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鄭州市人民政府、鄭州商品交易所、芝商所主辦的2021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在線上舉行。在9月1日上午的主論壇上,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以“雙循環格局下中國經濟形勢與政策取向”為主題發表演講。
劉世錦預計,2021年宏觀經濟呈前高后低態勢。他表示,對2021年經濟走勢,要防止出現“數字幻覺”。一季度的超高增速,是由于2020年一季度疫情沖擊下“挖坑”式基數造成的,是統計現象,不應誤判,更不意味著中國經濟重返高增長軌道。全年同比指標前高后低,但去除基數效應后的實際增長則呈前低后高再穩的態勢,四季度宏觀經濟有可能基本回到常規狀態。
對于市場廣泛關注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問題,劉世錦認為,大宗商品供求基本面并未出現根本性改變,價格上升是短期現象。從中長期來看,大宗商品供求關系的基本面并未有大的改變,經濟恢復常態后,上中下游領域產能普遍過剩的格局仍將維持。此次PPI上漲是短期的,而且向CPI的傳導也是有限的。
劉世錦說,中國經濟此前的高速增長以及近年來的中速增長,其主要動力來自結構性潛能。“十四五”乃至更長一個時期,要著力發掘與中速增長期相配套的結構性潛能。開放型、內需為主的國內大循環,需要“1+3+2”的結構性潛能擔當主角,即以都市圈、城市群建設為龍頭,以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為主體,以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為兩翼的“1+3+2”結構性潛能框架。
劉世錦認為,中國要實現碳中和目標,要選擇采取低碳或零碳的綠色技術和產業體系,同時實現高生產率,力爭減碳和增長雙贏。綠色技術和投資將會提供巨大的創新和增長新動能。綠色發展與經濟增長并不矛盾,相反能夠成為重要的新增長動能。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