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江小涓在第二十五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表示,今年可以期待一個新的積極因素,那就是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在加速。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數據生產國,在數據要素發揮新動能方面有獨特優勢,應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支撐經濟繼續穩定回升。
江小涓指出,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高度重視發揮數字經濟和數據要素的重要作用。在對今年經濟工作的具體部署中,多項重點工作中都提到了數字經濟和數據要素。今年年初,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聯合印發了《“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推動數據要素高水平應用。
“對數據要素的重要期待,在于它是否能發揮新動能的作用。這一點上我們有些優勢和特點存在。”江小涓說。
如何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著眼點和著力點應當在何處?江小涓提出六點思考:
第一,發揮海量數據優勢是“行動計劃”的重要依托。從消費者數據端看,我國上網人數多、人均上網時長高,全網用戶約12億人,每天約7小時的移動端上網時長。同時,我國制造業占全球比重大,制造業的數字化程度在全球也是中上水平。此外,我國有大約600多個城市在做智慧城市建設,產生了與城市運轉相關的海量數據。
第二,理解數據要素特點是判斷乘數效應的最大底氣。數據到底能不能產生乘數效益?為什么互聯網是“+”、數據要素是“×”呢?江小涓認為,數據要素有多個經濟學角度的特點,比如多主體生產、多場景使用、敏感信息多、減損貶值快、可交易與交互,但最重要的還是多場景復用的能力,一組數據可以多次復用,所以才能不斷挖掘出新的價值。
第三,推動實踐創新是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的主要牽引。數據要素是一種新類型要素市場,需要通過實踐不斷創新,引導市場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我國在全球率先把數據作為要素對待,這實際上是我們自主體系創新的部分,必須繼續堅持不斷創新。
第四,立足問題導向是數據要素市場理論構建的基本遵循。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看待,數據產權、數據市場、流通交易、數據收益等經濟學相關的概念和內涵就成為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的重要遵循。同時,數據有許多獨特性質,理論和實踐都需要探索創新。
第五,公共數據有效釋放價值是乘數效應的重要源泉。當前我們的公共數據量大、質量高、結構性好,同時數據時間的長度長,但開放共享工作還不到位,數據利用效率不夠高,也存在數據開發利用過程中的隱私保護等問題。因此,要大力推動公共數據的開放共享和開發利用,特別要強調開放共享。
第六,開放共享和開發利用相結合是公共數據應用的有效方式。江小涓表示,有些原始數據不能直接開放共享,需要做成數據產品,有開發成本,商業化開發利用有利于調動積極性;有些公共數據并不被廣大公民和經營主體所需要,而是某類企業運營需要,“用者付費”在這類政府服務中是合理選項;有些公共部門是企業性質,例如供電供水供氣的企業,還有各類國有企業,有償提供數據產品也是合理行為。
江小涓提出,數據要素的最終目標是讓數字經濟能夠發展起來。“穩定經濟增長,數字經濟要成為半壁江山和主要增長點。因為它是最重要的新動能,這部分如果不能加快增長,整個經濟增長會受到很大的約束。”
江小涓表示,中國是數據要素和數字經濟大國,發展潛力巨大。要以重點行業和應用場景為先導,加快數據要素賦能整體經濟。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