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是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然而這里也曾困于發展不平衡,既有“大城市病”的困擾,也有發展鴻溝的困惑,還面臨資源環境超載矛盾。
??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組建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三地高層互訪、互派掛職干部,不斷進行信息溝通、協調相關事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年來,區域分割的思維定式逐步打破,工作朝著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方向推進。
??以頂層設計重構區域定位
??2015年公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對三省市作出明確定位:北京市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天津市為“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省為“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2016年,全國首個跨省級行政區的京津冀“十三五”規劃印發實施,以此指導三省市編制各自的“十三五”規劃。與此同時,京津冀土地、城鄉、水利、衛生等12個專項規劃全部印發實施,已基本建立起目標一致、層次明確、互相銜接的協同發展規劃體系。隨后幾年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重磅文件相繼推出。燕趙大地,藍圖疊加施工圖,新路通達新方位。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李曉江表示,京津冀幾乎所有的重要規劃、重要政策文件,都會拿到專家咨詢委員會來討論。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戰略,推進過程中非常強調有序,尤為注重質量和效果,而不是趕速度。
??十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機制,從協同協作升級為聯合融合,邁上更高臺階。2023年7月20日,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聯合組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在京正式揭牌成立,主要職責是聚焦跨區域、跨領域重點事項,推動落實三省市層面協同機制確定的工作任務,協調督促各專題工作組具體任務落地實施。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關鍵是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
??疏解,要將北京的資源要素在更大范圍進行優化配置,推動區域優勢互補,從而成為協同發展新的動力源。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重點疏解一般性產業特別是高消耗產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等部分第三產業,部分教育、醫療、培訓機構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和企業總部等四類非首都功能。
??疏解,還要更加講究方式方法,堅持嚴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結合,內部功能重組和向外疏解轉移雙向發力。2014年7月,北京市出臺《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成為全國首個以治理“城市病”為目標的產業指導目錄,明確了全市及不同區域禁止或限制的行業。
??作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北京市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組合拳”。十年間,累計不予辦理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務超過2.5萬件,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約3200家,疏解提升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城鄉建設用地減量130平方公里,實現城六區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標。
??以關鍵落子重塑新空間
??從國際經驗看,解決“大城市病”經常采用“跳出去”建新城的方法。從我國經驗看,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建設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有力推動了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的發展。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兩個新城,形成北京新的“兩翼”,這是城市發展的一種新選擇。
??一個堪與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媲美的新時代改革開放前沿、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如春芽破土而出。當前,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階段,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并舉。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中央企業已設立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200多家。這里政務數據實現與北京市對接共享,支撐購房資格核驗、積分落戶、企業跨省遷移等場景應用,200多項事項“跨省通辦”……
??2023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于支持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會議強調,要結合雄安新區現階段的實際需要,緊緊圍繞疏解人員利益關切,有針對性地采取支持措施。
??北京城市副中心深度承接中心城區非首都功能疏解,錨定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先進制造等六大產業推動創新協同。從2020年起連續保持千億級年度投資強度,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逐步建成,北京學校、友誼醫院通州院區等陸續投入使用。2021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圍繞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等重點任務明確6個方面17項具有針對性和高含金量的政策舉措。
??截至2024年1月底,北京市級機關兩批集中搬遷工作順利收官,城市副中心與主城區“以副輔主、主副共興”的發展格局正有序形成。
??以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帶動全局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已達成共識、易于操作的領域要率先突破,積極穩妥、分步推進。
??十年來,京津冀把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放在城市發展的重要位置,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推進協同發展的重要基礎,把產業一體化作為推動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
??交通一體化深入推進,三地時空距離大大縮短。截至2023年11月底,京津冀高鐵里程2576公里,實現對區域內所有地級市的全覆蓋。半小時、一小時城際交通圈快速推進,更好地支撐京津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環京通勤定制快巴客運總量超100萬人次,同城化效應顯現。
??環保聯防聯控聯治力度持續加大,空氣質量大為改觀。這十年里,京津冀“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臺,京津風沙源治理、太行山綠化、“三北”防護林等重點生態工程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進一步提質,由“持續向好”向“藍天常現”轉變,京津冀區域2023年PM2.5年均濃度比2014年下降57.3%。
??理順區域間產業發展鏈條,實現“1+1+1>3”的效果。北京中心城區功能布局不斷優化,十年來高精尖產業新設經營主體占比由40.7%上升至66.1%,精準補建便民商業網點7700余個;河北省十年累計承接京津轉入基本單位4.3萬余家;天津市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等重點平臺,注冊科技創新企業約6500家。三地共同印發《京津冀重點產業鏈協同機制方案》,編制機器人、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圖譜等6條產業鏈圖譜,聯合發布《京津冀產業合作重點平臺目錄》。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保持歷史耐心、久久為功。站在新十年的起點上,京津冀將繼續攜手共進、攻堅克難,向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努力奮斗。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