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是全球最大的飲料集團,成立于1886年5月8日,擁有全球48%市場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飲料中的兩項,可口可樂在200個國家擁有160種飲料品牌,包括汽水、運動飲料、乳類飲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飲料經銷商。
如今,可口可樂遍布世界各地,因為其包裝和味道俘獲了全世界消費者的心。從玻璃瓶到塑料瓶再到鋁罐、鋼罐,從白糖到果糖,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實現降成本、增利潤的目標,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外資企業不斷探索、完善,在發展的道路上都能看到期貨的“身影”。
從現貨原料采購到期現套期保值,可口可樂在期貨運用的過程中,慢慢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期現套保模式和風險控制體系。為了一探究竟,我們聯系了淀粉糖和白糖行業的資深人士、美國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在中國全資子公司——可口可樂裝瓶投資集團中國區(以下簡稱BIG)集團采購總經理張立龍,談一談他和可口可樂的期貨心路。
現貨到期貨 外資企業原料采購實現“華麗跳躍”
從最開始的現貨采購到期現套期保值,在中國的許多外資企業實現了現貨到期貨的“華麗跳躍”。據張立龍介紹,由于很多企業總部的風控部門在國外,參與每個期貨品種都需要磨合很長時間。目前為止,在中國期貨市場上,BIG只參與了白糖、鋁、玉米淀粉三個期貨品種,但隨著公司對期貨市場認識的提升以及國內交易品種的豐富,今后參與的品種還會進一步增加,速度也會放快。
在白糖期貨沒有上市之前,外資企業最開始使用的是紐約11號和倫敦5號糖漿期貨,也會在柳州、昆明等國內批發市場上采購。由于國內白糖質量標準較國際標準差距較大,最初,可口可樂公司使用的白糖都是進口的。2006年白糖期貨上市,這對這些以國際采購為主的外資企業來說,是一次“難逢”的樂事,張立龍說,“白糖期貨上市之后,交貨的白糖是標準化的,且標準提高了,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期貨市場上買東西作價,甚至是提貨。提貨只有品牌的風險,沒有質量的風險。”
對于原材料的采購,在易拉罐等金屬包裝上,很多外資企業也實現了從現貨市場到期貨市場、從國外到國內的轉變。鋁是生產飲料易拉罐的主要材料,據了解,大概一年生產30多億個易拉罐,鋁用量約在幾萬噸。由于國內的鋁卷質量一直未能達到做易拉罐的標準,加之企業對原材料的了解不深,缺少其他購買渠道,飲料企業的易拉罐身和罐蓋材料都是通過國外進口。由于當時進口鋁受國外兩大企業高度壟斷,為了避免因鋁高度壟斷引發鋁價波動給企業利潤帶來損失,加上鋁的期現貨價格相關性很大,隨著國內鋁卷質量的提升,以及期貨市場的規范發展,交易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外資企業逐漸參與到期貨市場中來。
從100%使用白糖,到現在使用量只有原來的15%-25%,2008年白糖價格上漲,客觀上進一步增強了市場對淀粉期貨或者玉米期貨的需求。根據生產原料的不同,淀粉可分為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馬鈴薯淀粉、甘薯淀粉、紅薯淀粉、麥類淀粉等。由于長期以來,經銷商、超市和批發商分食了很大一部分利潤,在銷售額和銷售單價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對原料端進行風險管控就顯得極為重要。據了解,淀粉中消費量最大的是生產糖漿,糖漿里面果葡糖漿用量占比最大。這就使得“物美價廉”的玉米淀粉成為生產果糖的首選,尤其是在今年取消玉米臨儲政策之后,玉米價格的市場化更是擴大了其在價格上的優勢。“從淀粉到果糖,需要先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加入異構酶以后,就能將葡萄糖轉化成果糖,成為生產飲料與食品行業使用的果葡糖漿。”張立龍說。
2014年12月19日,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淀粉期貨上市。但由于上市時間太短,缺乏長時間數據支撐,而外資企業的風險控制要求非常嚴格,對淀粉期貨的運用帶來不小的難度。一些企業經過內部協商,將公司持倉量設定為市場總持倉量的5%至10%,以確保市場流動性充分、沒有擠兌風險。對于淀粉期貨的發展,張立龍給予了很大的期望,“因為原來的白糖在很大比例上轉成了果糖,所以今后淀粉的用量一定會增加,出于成本考慮,起初我們還親自到東北收購過玉米。”
