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3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三分之一。中國經濟走勢對全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中國經濟能否迎來強勁反彈?27日至29日召開的第十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與會嘉賓展望討論中國經濟前景。
從上半年來看,隨著新冠疫情防控平穩轉段,中國經濟出現復蘇跡象。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隨著線下消費場景恢復,消費加快恢復,今年前5個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3%,其中餐飲收入增長22.6%。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IMF前副總裁朱民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整體呈現回暖態勢,預計第二季度的數據比第一季度還要好,今年全年會達到5%的增長。
近期,一些國際組織和機構紛紛調高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比如,世界銀行將中國2023年的經濟增速預期上調至5.6%,聯合國發布的《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年中報告,將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測從此前的4.8%上調至5.3%,上調了0.5個百分點。
IMF指出,中國經濟增速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將帶動與中國相關聯的經濟體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因此,中國經濟復蘇趨勢對備受挑戰的當今全球經濟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在中國經濟回暖的同時,與會嘉賓也指出,中國經濟仍面臨不少困難,其中,包括全球經貿環境、地緣政治、可持續發展、轉型改革等等挑戰。
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前主席龔克表示,現在中國經濟處于復蘇中,但不能忽略的是,多年疫情已經對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大量的公共部門資源被消耗,“中國需要一些時間從疫情中復蘇”。
美國智庫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主席克利福德·庫普錢(Clifford Kupchan)認為,中國具有經濟實力,就目前形勢看,中國經濟反彈一定會出現。但是,作為一個出口大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有利的國際環境,近年來,全球經貿出現不利局面,也對中國造成一些影響。
從消費角度,朱民表示,中國消費已經反彈了,但沒有預期幅度那么大,疫情之后中國民眾以更謹慎的方式消費。此外,房市也有反彈,但反彈幅度也沒有預期那么高,而且當前房地產市場供需極度不平衡,需要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中國經濟的確有反彈,但不能說是強勁的反彈。目前中國存在‘供給過剩但需求下降’的問題,必須進行結構性的改變。”
在疫后復蘇的同時,中國經濟也進入轉型的關鍵時期。與會嘉賓認為,關注中國經濟,除了關注增長數據,更需要關注的是中國變革和轉型的成效,這對中國以及全球經濟的長期持續向好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而綠色化和數字化是啟動中國經濟增長引擎的兩把“鑰匙”。
“變革比增長更加重要。”龔克表示,當前,全球面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亟須各國做出改變,中國制定了“雙碳”目標,加大力度保護生態環境,并根據這個目標進行配套的經濟改革和轉型。此外,數字技術可以幫助實現經濟發展和綠色發展,促進社會公平和包容性。很多證據表明,有效使用AI,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效率,并減少碳排放。
朱民表示,從供給角度看,近年來,中國一些新技術、新產品增長速度較快,新能源汽車、風電裝機增長速度都相當快。關于碳中和和轉型,預計2050年前中國市場將針對凈零排放轉型進行大力投資。
“制造業是中國的強項,當前,數字化正帶動制造業發展。”朱民表示,中國必須不斷提升制造業數字化水平,為經濟發展增加更大動力。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