝制作。由于玻璃供給彈性較小,在其價格影響因素中,下游需求的影響最明顯。玻璃下游主要由房地產、汽車、出口和電子電器等組成,其中地產消費占比約75%,對玻璃需求影響最大;其次是汽車行業,占比15%;出口和電子電器合計占10%。根據房地產建設開發周期測算,新開工領先竣工36個月左右。建筑玻璃安裝一般在主體封頂后,因此玻璃價格和地產竣工面積相關性較強。
回顧2023年,二季度“保交樓”需求疊加旺季補庫需求,廠家利潤修復,玻璃供應穩中有增。截至2023年年底,浮法玻璃日熔量為17.2萬噸,同比增長超6%,處于歷史較高水平。根據鋼聯數據,2023年玻璃產量和表觀消費量分別為6028萬噸和6179萬噸,同比增長-2%和2.5%,供需過剩矛盾大幅改善,玻璃利潤修復,玻璃價格重心抬升,全年偏強運行。
PVC(聚氯乙烯樹脂)是五大通用樹脂之一, 由于其具有優異的阻燃性、耐磨性、抗化學腐蝕性、電絕緣性等特點,目前已成為應用領域最為廣泛的塑料品種之一。從下游看,PVC廣泛應用于建筑、農業、包裝、電力等領域,其中地產為PVC主要下游領域,占比接近50%,具體包括管材管件、型材門窗等硬制品產品,以及地板革、薄膜、壁紙發泡材料等軟制品產品;其余消費領域為基建、耐用品、農業和電力行業。
與玻璃不同的是,PVC下游消費貫穿整個地產建設周期,其管材管件產品多用于新開工和施工階段,而型材門窗及地板更多與竣工端關聯緊密。2023年地產投資持續低迷,新開工和竣工表現嚴重分化,整體對PVC的需求拉動有限。根據相關數據,2023年PVC產量和表觀消費量分別為2260萬噸和2074萬噸,同比增長2.8%和1.8%,行業供應過剩格局延續。2023年PVC價格整體波動不大,全年維持5500—6700元/噸寬幅振蕩,上游利潤始終承壓,現貨維持成本線區間定價。
按照兩年左右的地產開發建設周期推算,2024年竣工面積對應的是2022年的新開工,而2022年新開工面積降幅39.4%,推算2024年竣工儲備將明顯縮水,且在2023年高基數背景下,2024年竣工增速或呈現前高后低走勢。此外,截至2023年年底,350萬套“保交樓”項目已實現交付超300萬套,交付率超過86%。從資金角度看,“保交樓”進程越往后推行,其竣工完成難度越大。結合前文對2024年竣工增速-3%(樂觀)或-20%(中性)的數據估算,隨著地產竣工周期進入尾聲,預計玻璃和PVC全年需求分別增加-2%和0.3%,需求對價格的支撐力度將大幅削弱。
有色金屬(銅、鋁等)
通常情況下,竣工后3—6個月開始裝修,需求傳導到裝修環節尚需一定時間。家電行業處于地產產業鏈的后端,竣工交付到轉化為家電消費需求具有一定滯后性。在裝修工序上,廚電對應的硬裝早于白電對應的軟裝階段,并且廚電傳統兩件套(煙機、灶具)具備一定前裝屬性。相關數據顯示,油煙機、燃氣灶等傳統廚電品類的精裝配套率已達95%以上,其次是空調、凈水,最后才是后期軟裝涉及的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因此,房屋竣工后對金屬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裝修消費,二是家電類消費,例如建筑地產是鋁第一大消費領域(占比約29%),鋁合金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結構和建筑裝飾,如門窗框、幕墻、頂棚及隔斷等;家電是銅消費的第二大主力軍,占比約15%,以空調和冰箱為主;建筑裝修、餐飲器具和家電在不銹鋼下游消費中分別占比22%、16%和11%。
下面重點分析地產竣工對家電消費的影響,進而對相關金屬消費的影響。數據顯示,2019年—2023年,國內房屋竣工面積累計同比分別為2.6%、-4.9%、11.2%、-15%、17%,而我國空調產量累計同比分別為6.5%、-8.3%、9.4%、1.8%、13.5%,冰箱產量累計同比分別為8.1%、8.4%、-0.4%、-3.6%、14.5%。由此來看,房屋竣工面積和空調產量數據有更強的相關性,主要因為空調精裝配套率已達50%以上,精裝樓盤的空調在住宅竣工交付前已入場,非精裝樓盤的空調在交付后購置;冰箱的精裝配套率很低,不足5%,一般由業主在裝修后期購置家電時買入,時間跨度較大。
根據前文分析,雖然2024年國內地產竣工面積有回落風險,但家電市場有望延續增長勢頭。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存量房市場裝修需求已經超過新房市場裝修需求,成為家電的主要市場;目前二手房在房地產交易中的占比持續提升,相關機構數據顯示,2023年至今,合肥、南京、天津、重慶和鄭州二手房成交規模趕超新房或與之持平。二是房地產“三大工程”中城中村改造主要集中于竣工端,相比于新開工到竣工幾年時間的傳導,房屋改造工程能更早使家電消費需求落地。三是國內家電消費進入更新換代時期,一方面,時間老舊的家電需要以舊換新;另一方面,消費者對以無霜冰箱、智能洗衣機、多門體冰箱、嵌入式洗碗機等代表技術升級的“新興家電”需求增長較快。四是歐美庫存回落后,企業有補庫存需求,且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維持在高位,利好家電企業出口。相關機構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1月家用空調排產1629萬臺,較去年同期實績增長53.2%,冰箱排產715萬臺,較去年同期實績增長48.8%,實現了“開門紅”。
綜上所述,2024年地產竣工增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或將拖累玻璃、PVC等建材產品需求,但銅、鋁、不銹鋼等與地產竣工后的裝修裝飾消費、家電消費密切相關,其中裝修裝飾消費或將因今年地產竣工面積下滑而受到一定拖累,但家電消費仍具有較強韌性,二者綜合起來對金屬的消費或將維持正增長。因此,建議關注建材和金屬這兩大類商品的分化投資機會。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