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全球鐵礦石供應主要來自于四大礦山,四大礦山的供給狀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全球的鐵礦石供應格局。近年四大礦山實現產量穩步提升,特別是必和必拓和FMG的發運表現十分強勁。目前四大礦山正在積極推進新的產能擴展計劃,我們預計2023-2029年四大礦山累計新增產能將達到2億噸,近年四大礦山產能釋放主要集中在2025年,當年將有1.28億噸的新增產能增量。2024年,預計四大礦山將新增產能1500萬噸。
2、淡水河谷近年增產計劃有New Steel Project、S11D礦區土建工程、北部系統產能擴張項目以及卡帕內瑪項目。除New Steel Project已于2022 年下半年投產、北部系統產能擴張項目投產時間未定外,其余項目將于2025年投產,預計釋放產能3800萬噸。淡水河谷維持其3.1-3.2億噸的鐵礦石產量目標,預計其全年將達成產量指導目標的中間位置。
3、力拓積極拓展產能計劃,目前正在開發庫戴德利礦區、西坡鐵礦項目、羅德嶺項目以及西芒杜項目。除庫戴德利礦區將于2024年增加700萬噸產能外,其余項目均在2025年陸續釋放產能,共計12500萬噸。在發運指導計劃方面,其中力拓的年發運量預計將保持在3.2-3.35億噸的高位。
4、必和必拓近年產能擴張項目主要為南坡礦,于2021年5月首次生產,目前處于產能爬坡階段,預計2024年6月全面達產,將新增產能650萬噸。在產量目標方面,必和必拓預計產量為2.54-2.645億噸,按區間中值計算,目前已完成2024財年產量指導目標的24.39%。
5、FMG近年增產計劃為鐵橋磁鐵礦項目、加蓮貝林加鐵礦項目以及尼町胡項目。目前鐵橋項目已從2023年5月開始投產,2024財年發貨量預計為500萬噸,預計在2025年8月中旬前達到2200萬噸的滿負荷產能。FMG的發貨量目標為1.92-1.97億噸,其中500萬噸來源于鐵橋項目。
風險提示:投產進程不及計劃,礦山事故擾動
一
四大礦山近年情況總述:供給重返擴張態勢
據世界鋼鐵工業協會,近二十年全球鐵礦石產量總體呈增長趨勢,由11.1億噸增長至24.6億噸。從產量增長率的變化趨勢來看,全球鐵礦石供給呈現出3-5年的小周期變化趨勢。自2020年進入本輪周期之后,全球鐵礦石供應已經經歷了2021年礦山項目產能釋放、2022年受中國需求減緩及疫情沖擊影響轉落、2023年全球需求回暖疊加高礦價驅動供給回升的過程。展望2024年,隨著多個新礦山項目產能投產以及一些現有礦山項目的產能釋放,全球鐵礦產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全球鐵礦石供應主要來自于四大礦山,四大礦山的供給狀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全球的鐵礦石供應格局。從四大礦山資本開支和鐵礦產量情況看,四大礦山供給情況以2019年淡水河谷礦難事件作為分界線。2019年以前,四大礦山加大資本投入,產量屢創新高;2019年潰壩事故后,淡水河谷大幅下調鐵礦產量,并且對四大礦山的供給總量沖擊較大。
近三年來,雖受多種因素擾動,四大礦山鐵礦石供給整體呈現恢復趨勢。2021年,在全球供應鏈未完全復蘇的環境中,力拓和必和必拓面臨勞動力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產銷均有小幅下滑,相比之下,淡水河谷與FMG則表現出較強的產銷態勢。2022年,隨著西澳疫情逐漸褪去,澳礦產銷態勢良好,然而淡水河谷卻因強降雨天氣等因素擾動未能達成目標。2023年,盡管受到四月中旬的澳洲颶風和雨季,以及主流礦山安全事故、項目檢修維護的影響,四大礦山的發運總體表現在市場需求改善的背景下呈現出相對強勁的趨勢。
近年四大礦山實現產量穩步提升,特別是必和必拓和FMG的發運表現十分強勁。目前四大礦山正在積極推進新的產能擴展計劃,預計近年主流礦山供給會有小幅增加。根據四大礦山報告的相關披露信息,近年產能擴張和替換項目主要有:
1、淡水河谷的S11D礦區、北部系統和卡帕內瑪項目;
2、力拓的庫戴德利礦區;必和必拓南坡礦項目;
3、FMG的鐵橋磁鐵礦、加蓮貝林加鐵礦和尼町胡項目;
4、必和必拓的南坡礦項目。
我們預計2023-2029年四大礦山累計新增產能將達到2億噸,近年四大礦山產能釋放主要集中在2025年,當年將有1.28億噸的新增產能增量。2024年,預計四大礦山將新增產能1500萬噸。
二
淡水河谷:
潰壩事件后逐步恢復,供給處于近年高位
2.1、近年供給情況回顧:潰壩事件后產能逐步恢復
