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發展。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開放包容的市場生態環境,推動中國期貨市場的規模體量和影響力快速上升。我國已初步建成與經濟金融發展程度相匹配、風險管理需求相適應、競爭力強的期貨衍生品市場,逐步形成了以期貨價格為核心、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市場化定價體系。
品種日益豐富交易持續增長
我國正在進入由石化大國邁向石化強國的重要階段。期貨市場上,原油、低硫燃料油、燃料油、石油瀝青等能源期貨品種穩健運行,較好發揮了價格“指揮棒”、市場“壓艙石”和風險“隔離帶”的作用,加上與之相結合的衍生產品與服務,為我國石油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能源期貨的優秀表現,是我國期貨業發展的縮影。我國期貨市場品種序列覆蓋面不斷擴展,已經形成以銅為代表的有色產業、以鐵礦石螺紋鋼為代表的鋼鐵產業、以油脂油料為代表的壓榨養殖產業、以原油為代表的能源產業等多條產業鏈品種體系,基本涵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領域。銅、PTA、豆粕等重要品種價格已成為現貨貿易定價基準。
根據期貨業協會(FIA)統計,在2022年上半年全球各類期貨和期權品種成交量排名中,中國品種在農產品品種前20名中占有16席,在金屬品種前20名中占有14席,在能源品種前20名中占有5席,在貴金屬品種前20名中占有3席。
10年來,我國新上市期貨和期權品種有76個,是之前20多年上市品種數量的2倍多,目前品種總計已過百。我國期貨市場總資金突破1.6萬億元,總持倉突破3600萬手,均創歷史新高。我國已連續12年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商品期貨市場。上海期貨交易所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黑色金屬期貨市場和第二大有色金屬期貨市場;大連商品交易所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期貨市場;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棉紗期貨與棉花期貨、PTA期貨成為紡織企業的避險“三劍客”,被譽為“全球紡織市場風向標”……2021年,在全球交易所成交量排名中,鄭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分別居第7位、第8位、第9位和第27位。
據中國期貨業協會的相關數據,2022年上半年,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分別為30.46億手和257.48萬億元,是2012年同期的6.17倍和3.78倍。截至今年5月底,市場客戶權益總額為1.39萬億元,全市場機構客戶數達7.57萬戶,與2012年年底相比,分別增長6.7倍和2.8倍。
截至2022年6月底,期貨市場個人和機構成交占比約為57.8%和42.2%,相比2012年,機構占比提升了33.2個百分點。中國期貨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150家期貨公司總資產約1.6萬億元、凈資產1700億元、凈資本1000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30%、19%、31%。期貨公司多年“增產不增收”的情況有所改善。除經紀業務外,風險管理、資產管理、投資咨詢等創新業務逐步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期貨公司業務模式不斷擴展,逐步實現從通道業務向綜合衍生品服務商的轉型。
市場建設呈現鮮明中國特色
廣州期貨交易所和中證商品指數公司相繼成立。我國期貨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基差交易、綜合性倉單服務等業務不斷深化,除提供價格信號外,還提供物流、融資服務,實現了期貨與現貨、場內與場外、線上與線下的互聯互通,有效拓展了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廣度,推動我國期貨衍生品市場實現從單一、淺層次的市場體系向期現貨對接、場內外對接的多層次立體化市場體系轉變。
在不平凡的發展歷程中,我國期貨市場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
一是推出了中國特色期貨品種。依托我國完整的工業體系,發掘國民經濟重要產業鏈的中間產品,上市以PTA、燃料油、塑料等品種為代表的中間產品期貨有25個,其中19個為我國獨有上市品種,受到了境內外市場的廣泛關注,特別是甲醇、熱軋卷板等品種的成功上市和運行,吸引境外交易所研發上市同類產品。中間產品期貨在服務保供穩價、增強產業鏈韌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已初步顯現。