謹慎到認可外資企業風控態度發生轉變
張立龍指出,從1990年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開業至今,二十六年的時間里,中國期貨市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品種布局逐漸趨于合理、交易規模不斷增長、監管體系不斷完善、市場功能逐步健全,四大期貨交易所在國際的地位與影響力逐步提升,發展前景看好,投資者的投資信心也逐步增強。
與中國期貨市場發展同步的是,國外企業對中國期貨市場的認識也在發生改變。“由于期貨專業人員短缺,外資企業領導層對中國期貨市場的情況認識不足,在期貨運用上我們很長時間都持謹慎的態度。”張立龍表示,國外企業的避險意識較強,但對中國期貨市場的風險存在擔憂。“從2008年到2010年,走在前面的外資企業用了兩年的時間給美國領導層介紹關于中國期貨市場的相關情況,如期貨交易所發展歷程、期貨公司概況、市場及價格相關性、交易及交割情況、風險控制制度等,等到美國領導層了解清楚了,大家才開始逐漸參與到中國期貨市場中來。”
據了解,很多在中國的外資企業總部主要參與匯率期貨,對于原料價格的鎖定,主要是通過與國際糖商及其他原料供應商進行遠期現貨定價交易進行。“由于中國飲料行業競爭激勵,所以對成本管理要求更高。從生產成本來看,中國肯定是最低的,做了期貨就更低了,拿糖來說,參與期貨之后,糖的價格一般比市場平均價低5%。”張立龍說。
“我覺得到目前為止,美國總部對中國期貨市場較為信任。美國總部更為關注流程和結果,在看到2009、2010年的交易結果之后,對中國期貨市場的監管體系逐漸認可。”
外資企業對中國期貨市場態度從謹慎到認可的變化,也側面印證了中國期貨市場在20余年間的發展。在兩次大規模清理整頓后,中國證監會頒布了《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及四個管理辦法,并構建了由證監會、派駐機構、交易所、監控中心和期貨業協會共同參與的五位一體的監管體系。此外,交易所自身的風險防控能力也不斷提升。各類風險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市場流動性不斷提高。據統計,截至11月末,全國期貨市場2016年單邊累計成交38.34億手,同比增長32.12% ,是十年前(2006全年)成交量的17倍。其中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玉米淀粉期貨2016年累計成交0.61億手,同比增長245.23%。玉米淀粉期貨上市2年來的穩定運行,博得了可口可樂這樣謹慎外企的信任,“持倉量設定為市場總持倉量的10%以內,以確保沒有擠兌風險”的淀粉期貨操作策略也漸漸成為歷史。
市場波動期現套保愈加珍貴
自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淀粉期貨上市以來,受到市場廣泛的關注。淀粉期貨具有標準統一、易于存放的特點,參與者僅限于淀粉貿易商、果糖廠、生產廠和一些原料買家,參與者結構相對簡單,利用起來較為便利。
對于期貨套保的具體操作,很多外資企業都有著自己的模式。張立龍表示,在限制允許的范圍內,對于入市時間、換月時間是可以選擇的,市場波動就會有利差,在綜合考慮月份差、期現差之后,只要踩對了時間,就能賺錢。那種“今天買,今天平”的操作手法還不如不做。要通過對市場行情的判斷設置一個預算值,在大方向確立的情況下再進行操作,基于套保理念就不會吃虧。比如說,今年淀粉價格是每噸2600元,市場最低跌到每噸1600元,如果在1800元的價位買進,在明年每噸2000元預算的情況下,比今年便宜800元,比預算便宜200元,就算沒有抓住每噸1600元的最低點,買了個市場中間價也是不錯的。
對于期貨虧損,張立龍表示,其一,在開始用期貨的時候,企業高層一定要認識到做期貨肯定會有盈虧,但這個盈虧是為了避免更大的虧損,并且一定要將期貨和現貨合并計算;其二,要有一個風險控制體系,就是說預案是大家一起討論的結果,并不是一個人說了算。“一般這些外資企業年初會制定一年的計劃,包括市場分析、具體交易價格等,但也會根據市場行情再做調整。在此基礎上,現貨與期貨不能脫節,從保障供應的角度,期貨與現貨是混雜在一起的。”他說。
“如果行情波動劇烈造成浮虧太大,可以選擇接貨,或者轉倉遠月合約。”張立龍表示,有一部分果糖企業直接從玉米生產果糖,基本不需要實際交割玉米淀粉期貨,出于熟悉交割流程的考慮,我們至今就交割過一次1500噸的淀粉期貨倉單。
由于市場上生產廠商對于淀粉期轉現的認識不深,期轉現的功能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有些經營主體對期轉現操作不甚了解,總以為自己虧了,被忽悠了。”張立龍苦惱地表示,“對市場規律不了解,只看到漲價時風光的一面,價格下跌時就感到急迫。大家提前規劃一下,先把合同簽了,商定好在大商所做期轉現。你這貨已經賣出去了,你只管把物流安排好就行了,到時你選時候賣,我選時候買。這樣買賣雙方的交割壓力提前釋放,還可以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是非常好的。”
