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6月我國粗鋼(鋼坯及鋼材)總出口量累計增長1041萬噸,凈出口占粗鋼產量的比例從年初的6%上漲到目前的8%。即使去年我國鋼材出口高基數,今年以來鋼材出口仍保持強勁增量。那為何今年以來我國鋼材出口能夠維持如此強勁的局面呢?全球鋼材貿易格局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俄烏沖突后全球鋼材貿易流悄然發生了變化
自2016年起全球鋼鐵貿易量逐年下滑。對比2020年及2016年,全球鋼材出口減量發生在中國、日本以及歐洲,其中2020年中國出口鋼材較2016年下滑5600萬噸左右,核心原因在于供給側改革。2016年,我國鋼材出口總量1.08億噸,供給側改革削減國內產能,疊加該階段國內需求穩步增長,供應偏緊局面下我國鋼材出口驟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使得全球經濟降溫,全球鋼材供應鏈中斷,鋼材貿易量也跌落至谷底。2021年,全球從疫情中復蘇,鋼鐵需求積極恢復,貿易量重回近5年高位。2022年,俄烏沖突、歐美經濟持續高通脹等導致鋼鐵需求急劇惡化,全球鋼鐵貿易量重新跌回谷底。
圖為2015—2022年全球鋼材貿易出口量(單位:百萬噸)
縱觀2020年后全球鋼材進出口貿易格局,可以發現,在疫情、地緣政治沖突等復雜因素下全球鋼材貿易流已悄無聲息地發生了變化。世界鋼協數據顯示,地緣政治沖突造成俄、烏兩國出口大幅減少。
2021年,俄羅斯及烏克蘭分別是全球第三、第十大鋼材出口國,鋼材出口量分別為3260萬噸、1570萬噸。沖突發生后俄、烏兩國鋼鐵需求大幅下滑,生產受到嚴重干擾,同時歐盟、日本等地開始對俄羅斯的鋼材進行進口限制,導致兩國出口量驟降,2022年,俄烏鋼材出口分別下滑41.9%、68.6%。盡管俄烏鋼材貿易大幅減量,但原本的貿易流很快被其他國家替代。
2022年,全球鋼鐵出口量為4.02億噸,同比下滑12.6%,鋼材出口量占產量比重下滑至22%,以俄羅斯及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下滑2703萬噸)、歐洲(下滑1110萬噸)以及亞洲除中國及日本外的國家(下滑1230萬噸)最為顯著。全球鋼材進口同樣呈現下滑狀態,其中歐洲(下滑1410萬噸)、南美(下滑1190萬噸)、中國(下滑1070萬噸)以及俄羅斯及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下滑900萬噸)最為顯著。
盡管全球貿易量大幅下滑,但中國、美國、巴西等國出口仍有增量。數據顯示,以上國家對俄、烏鋼材出口減量形成了替代。2022年,俄、烏出口減少主要影響意大利、土耳其、墨西哥、比利時、哈薩克斯坦等國,以上國家在無法從俄、烏進口鋼材后,轉而向中國、巴西、韓國以及美國等地獲取資源。
出口替代國中,以中國、巴西出口增加最為明顯。2022年,盡管我國鋼材出口增量僅有138.7萬噸,但卻是全球鋼材出口增長最為顯著的國家。從貿易流的變化來看,我國承接了土耳其、意大利等地由于俄烏沖突造成的減量,也承接了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的需求。但2022年之所以出口增量并不顯著,主要受歐美經濟增速放緩所致。
第二大出口增量國是巴西。2022年巴西的鋼鐵出口量大幅增長8.8%至1190萬噸,進口量下降至340萬噸。由于巴西是重要的半成品生產國,其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俄羅斯在全球鋼鐵市場半成品供應的減少,同時歐洲多國則轉向巴西進口鋼材。
土耳其作為俄、烏主要出口地,在沖突發生后,進口受到較大影響,從而向外尋求其他進口來源國,其也成為受俄烏沖突影響最大的國家。
今年以來我國鋼材出口增量主要來自土耳其
2023年1—6月,我國共出口鋼材4388萬噸,同比增加1041萬噸,1—5月的增量主要來自西亞(增加407萬噸)、東南亞(增加229萬噸)、東亞(日、韓增加167萬噸)。對比2022年,西亞占我國出口比例從16%抬升至22%;增量方面,2022年出口增量以西亞最為顯著,這一現象在今年持續。東亞(日、韓)及南美洲則由2022年的下滑轉為小幅上升,歐洲轉變為小幅下滑。
圖為1—6月我國鋼材主要出口地增量(單位:萬噸)
今年以來西亞地區進口我國鋼材的增量主要在土耳其(增加113萬噸)、阿聯酋(增加82萬噸)、沙特(增加59萬噸)等國。阿聯酋超越沙特成為我國第二大西亞鋼材貿易伙伴,同時西亞地區從我國進口鋼材普遍增加。
結合土耳其鋼材產業鏈概況,去年以來我國對土耳其出口強勁與其鋼鐵產業的特殊性密不可分。土耳其以電爐生產為主,電爐產能占比高達70%,原料以廢鋼為主,且廢鋼進口依賴度極高。產品結構以長材為主增加其產品結構的局限性,也使得產品進出口結構差異化。2022年,土耳其是全球第十大鋼材出口國,其進、出口量占鋼材產量的比例均接近50%,但進口以板材及半成品鋼坯為主,出口則以長材為主,因此土耳其通過鋼材貿易進行資源置換,以改變自身產品結構的單調性。