比如,在聚酯產業鏈中,已參與我國PTA期貨的PTA生產企業,合計產能占全國的94%。PTA期貨價格不僅成為國內現貨貿易的定價基準,而且逐漸成為對二甲苯(PX)、瓶片等上下游產品的重要定價參考,95%的現貨貿易按照“PTA期貨價格+升貼水”的方式定價。同時PTA期貨也是一個國際化品種,英國石油、摩科瑞等境外企業積極參與我國PTA期貨。去年以來,在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波動的背景下,PTA價格漲幅相比國際原油低了22.8個百分點,一定程度緩沖了上游價格上漲對下游聚酯產業和紡織產業的沖擊。
從中間產品期貨發力,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全球競爭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商品定價中心,成為一個趨勢。
二是構建了中國特色監管制度。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我國期貨市場堅持底線思維,結合發展實際,創設期貨市場監控中心,實施“一戶一碼”、保證金安全存管監控等制度,確立證監會、派出機構、期貨交易所、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和中國期貨業協會“五位一體”的期貨監管體系,并通過期貨和衍生品法把特色監管制度以國家法律形式確定下來,體現了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和立足國情市情的有機統一。
三是創新中國特色業務模式。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大幅提升,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創立并穩步擴大“保險+期貨”模式,構建農業補貼、農產品期貨和農業保險的聯動機制,形成了農產品市場風險向期貨市場轉移、最終由期貨經營主體承擔而農業經營主體受益的閉環。
價格影響力逐步國際化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面臨更為深刻復雜的環境變化,提高對要素資源配置的全球影響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十分緊迫。期貨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個子項,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通過期貨價格,引導商品、資本等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流通、配置,以自身特有的方式發出“中國聲音”,產生“中國影響”。
20號膠是輪胎產業的主要基礎原料。近年來,隨著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輪胎制造國。2019年,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20號膠期貨剛推出時,折算成噸,低于新加坡交易所同類產品的持倉量,而截至2022年6月,上海20號膠期貨的成交量、持倉量已經是新加坡交易所同類品種的23倍和4倍。過去,境內外輪胎企業都是參照新加坡交易所的價格來定價,現在上海20號膠期貨的量上來了,使得境內外企業更愿意來上海參與交易,形成的價格也更為產業所接受并使用。今年上半年,采用上海20號膠期貨作為跨境貿易定價基準的實貨貿易量近140萬噸,貨值超150億元,約占我國天然橡膠進口量的三成。20號膠期貨交易規模和流動性的上升,吸引了更多境內外企業參與到中國平臺進行交易,由此形成的期貨價格包含了世界的聲音,又形成良性循環,得到的價格更易被境內外產業所認可和使用。
提高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更好服務和引領實體經濟發展是期市新時代的重大使命。目前,我國期市已有9個國際化品種:原油期貨、原油期權、20號膠期貨、低硫燃料油期貨、鐵礦石期貨、PTA期貨、國際銅期貨、棕櫚油期貨、棕櫚油期權。“中國平臺”吸引全球參與,匯聚世界聲音,在全球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比如,上海原油期貨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貨市場,價格影響力逐步輻射至亞太地區。
期貨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加速推進,是我國有序推進金融開放、以開放促改革的一個側影。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告訴記者,國際金融服務機構和國際投資者的參與,客觀上對于擴大我國期貨市場成交規模、提升市場運行質量和定價效率、改善投資者結構起到了積極作用。摩根大通期貨成為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按照“引進來、走出去”的原則,期貨市場有序推動對外開放和國際化進程,便利全球客戶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
經過30多年披荊斬棘,我國期貨業發展成績斐然。從期貨交易、期貨規則、期貨監管、期貨投資者保護、期貨功能發揮、期貨開放以及期貨扶貧等多個維度,都反映出鮮明的中國特點,產生了顯著影響。未來,中國期市將進一步有效服務和引領實體經濟發展,為國家發展大局貢獻力量。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