可口可樂對期貨套期保值理念的認識十分值得學習和深思。一是對待期貨套保虧損方面。目前國內部分企業及企業管理者只愿接受套保盈利,卻不能接受套保虧損,甚至設置期貨以盤面利潤為基準的考核指標,在錯誤理念的引導下,企業要么畏懼期貨市場,不敢參與,要么漸漸走向投機的道路。在可口可樂看來,套期保值的目的是獲得穩定的利潤,而不是獲取最大利潤,正確用好期貨這個工具,必須正視套保的虧損,特別是管理層對套期保值的正確態度十分重要。
二是對待實物交割與套期保值關系方面,部分企業和投資者認為只有實物交割才是套期保值,不參加實物交割就不能實現保值目的。對于像可口可樂這樣成熟運用期貨市場的企業來說,交割只是在有現貨需求且相對現貨交易有利潤時才會采用的方式。當期現貨走勢擬合度較高的情況下,企業完全沒有必要通過交割來實現保值目的。
風險管控企業生存的堅實防線
期貨的發現價格與套期保值功能為市場投資者帶來了極大的“好處”,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弊端”。與其他市場風險相比,期貨市場的風險是復雜的、多方面的,在期貨高桿杠的特性下,投資者會面臨很大的風險,如何規避風險、做好風險控制,成為投資者必須面對的一道難題。在很多外資企業對期貨工具的運用中,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風險管控體系,在享受期貨工具帶來的優勢的同時,也設置了一道堅實的防線。
“一般企業會在年初制定一個預案,通過對去年市場行情的分析,制定今年市場價格波動的大區間,成交金額不能過于寬泛,企業內部上下都要參與進來,對預案的執行情況及結果由大家共同承擔,此外,企業會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不斷進行調整。年底,會根據年初設置的預算線對采購業績進行考核。”張立龍表示,市場的不確定性永遠存在,人為的預期研判也不可能100%準確,所以,在考核時,必須結合市場運行實際,才能做到客觀、公正。
在可口可樂,套期保值負責部門是集團采購部門,承擔第一線風控職責。采購部門負責套期保值方案,也就意味著該企業的期貨和現貨經營部門是統一的。在企業內部信息傳遞上,實際進行的每一筆交易,財務部門與管理層都會在郵件里看見,財務除了監督資金的使用情況外,也會提出止損意見,會對持倉頭寸實施監督。為了控制風險,理論上持倉頭寸不會超過現貨貿易總量的70%-80%。張立龍提出,“我知道有些公司的期現貨部門各自獨立,風控部是風控部,現貨部是現貨部,期貨部是期貨部,三部分立在架構和制度上,有優勢,但這種方式不適合我們,主要是不易于雙方的溝通、交流,遇到好的機會也不能相互利用。”
據了解,一般外資企業是由財務部門對風險實行管控,基本上按每天、每月、每季度的頻度向上級部門匯報采購進度、成交價格,并根據市場情況進行實時的調整。“目前企業在風控上有兩個極端,一種是完全不管,放任交易,一旦虧損就會責怪沒有監控;另一種是管得死死的,每一步都有流程,都要上報風控、管理層,誰不簽字都不行,比較僵化。有一種風控體系是比較理想的,就是單位風控委員會提前審批好風控計劃和原則,實際執行時賦予采購團隊相對自由的空間,監控是每天都在進行的,監與管相結合。”張立龍認為,在內部管理制度的設計上,管理層的思想和理念同樣重要,“只有管理層和具體人員都懂期貨,比較容易達成共識,才是最有效率的狀態。”張立龍說。
制度是企業的立足之本,期貨交易的風險管理制度也十分重要,松了無法實現防控風險的目的,緊了又會束縛了企業前進的步伐。只有在之間選擇一個合適的尺度,才能既保證企業期貨套期保值的順利進行,又不會出現致命的風險事故。可口可樂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一套較為理想的風險管理體系,使得期貨操作人員在審批允許的范圍內的交易具有較高的靈活性。
期現盈虧的財務結算,一直是很多企業的難題,大多數企業都會采用獨立結算的方式,但走在前沿的外資企業卻采用了盈虧沖抵的結算方式。“在財務處理上,增大期現貨之間的關聯性,采用了盈虧沖抵的財務結算方式。比如說,先在合約月份與財務月份上建立關聯,并長時間維持這種關聯性不變,這樣就能避免數據混亂,讓期現盈虧更清晰。”張立龍說。
在整個采訪中,記者深切體會到了這家具有百年歷史的跨國企業對期貨等衍生工具的重視。無論在思想意識中,還是在實際操作中,無論在部門設置上,還是財務核算上,期貨與現貨都是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來看待。正是這樣的理念,讓可口可樂將期貨工具真正為己所用,實現了跨國基業的百年傳承。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