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朱英子 北京報道 4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下稱 《意見》)發布。
《意見》于2021年12月1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審議通過,彼時會議指出,我國市場體系仍然存在制度規則不夠統一、要素資源流動不暢、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等突出問題。
“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構建是雙循環戰略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提高經濟潛在增速。”浙商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認為,但其構建非一日之功,未來或有更多具體政策出臺促使其落地;短期內對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影響較為有限,中長期利好經濟及資本市場。
具體到信托行業來說,中誠信托投資研究部總經理和晉予認為,《意見》的發布對信托公司有明顯的正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
一是信托公司可以通過股權投資為大市場建設提供更多金融服務。
和晉予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與暢通國內大循環密切相關,文件提出建設現代流通網絡,支持第三方物流、多層次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等建設,信托公司有較為廣闊的參與空間。
有業內人士表示,信托公司可以更加關注與暢通國內大循環相關的行業投資機會。
上述研究團隊亦認為,打通堵點、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有助于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對于物流行業而言,意味著市場空間的進一步擴展以及經營成本的降低。
商務部數據顯示, 2020年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為14.7%,幾乎是美國、日本的兩倍,降本增效空間較大。
另外,意見指出,“支持數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臺建設”,數字化的賦能有助于物流企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供應鏈企業。
二是在要素市場建設中發揮信托功能,比如數據、知識產權等新型要素的受托管理服務。
《意見》提出要“加快培育統一的技術和數據市場”,并明確表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建立健全數據安全、權利保護、跨境傳輸管理、交易流通、開放共享、安全認證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深入開展數據資源調查,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數據權屬及權益的網絡性結構特征與信托制度安排的復合性結構特征或可契合。2021年,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數權經濟實驗室主任鐘宏和中航信托首席研究員、中國信托業協會特約研究員袁田在《中國金融》聯合發文稱,基于不同的信托目的以及數據分類分級保護的原則,數據信托可以應用于多元化場景。
數據跨境流通的國際化、數據資產融資的資本化、數據合規交易的市場化、數據開發利用的產業化、數據權益保護的法治化是五大方向,具體呈現為多種數據信托細分類型。
例如,公共數據安全管理信托、國企數據資產管理信托、個人數據權益保護信托、數字版權證券化信托等。
此外,《意見》多次提及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上文提及的數字版權證券化信托亦屬于知識產權受托服務領域。文章提及,數字版權是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信托的合適場景,版權內容市場的迅速發展與金融服務供給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數字版權健康發展的痛點。權利人面臨權益維護難、轉化效益低、項目融資難等困境,數字版權的市場價值亟待釋放。
三是信托公司可以參與新型市場建設,如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信托公司可以發揮投融資支持、資產證券化、碳交易產品投資等多種功能。
《意見》提出,要培育發展全國統一的生態環境市場。
具體包括: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用水權交易市場,實行統一規范的行業標準、交易監管機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市場化交易,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償使用、市場交易、糾紛解決、配套服務等制度;推動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建設,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