從2019年發生潰壩事故后,淡水河谷大幅下調其目標產量。根據淡水河谷公司報告,2018年的鐵礦石產量目標為3.9億噸,實際產量3.85億噸;2019年目標3.07-3.12億噸,實際產量3.125億噸;2020年目標3.1-3.3億噸,實際產量3億噸。盡管此后產量有所回升,但始終低于礦難發生前的供給水平。
2021年,面對礦價下跌壓力,淡水河谷采取削減低利潤礦的供應策略。得益于米納斯吉拉斯州多個運營區產量的增長(同比增長17%),其鐵礦石產量和銷量均同比增長5%。其中S11D運營區礦體中含有較高比例的碧玉鐵質巖材料,剝采比和生產率受到影響,產量同比減少11%。因此淡水河谷將2021年的鐵礦石產量指導目標從原計劃的3.15-3.35億噸下調至3.15-3.2億噸。為解決這一問題,淡水河谷投入新的破碎設備,并于2022年開始使用。
2022年,淡水河谷面臨Serra Sul 80 Mtpy、Serra Norte 91 Mtpy和Serra Leste 4 Mtpy礦產資源即將耗盡的挑戰,北方系統的礦產儲量從2021年的6,116.8萬噸降至5,943萬噸。此外,由于Vargem Grande Complex礦山設計審查和廢物處理的限制,以及Paraopeba Complex礦山枯竭,總儲量減少了37800萬噸。因此,淡水河谷將其2022年的初始目標產量從3.2-3.35億噸下調至3.1-3.2億噸。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淡水河谷的鐵礦石產量達到2.32億噸,占目標產量區間下沿的74.84%。三季度鐵礦石產量同比下跌2.60%,但環比上漲8.60%,主要受Paraopeba原礦產量降低和Serra Norte產出較低因素影響。銷量同比上漲3.85%,環比上漲8.3%。預計全年產量將達到年度指導目標的中值。
展望未來,淡水河谷正在積極擴張產能,計劃到2026年實現3.4億噸至3.6億噸的總產量目標。并宣布2024年生產目標計劃為3.1-3.2億噸。
2.2、計劃新增產能梳理:北方系統貢獻主要增量,助力340-360 Mtpy產量目標
為了在2026年實現340-360 Mtpy的產量目標,淡水河谷的近年增產計劃主要為New Steel Project(NSO4)、S11D礦區土建工程、北部系統產能擴張項目以及卡帕內瑪項目(Capanema)。
1、New Steel Project(NSO4)引入了鐵礦石干法選礦的創新技術,共投資1.25億美元,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工業規模的干磁粉選礦廠,并于2022年投入運營,年產能為150萬噸,以支持Vargem Grande綜合體的尾礦過濾廠運營。
2、南塞拉120項目包括S11D礦場的產能提高計劃,預計提高產能2000萬噸,目前已花費資本支出1,502百萬美元,完成工程進度56%,項目完成后,能應對北方系統的生產或許可證限制問題。
3、北方系統240 Mtpy 項目已于2023年第一季度啟動,計劃釋放產能1000萬噸。在北方系統,淡水河谷正在開發北方系統240 Mtpy、南塞拉120項目以及在南塞拉開設S11C采礦前沿,計劃通過低成本投入增加和開辟新的采礦資產,提高產能。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已經花費資本支出772萬美元,進度達到92%,預計將于2024年下半年投產。
4、目前淡水河谷正在開發東南系統的Capanema項目,以釋放Vargem Grande綜合體的產能。Capanema項目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投產,截至第三季度已花費913萬美元,完成項目的57%,預計頭幾年將帶來1800萬噸的產能。
在項目維持方面,淡水河谷也在積極推進Compact Crushing S11D、N3北塞拉、VGR 1廠改造維持項目。
三
力拓:供給總體寬松,Gudai-Darri支撐作用明顯
3.1、近年供給情況回顧:事件擾動下有業績波動,供給總體寬松
2021年,力拓產能擴張受制于運輸緊張和勞動力短缺等因素,同時新的替代項目推進的速度也有所減緩。2021年皮爾巴拉發運量目標為3.25-3.4億噸,受到新冠疫情、異常降雨、文化遺產管理以及項目延誤等因素影響,位于Gudai-Darri和Robe Valley兩地的礦區投產推遲,鐵礦發運量僅達到3.216億噸,比前一年下降了3%。
2022年,盡管設定了3.2億至3.25億噸的目標,但是由于楊迪庫吉娜和庫戴德利礦區出現兩次計劃外鐵路停運的情況,力拓下調全年鐵礦發運量為原定指導目標的低區間,實際發運量為3.216億噸,與2021年持平。
