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鋼鐵行業重組進行時。
近日,凌源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其收到控股股東凌源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凌鋼集團”)通知,獲悉鞍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鞍鋼集團”)正在籌劃與凌鋼集團進行重組,可能導致凌鋼股份實控人發生變更。
凌鋼股份相關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凌鋼股份實控人是遼寧省朝陽市國資委,所以該重組事項目前是由朝陽市政府方面在和鞍鋼集團談,凌鋼股份及凌鋼集團未參與其中。重組完成后對凌鋼股份的具體影響,要看鞍鋼集團如何來安排。不過總體上看,有一個實力較強的控股股東對凌鋼股份應該會是一件好事情。”
謀劃重組
凌鋼股份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控股股東為持有其35.52%股份的凌鋼集團。
“凌鋼股份所處遼寧、河北、內蒙古三省(區)交會的凌源市,是連接東北與華北、溝通內蒙古東部與沿海港口的交通要道,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公司在市場輻射方面占有一定優勢,同時以建材為主的產品結構亦可在區域內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中誠信國際在近期對凌鋼股份債券的跟蹤評級報告中表示。
該報告指出,作為遼西地區唯一的地方國有鋼鐵企業,政府及控股股東可在資源保障等方面為凌鋼股份提供一定支持。
作為凌鋼股份的控股股東、同處凌源市的凌鋼集團,始建于1966年,是以鋼鐵為主業,輪胎化工、機械、新材料、新能源、礦產、金融等多元產業協同發展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
Wind全球企業庫信息顯示,凌鋼集團2019年全年產鋼590萬噸,實現營收206億元、利稅15.3億元,是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之一。凌鋼集團實控人為朝陽市國資委,后者持有其90%股份,另10%股份為遼寧省財政廳所持有。
此次重組的另一方為央企鞍鋼集團,其主營業務涉及鋼、鐵、釩、鈦等多個領域,旗下擁有鞍鋼股份、攀鋼釩鈦和本鋼板材三家上市公司。
鞍鋼集團官網信息顯示,其是世界500強企業,在國內擁有9大生產基地,具備5330萬噸鐵、6300萬噸鋼、4萬噸釩制品和50萬噸鈦產品的生產能力。同時,公司有效掌控位于中國遼寧、四川和澳大利亞卡拉拉的鐵礦及釩、鈦資源,年產鐵精礦5000萬噸,是世界最大的產釩企業和國內最大的鈦原料生產基地。
Wind數據顯示,2021年,鞍鋼集團實現營收3831億元,實現凈利潤111億元;截至2021年末,總資產為4919億元,總負債為3409億元,負債率為69%。其主營構成中,76%來自鋼材相關業務,12%來自貿易業務,剩余12%來自釩、鈦及其他業務。
對于此次重組的原因,上述凌鋼股份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凌鋼股份實控人是遼寧省朝陽市國資委,所以該重組事項目前是由朝陽市政府方面在和鞍鋼集團方面商談,凌鋼股份及凌鋼集團未參與其中,因此并不了解。
至于重組完成后對公司的影響,該人士表示,重組完成后的具體情況,要看鞍鋼集團如何來安排。“不過總體上看,有一個實力較強的控股股東對凌鋼股份的發展應該會是一件好事情。”
作為凌鋼股份的債券評級機構的中誠信國際,亦對此次重組表示關注。其在6月24日的信用評級公告中表示,凌鋼股份控股股東的戰略重組事項暫不會對凌鋼股份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同時考慮到鞍鋼集團在國家鋼鐵行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極強的資源協調能力,上述戰略重組事項完成后,凌鋼股份獲得股東外部支持能力有望加強。
此外,上述重組公告顯示,本次重組尚處于籌劃階段,存在不確定性,方案確定后尚需獲得有關部門批準。
因重組而生
其實,現在的鞍鋼集團即脫胎于10多年前的一次重組。
公開資料顯示,鞍鋼集團成立于2010年7月,其是根據國資委要求,由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鞍山鋼鐵”)和攀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攀鋼集團”)進行資產重組后成立的母公司。
對于此次重組對攀鋼集團的影響,攀鋼釩鈦(攀鋼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在2010年同鞍山鋼鐵重組前,攀鋼釩鈦實行了整體上市,因此攀鋼集團主要的業務資產都在上市公司攀鋼釩鈦體系內。重組過程中,因鞍山鋼鐵旗下擁有主營鋼鐵業務的上市公司鞍鋼股份,為避免同業競爭,就把攀鋼釩鈦的鋼鐵業務同鞍山鋼鐵旗下的礦山業務進行了資產置換。”
