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繁花》成為2024開年第一部爆款劇,也在近日迎來了大結局。獨上閣樓,最好是夜里。這是金宇澄小說《繁花》的第一句,也是王家衛導演、上海電影等為出品方的電視劇《繁花》的開篇。
電視劇《繁花》中,在國企做外貿業務員的汪小姐由于梅萍的陷害離開27號,下放工廠學習,而后她決定和魏總兩人白手起家,成立了明珠有限公司,第一張單子就是金科長給她的沃爾瑪牛仔褲的單子,汪小姐知道跟寶總交手單壓成本沒有優勢,唯一的機會就是賭外匯價差,最后成功賭到了新政策,成了群像劇里笑到最后的人。
1994至今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重大改革
劇中汪小姐賭對的政策,指的便是1994年匯改,1994年1月1日,我國實施重大匯率改革,“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和統一規范的外匯市場,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可兌換貨幣?!?/span>
在1994年以前,我國人民幣匯率以“雙軌制”運行,到“雙軌制”后期,我國的市場匯率已經控制了全國80%的外匯交易,而官方匯率基本處于名存實亡的狀態。1993年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我國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路線的基本方針,為了順應國內市場經濟和開放格局,1994年開始我國進行新一輪的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為我國加入WTO和實現人民幣可兌換奠定基礎。
1994年匯改 一是實現匯率并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二是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度,逐步實現經常項目下人民幣自由兌換。 三是建立銀行間外匯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保持合理及相對穩定的人民幣匯率。
現如今,隨著我國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深入,人民幣匯率不斷加強,多邊雙向波動成為常態。近幾年國內外各種外貿、金融、政治和安全事件頻發,導致人民幣匯率發生超預期的波動,我國外貿企業所處匯率環境之復雜,兌匯損益也更加不確定。
自90年代以來,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經過幾個重大節點,除了《繁花》中1994年的匯率并軌,2005年7月21日,央行公布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方案:改變人民幣盯住美元制度,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15年8月11日,優化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機制,提升中間價市場化程度和基準地位。8·11匯改后,真正納入了一籃子貨幣,更能滿足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多邊供求關系,讓人民幣匯率更加靈活穩定。
近年來,中國銀行不斷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以8·11匯改為分水嶺,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更加反映市場供求和做市商的意愿。
但近幾年,中國面臨著復雜的國內外宏觀政治、經濟形勢:
一來國際環境日益復雜,巴以沖突、俄烏沖突、新冠疫情等事件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造成重大影響;
二來中美關系緊張持續,美國操縱脫鉤、斷鏈和技術封鎖,對華貿易摩擦、金融摩擦的硝煙時隱時現,我國對外貿易環境趨向惡化。
另一方面,國內經濟形勢也相對嚴峻,受疫情沖擊,國內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經濟恢復歷經波折。
在種種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人民幣匯率短期波動加劇,外貿企業更可能面臨匯率風險,對企業穩健經營和效益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或外匯暴露,是指一定時期的國際經濟交易當中,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債權)與負債(或債務),由于匯率的波動而引起其價值漲跌的可能性。從國際外匯市場外匯買賣的角度看,買賣盈虧未能抵消的那部分,就面臨著匯率波動的風險。人們通常把這部分承受外匯風險的外幣金額稱為“受險部分”或“外匯敞口”(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
我國外貿企業匯率風險的成因,除了有國內外政治、經濟等外部環境的挑戰,也有外貿企業自身的問題和隱患。
PART/1
外部因素
① 國際金融市場動蕩造成的匯率超預期波動。近幾年人民幣匯率先降后升,表現為增幅大、速度快、短期趨勢明顯,受到內部和外部環境影響,具有高度不可預測性。
② 政策導向轉變,不再干預或維持匯率水平,轉而重視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今后將采取更為靈活的匯率政策,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非必要不干預,讓匯率有漲有跌,雙向波動,避免市場形成單邊預期和走勢。
③ 對于企業來說用于規避匯率風險的工具較少,且難度大,成本高。目前境內企業用于規避匯率的工具主要有國際結算類和外匯衍生品工具兩大類,前者包括人民幣跨境結算及各種貿易融資工具;后者主要為外匯遠期、掉期和期權,以遠期結售匯為主。
對企業而言,匯率避險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以套期保值為例,想要有效套保來對沖風險,就得有一套制度性安排及決策程序,主要包括識別風險、量化風險、確定套保時間、金額及工具等內容,才能保證匯率風險管理的有據可循與順利實施。同時,企業在服務的獲取上仍然面臨一定的障礙。不少銀行仍將匯率風險管理服務與授信業務綁定,并收取保證金,未獲授信的中小微企業則難以獲得服務。
PART/2
內部原因
① 企業習慣壓人民幣匯率單邊走勢。我國歷史上人民幣匯率長期處于單邊走勢,波動幅度也相對較窄,容易預測匯率趨勢,助長企業單邊押注的傾向。
② 對匯率波動缺乏風險中性意識?!帮L險中性”是相對風險偏好與厭惡而言的,要求企業把匯率波動納入日常管理,聚焦主業,盡可能降低其對主營業務及財務狀況的負面影響。我國許多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長期嚴重缺乏匯率風險中性意識,有些觀念、做法甚至與之嚴重偏離。
風險中性理念下的匯率風險管理如同買保險,會有成本,但意義是通過認可并付出較小的成本,換取較高的確定性和管控成本較大的風險,不少企業卻是以利潤導向來操作的,以盈虧來評判套期保值的成效,背離了其沖抵風險的初衷。
③ 對匯率風險認識不足,缺乏管理制度與技能。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問卷調查表明,業內普遍存在匯率風險管理意識薄弱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風險敞口對沖比例較低,部分企業無任何避險措施,甚至持有上億美元風險敞口。
④ 抱有投機心態,容易誤判價格走勢。這類問題多發生在中小貿易商中,自營出口企業為保障經營穩定、可持續,往往主動辦理貼現或遠期結匯,而貿易商則有意愿在累積一些外匯收入后持幣觀望,國內外一有風吹草動就起了投機的心思。
對于廣大貿易企業而言,進行匯率風險管理,制定有效匯率避險的方案與策略,穩定企業經營利潤和貿易現金流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
在當前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新常態之下,各類外貿企業必須認清形勢,轉變思想,理性看待匯率波動,提高匯率風險管理意識,積極爭取對沖匯率風險,主動制定避險方案,選用有效的外匯衍生工具進行套期保值,保證財務穩健和企業可持續經營。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