2023年,加拿大公司受擾動下調指導量,皮爾巴拉礦區有望高位實現目標。受第二季度魁北克北部的森林大火影響以及工廠停產時間延長和傳送帶故障,力拓加拿大鐵礦公司的全年指導產量從1000萬噸-1100萬噸下調至930萬噸-980萬噸。皮爾巴拉鐵礦發運量為2.45億噸,完成目標發運量3.2億噸-3.35億高位區間的73.13%。其中,三季度皮爾巴拉地區產量(以股份占比計)7086萬噸,同比下滑0.13%,環比上漲3.3%,銷量(以股份占比計)7174萬噸,同比上漲3.2%,環比上漲7.7%。這得益于皮爾巴拉礦區整體生產系統的運營改善、Gudai-Darri礦區的生產效率提高以及安全生產系統的部署,在庫戴德利礦區全面投產的情況下,若能維持2022年第四季度7665萬噸的發運量水平,有望實現目標。
3.2、計劃新增產能梳理:皮爾巴拉港礦山增產,填補老牌礦山衰減缺口
庫戴德利項目(Gudai-Darri)擁有5.61億噸總儲量,鐵品位為61.8%。項目始于2018年四季度,投資達31億美元,預計礦山壽命超過40年,通過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應用以提升生產效能。2022年6月,庫戴德利項目開始發運鐵礦石,目前年產能達4300萬噸。2023年10月,力拓計劃投入7000萬美元,提升產能至每年5000萬噸。
西坡鐵礦項目:為填補哈默斯利、荷普山等老牌礦區產量衰減的缺口,并維持其帕拉布杜樞紐的皮爾巴拉混合礦(PB)的產能,2022年9月,力拓與寶武集團建立合營公司,共同投資20億美元開發西坡鐵礦項目(Western Range)。西坡礦資源量為2.32億噸,鐵品位為61.2%。項目于2023年3月啟動,仍按計劃處于建設過程中,目前已做好土方工程和礦山預處理工作,預計2025年交付首批鐵礦石,年產能達2500萬噸。
羅德斯嶺項目(Rhodes Ridge)資源量高達68億噸,鐵品位均值為61.6%,有望在未來幾十年支撐皮爾巴拉鐵礦石業務。力拓計劃在2025年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十年內實現開發,初期工廠年產能預計為4000萬噸。項目實施將依托于力拓現有資源,計劃在2024年—2028年的5年內投資超過4億澳元(約合2.62億美元)用于開展勘探工作,截至2023年12月5日,已斥資7700萬美元開發羅德斯嶺項目。
西芒杜項目位于幾內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未開發高品位鐵礦資源,然而由于地緣政治因素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項目進展緩慢。為了彌補老牌礦山產能衰減缺口、提升產品品位,力拓宣布將西芒杜鐵礦石項目的投產時間提前至2025年,投資約62億美元修建港口和鐵路基礎設施。項目計劃于2025年發運第一批鐵礦石,并在30個月內提高到每年6000萬噸的產能,按其產量份額計算將達到2700萬噸。
此外,為將皮爾巴拉系統的產能保持在每年3.45至3.6億噸之間,力拓也在積極推進皮爾巴拉地區的產能開發項目。如正在建設的西部山脈(Greater Paraburdoo)、Hope Downs 1 Sustaining(Hope Downs 2和Bedded Hilltop)、Brockman 4 Sustaining(Brockman Syncline 1)、Greater Nammuldi Sustaining和West Angelas Sustaining的研究。
四
必和必拓:南坡礦貢獻業績,擾動因素漸消
4.1、近年供給情況回顧:多重擾動下指導目標不變
必和必拓三季度產降銷增,維持2024財年指導目標不變。必和必拓三季度鐵礦石產量6324萬噸(按股份占比計),同比下跌2.8%,環比下跌3.2%;三季度銷量6532萬噸,同比上漲3.0%,環比上漲1.9%。2024財年產量指導目標維持2.54-2.645億噸不變,按區間中值計算,目前已完成2024財年產量指導目標的24.39%。
盡管遭遇多重挑戰,西澳地區的發貨量仍創歷史新高,顯示出其強大的供應鏈和運輸效率。西澳地區最初設計產能為每年2.4億噸。2023財年,盡管受到2月份的安全事故暫停作業、6月的熱帶氣旋伊爾莎和正在進行的PDP1港口疏通項目擾動,但得益于高效的供應鏈和鐵路網絡,西澳鐵礦的發貨量創下歷史新高,增長了100%。
2024財年第一季度(2023年第三季度),受到特定工程項目的影響,WAIO區域在產量略有下降,但預計全年產量仍將實現增長。受到鐵路科技工程建設(RTP1)以及Pilbara中部樞紐的生產爬坡等計劃中的設備維護,疊加中央皮爾巴拉樞紐的持續增產以及熱帶氣旋伊爾莎過后的有利天氣綜合影響,WAIO產量為6200萬噸(按股份占比計),同比減少3.0%,環比減少3.2%。