該人士進一步解釋道,在2013年后,國際鐵礦石價格出現大幅下跌,造成攀鋼釩鈦2013~2015年連續三年虧損。為保住上市公司,因此2016年攀鋼釩鈦進行了資產出售,將鐵礦石采選、鈦精礦提純業務和資產及海綿鈦項目資產分別出售給控股股東攀鋼集團和鞍鋼集團旗下的鞍鋼礦業。該次資產出售完成后,釩、鈦成為攀鋼釩鈦的主營業務。
此外,鞍鋼集團還于2021年成功重組遼寧省內的本鋼集團,成為國內僅次于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寶武”)的第二大鋼鐵集團。
2021年10月,依據相關簽署協議,遼寧省國資委向鞍鋼集團無償劃轉其持有的本鋼集團51%股權,鞍鋼集團成為本鋼集團控股股東。
“鞍本重組是一項‘六措并舉’的綜合性改革,包括鞍鋼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改革、本鋼51%股權無償劃轉、本鋼債轉股、本鋼混改、鞍本整合融合及本鋼市場化改革。”鞍鋼集團總法律顧問、鞍本整合融合推進工作組組長計巖近期向媒體記者表示。
上述中誠信國際債券跟蹤評級報告指出,2021年10月,鞍鋼集團完成對本鋼集團的重組,成為本鋼集團的控股股東,在提升產業集中度的同時,通過區域內產能整合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競爭實力。
Wind數據顯示,目前鞍鋼集團持有鞍山鋼鐵和攀鋼集團100%股份,后兩者為前者的全資子公司;鞍鋼集團持有本鋼集團48.45%股份,為其控股股東。
集中度提升
“近年來,宏觀層面一直在提高鋼鐵行業的集中度。”上述凌鋼股份人士向記者表示。
2021年以來,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化改革持續,圍繞“雙碳”等目標,多部門要求壓降粗鋼產量,多地亦下發限產通知。
4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提出組織開展全國范圍的粗鋼產量壓減工作,在去產能成果基礎上,重點壓減環保績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藝裝備水平相對落后的企業的粗鋼產量,確保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
但由于全球經濟復蘇、國內外對鋼材需求旺盛,2021年上半年國內粗鋼產量仍呈不斷增長態勢。當期全國累計粗鋼產量5.63億噸,同比增長 11.80%,創歷史同期新高。
因此,當年7月開始各地出臺更為嚴格的粗鋼壓減政策。其中,唐山市自7月起執行30%的限產政策,要求2021年全市粗鋼產量同比壓減1237萬噸;山東省下發通知,要求全年粗鋼產量不超過7650萬噸;江蘇、江西、湖北、山西等省份亦要求各鋼企保證當年粗鋼產量同比不增加。
限產政策下,2021年全年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為 8.69 億噸、10.33億噸和13.37億噸,分別同比下降4.3%、3%和增長0.6%,近6年來首次實現粗鋼產量的壓降。
在通過抑制粗鋼產量增長來化解產能過剩及維持鋼材利潤空間的同時,以中國寶武和鞍鋼集團為代表的大型鋼企亦持續推進行業內的兼并重組。
2021年2月,中國寶武托管昆明鋼鐵控股有限公司;4月,中國寶武與重慶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專業化整合委托管理協議,并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7月,中國寶武正式宣布與山東省國資委籌劃對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戰略重組事項。
“未來隨著有關兼并重組政策的完善及推動,鋼鐵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進程或將有所加快。”中誠信國際方面認為,鞍本重組以及中國寶武一系列整合的穩步推進使得鋼鐵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加之部分鋼鐵企業亦擁有自身礦業資源,鐵礦石采購與跨境結算的話語權及抗風險能力或將提升。
中誠信國際報告指出,2021年,我國重點中大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93萬億元、利潤總額352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2.7%和59.7%,創歷史新高。2022年,控制產量依然是我國鋼鐵行業實現“碳達峰”最主要的手段,同時下游需求將維持一定水平,鋼鐵企業仍可保持一定利潤空間,但需關注原燃料成本上升所帶來的影響。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