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三農”發展成效持續顯現
我國新型金融助農模式——“保險+期貨”試點自2015年開展以來,始終堅守服務“三農”初心,為助力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尤其是近兩年來,“保險+期貨”模式更趨成熟,國內期貨公司“保險+期貨”業務規模實現大幅增長,項目保費構成逐步形成多元化格局,服務“三農”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持續顯現。
期貨日報記者近日從中期協獨家獲悉,根據中期協XBRL“保險+期貨”業務采集模塊統計的數據,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報告期內共有67家期貨公司開展“保險+期貨”項目1907個(獨立承做項目1713個,聯合承做項目194個),為大豆、玉米、棉花、生豬、天然橡膠等15個農業產業品種提供風險保障,涉及現貨數量896.18萬噸、承保貨值421.98億元。項目累計投入保費資金19.91億元,實現賠付金額13.4億元。項目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44個地級市703個縣,覆蓋農戶163.77萬戶次、農民專業合作社975個、家庭農場682個,以及其他涉農企業970個。而2018—2020年同期“保險+期貨”項目數量和項目規模數據分別為291個、120.15億元,345個、137億元,750個、209.87億元。
中期協相關負責人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總體來看,最近一年“保險+期貨”業務增速顯著,具體呈現三方面特點:
一是商業性項目快速發展,項目數量和規模出現大幅增長,報告期內1907個項目中,商業性項目1353個、承保貨值213.1億元,獲得期貨交易所支持項目為554個、承保貨值208.9億元。商業性項目快速發展是期貨公司、保險公司業務拓展力度不斷加大,以及地方政府、涉農主體主動參與項目的積極性逐步提升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二是參保主體意識不斷增強,項目保費構成逐步形成多元格局。報告期內項目累計投入保費資金19.91億元,其中財政補貼資金5.54億元,期貨交易所支持資金4.92億元,期貨公司捐贈資金0.97億元,參保主體自繳保費7.9億元,其他外部支持資金0.58億元。財政補貼和參保主體自繳保費比例占到67.5%,體現了各級政府和參保主體利用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管理農業風險的意識不斷增強。
三是立足鄉村產業實際需求,服務“三農”發展成效持續顯現。具體來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是業務拓展的重要方向。在2021年項目覆蓋的703個縣域中,涉及原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的231個,包括44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同時,各品種項目規模與品種主產區分布契合度較高;此外,項目開展積極貫徹落實當地政府農業產業相關支持政策。
談及期貨公司近兩年“保險+期貨”模式服務鄉村振興實踐中所取得的新突破,方正中期期貨總裁許丹良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兩年,在服務主體方面,“保險+期貨”模式從最初單純對農戶服務轉變為以服務農村集體合作社以及村辦企業為主,不斷提升服務規模和服務質量,為村鎮集體經濟的風險防范和經營穩健能力提升發揮了更大作用,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保險+期貨’中價格險和收入險這兩種模式在近兩年均取得了新成績。一方面,在地方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價格險試點規模逐步擴大,比如在2021年生豬價格快速下跌的過程中,價格險為農業生產主體提供了非常必要的保護。另一方面,收入險在銀行資金的支持下,成為規模化種植主體獲取資金的必要前提,有效覆蓋了生產主體的生產風險,使農業生產主體的收入更加穩定。”浙商期貨董事長胡軍如是說。
在南華資本董事長李北新看來,“保險+期貨”模式作為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有益補充,發展多年來對推進農產品價格市場化改革、增強農業產業對自然風險的承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從當前看,“保險+期貨”模式發展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農產品價格險目標價格定價過高,如生豬價格保險合同的市場價格遠遠高于農產品價格保險的目標價格。二是低保費資金仍存在缺口,現階段迫切需要一種創新模式來解決資金來源問題。三是農民的財務意識和財務常識仍有待加強。四是保險產品仍然有優化的空間。在當前的試點項目中,保險合約目標價格多采取單一價格,很難與未來價格的不同預期相匹配,不能有效滿足不同預期的群體,也不能對農作物生產經營者的收入形成充分保障。
“此外,‘保險+期貨’項目發展對保險公司的產品設計和精細化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規模化生產主體往往會對賠付結算的細節更為關注,而目前如何通過精細化管理確定小范圍內的賠付結果仍然是保險公司需要解決的問題。”李北新說。
談及“保險+期貨”模式后續發展,中期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積極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推動“保險+期貨”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基于8年來試點實踐和經驗,建議從以下五方面繼續優化完善“保險+期貨”模式:一是明確宏觀政策導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優化業務評價機制,加強業務方向引導。三是持續加強培訓宣傳,改善業務發展生態。四是擇機出臺業務指引,推動業務規范發展。五是鼓勵業務模式創新,更好服務產業發展。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