薩馬科地區三季度產量穩定增長,銷量略有波動,2024財年產量目標不變。三季度,薩馬科地區的產量為123萬噸,同比增加7.2%,環比增加0.8%;銷量為114萬噸,同比減少0.9%,環比減少2.1%。產量增加得益于選礦廠吞吐量的提高。2024財年的產量指標目標維持在400-450萬噸不變。
短期內,必和必拓的工作重點仍然是穩定生產29000萬噸鐵礦石,南坡礦項目打通運輸系統瓶頸后,預計將在中期內實現超過30500萬噸的增長。從中期看,受中國鐵礦石需求走弱疊加廢鋼供給增加因素影響,必和必拓產銷量將有一定抑制,但其在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或擴張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這一情況。
目前,必和必拓正在研究擴大產能的替代方案,以將產能提高到33000萬噸,可行性研究預計將于2025年完成。
4.2、計劃新增產能梳理:PDP1延期,南坡礦產能爬坡
黑德蘭港去瓶頸項目第一階段(PDP1):將在2024年完成工期。為消除黑德蘭港基礎設施對公司產能擴張造成的阻礙,從而將鐵礦石出口系統的能力提升至3.3億噸/年,必和必拓于2021年批準實施PDP1項目。項目竣工日期原定為2023年二季度,2023年二季度將工期將延續至2024年,目前PDP1仍在建設中。
為彌補揚迪礦區鐵礦產量衰減問題,南坡礦項目于2021年5月首次生產,計劃提升整體運營效率和鐵礦石品位。截至2023年5月,南坡礦已完成了自動駕駛卡車的運輸部署以進一步消除港口和鐵路系統的瓶頸。目前南坡礦項目仍處于產能爬坡,有望在未來12個月內實現全面達產,在2024財年末達到年產8000萬噸的全部產能。
五
福蒂斯丘(FMG):
鐵橋項目投產,發運量屢創新高
5.1、近年供給情況回顧:擾動有限,發運強勁
由于鐵橋項目于2023年8月開始運營,FMG2023年第三季度鐵礦石產量為5400萬噸,同比下降1.46%,環比上漲2.5%。三季度鐵礦石發貨量為4590萬噸,同比下降3.37%,環比下降6.1%。其發貨量的下滑主因二季度發貨量較大、使得本季度維護活動增加及港口庫存偏低。銷量4500萬噸,同比降160萬噸,降幅3.4%;環比降300萬噸,降幅6.1%。銷量降速快于產量,主要因為鐵橋項8月開始的增產和運送設備維修和港口出貨速度下降的節奏錯配。
2023財年,鐵礦石發貨量達1.92億噸,高出指導目標的生產上限,同樣高于2022財年創下的前一紀錄(1.89億噸)高出300萬噸。
2024財年,FMG預計運輸量為1.92-1.97億噸,其中鐵橋貢獻約700萬噸。
5.2、計劃新增產能梳理:鐵橋項目穩定運行,Belinga項目穩中求增
FMG近年增產項目主要為鐵橋磁鐵礦項目(Iron Bridge)、加蓮貝林加鐵礦項目(Belinga Iron Ore Project)以及尼町胡項目(Nyidinghu)。
鐵橋項目主要產出高品位磁鐵礦,若FMG將鐵橋項目與皮爾巴拉可再生能源連接起來,將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磁鐵礦項目。因磁鐵礦開采難度較大疊加外事擾動,鐵橋項目經過多次延期,FMG CEO表示,2022年鐵橋受到疫情的影響最大,超過20%的陽性病例與鐵橋有關。在重重擾動下,鐵橋項目最終于2023年5月投產,2023年7月24日裝船發往越南,首批磁鐵礦品位超過68%。滿負荷運行時,鐵橋磁鐵礦預計每年輸送2200萬噸67%高品位磁鐵礦精礦。
貝林加項目(Belinga)鐵礦石項目為FMG通過其合資子公司在澳大利亞境外的第一個鐵礦石項目,目標是實現穩產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張。2023年6月,第一批礦石運至港口;12月4日,Belinga鐵礦石項目的第一船鐵礦石完成裝船并順利發運。目前,FMG現階段正在進行大規模的鉆探活動,以逐步釋放貝林加項目的生產潛力。
此外,FMG也于23財年第三季度支出7100萬美元進行勘探和研究工作,重點是Nyidinghu和Mindy South以及西部樞紐的區域勘探項目。Nyidinghu由FMG的子公司Chichester Metals開發,開發范圍約92301公頃,價值約20億美元(31億澳元),計劃在26年內每年生產約4000萬噸鐵礦石,并于2028年產出第一批礦石。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