土耳其鋼鐵產能以短流程為主且廢鋼進口依賴度高的局面,盡管增加了國內供給的局限性,但卻拓寬了其鋼材貿易的選擇。在廢鋼和成材之間利潤率降低時,土耳其轉向進口鋼坯或成材,而不是使用廢鋼生產粗鋼。去年全球能源成本大幅抬升,土耳其廢鋼進口成本抬升也使得鋼坯及成材的進口量不斷抬升,該情況同樣也體現在其他國家,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去年起我國鋼坯出口大幅增長。
土耳其也存在大量的閑置產能,根本原因就是其產能單調性導致的各方面限制。俄烏沖突前,烏克蘭是土耳其第二大鋼材進口來源地。2022年其從烏克蘭進口量同比下滑183萬噸,減量很快被俄羅斯、中國、韓國、英國等地取代。我國取代烏克蘭一躍成為土耳其第二大鋼材進口來源地。
為什么在去年替代作用后,今年土耳其仍能保持增量呢?這與土耳其復雜的經濟變化、能源成本相關。經濟變化方面,土耳其里拉不斷貶值。受美國提高土耳其鋼鐵和鋁產品關稅的影響,自2021年起土耳其里拉開始貶值,今年土耳其國內主要官員變更且政府不再通過出口外匯儲備穩定里拉價值、民眾不安、國內通脹高企使得央行采取降息操作,均加劇了里拉貶值的速度。里拉貶值直接導致土耳其從歐洲進口廢鋼的成本大幅攀升。
土耳其電價是增加其生產成本的另一因素。今年以來盡管土耳其實施電價補貼政策但僅是杯水車薪,仍無法緩解高成本現象。盡管目前電價已從高位回落,但仍沒有回落到歷史的常規區間。因此在高成本及里拉貶值的壓力下,土耳其多選擇直接進口鋼材,再疊加2月土耳其遭遇嚴重地震,使得其對我國進口鋼材的增量顯著。
西亞地區除了土耳其外,我國鋼材出口至沙特、阿聯酋等國家同樣表現強勁。西亞地區以資源型國家為主,受益于去年全球能源價格的高位運行,這些國家今年基建計劃進一步加快。據OECD數據顯示,西亞地區基建約占全球規模的20%。《沙特2030愿景》、《卡塔爾2030愿景》及埃及“振興計劃”等基建計劃帶動油氣開發、城市建設和跨境交通等類型基礎設施發展。沙特、阿聯酋等以清潔能源為建設重點,推動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資源項目數量的持續增多,同樣推動今年以來西亞地區用鋼需求的快速增長。除了經濟環境的改善外,區域間外交關系也發生較大改變。
東南亞增量主要的動力來自于經濟發展及低成本替代,而日、韓則主要源自低成本替代。根據東南亞鋼鐵協會預測,2022年東盟六國的鋼材需求同比僅小幅增長0.3%,而2023年鋼材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菲律賓和印尼。菲律賓受益于政府推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電力開發項目,印尼由于基建設施的相對落后,政府推出國家重建計劃及新首都計劃,至2029年該項目預估耗鋼量約900萬噸。
而今年除了土耳其外第二大增量則來自韓國。ITA數據顯示,韓國今年鋼材進口增量僅60萬噸, 2022年1—5月,韓國自中、日兩國進口鋼材占其進口總量的80%,今年1—5月這一比例提升至95%,核心原因是我國鋼材對東南亞等其余高成本國家鋼材形成了替代。
國內外焦煤價差與我國鋼材出口相關性較強
今年我國鋼材出口強勁主要由于低成本下的替代優勢以及西亞、東南亞等地需求增量。今年以來,全球鋼價持續下跌,美國、歐盟等地鋼鐵價格仍處于歷史高位,東南亞和中國的鋼鐵價格與歷史平均水平持平或低于歷史平均水平。原材料價格基本已回落至歷史水平,但由于俄羅斯焦煤貿易限制,部分產能較高的地區焦煤成本仍較高。我國天然的地理區位優勢獲得蒙古、俄羅斯焦煤進口,且在國內“保供穩價”政策的助力下,焦煤價格具有低位優勢。從歷史情況來看,國內外焦煤價差與我國鋼材出口有很強的相關性。當外煤與中國焦煤價差走高后,往往伴隨著國內鋼材出口的走強。全球鐵礦石定價方式較為一致使得其并不具有價格差異,因此本質上還是以焦煤價格形成了低成本下的替代優勢。
此外部分地區的需求增量同樣不可忽略。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根據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發布的報告,2023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基建發展總指數進一步回升,共建國家基建排名前10的國家,基本都為我國鋼材出口貢獻了增量。因此,在俄烏沖突尚未結束以及我國仍具有成本優勢的情況下,我國鋼材出口的替代效應大概率將持續。后續重點關注俄烏沖突變化,包括當地鋼廠生產恢復、采礦恢復、重建活動等;海內外焦煤價差變化;土耳其里拉以及電價變化;東南亞、中東等國家需求增量的持續性;歐洲經濟恢復后是否會增加我國鋼材進口。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